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梁爽

理性天蝎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癥

點燃你自律的心

昨天下班,感覺最后一絲陽氣被抽干。

這段時間,我早起寫作一小時,上班通勤路上,寫半小時,上班忙得連上廁所都得跑著去,下班通勤路上,聽點音樂或播客,到家再寫到8點。

公婆支持我寫作,接送女兒,陪女兒玩到8點,再把女兒送到我這。

這個月,領導也知道任務繁重,昨天下午給大家點了奶茶,我硬著頭皮喝了半杯,工作時忙著做事沒感覺,下班路上,覺得心突突,頭皮發(fā)脹發(fā)緊,再加上前兩天右肩落枕,整個頭肩頸沉重不堪。

一下車,我就直奔家附近的按摩館,去按頭肩頸,按完之后,頭脹和肩痛大大緩解。

回到家,我打開筆記本電腦準備寫作那刻,突然感到心酸。

忙到身體不舒服,按摩緩解后,又再繼續(xù)忙。

我不能這樣,我有停下來休息的權(quán)利。

我刷會小紅書,神奇地刷到“人間卷王”發(fā)的成年女子權(quán)利清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真對,我有權(quán)在筋疲力盡時,不做任何事;

沒錯,我有權(quán)說出自己奶茶不耐受;

確實,我有權(quán)因有禮貌、有理由、有謝意地婉拒別人后,不感到內(nèi)疚。

我要看得慣自己閑著,再說我高度充實了一周了,繃著的弦應該松弛下來。

于是,我點開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開始看劇,直到女兒回家,松弛開心地陪女兒玩。

今早一大早,我想羅列一份自己的“中年女的基本權(quán)利清單”。

女到中年,很多人仿佛背著隱身的背簍,里面有很多強加給自己的應該和義務,比如要有眼力見,要賞心悅目,要照顧別人情緒,要讓場面和煦,要做好媽媽……

久而久之,圓肩駝背,整個人的精神體態(tài)不夠挺拔。

盡了很多義務的人,也應該學會享受權(quán)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插畫師:Marusha Belle)

1、我可以有冷臉的權(quán)利

在聚焦廣告行業(yè)的職場綜藝《躍上高階職場》中的導師馬吐蘭,第一眼看上去,她的臉好冷凝,不愛笑,沒表情。

她沒有社交、職場上的寒暄,點評選手的廣告提案時,單刀直入,一針見血,點評做到對作品不對人,不帶惡意,沒有廢話。

在工作中,她沒有多余的表情,感覺不好惹也不疏離,她沒有針對誰,對客戶和領導,感覺都是無差別的冷臉。

那時我懷疑過,這種酷和颯是人設,直到后來我在另一檔職場節(jié)目《老板不知道的我》中再次看到她,那時她離職創(chuàng)業(yè),高層不舍但尊重。

她的團隊為她準備歡送儀式,下屬說“馬姐從來不笑”。

由于馬吐蘭平時不愛笑,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一張笑的照片,只能用人工智能合成了一張笑起來的樣子,印在橫幅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女到中年,多做表情,是需要額外做功的,只要核心技能做好,不必時刻有眼力見,照顧他人情緒,維持場面氛圍。

2、我可以有不假笑的權(quán)利

韓國女星崔雪莉生前拍攝的最后一部紀錄片《致真理》,里面有個細節(jié)。

十幾歲時,雪莉去面試電影《出拳女郎》,導演問她:“你可以在三分鐘之內(nèi)保持不笑嗎?”她發(fā)現(xiàn)自己做不到。

上綜藝節(jié)目時,當她被調(diào)侃是“擁有叔叔粉最多的人”,雪莉在笑。她16歲時,被男主持人用筆指著吐槽,“穿著像大媽的衣服”,雪莉也在笑。

這個畫面讓我異常難受,想到一個人,總在人前笑,卻在人后難受,我多希望她能反過來試試。

聯(lián)想到自身,我經(jīng)常感覺到在泛人際關系中,會習慣性微笑,甚至假笑。

擔心自己被說開不起玩笑,怕破壞氛圍,讓氛圍尷尬,用微笑來表達對別人的友善,對尷尬的快進。

在作家兼心理咨詢師畢淑敏的書里,我第一次聽到一個詞,叫“佯笑癥”。

她說某位咨詢者臉上的笑容是她的敵人,把錯誤的信息傳達給了別人,當她需要別人幫助時,她的笑容在說著相反的話——我很好,不必管我。

假笑,能掩蓋真實情感,贏得片刻安寧,卻把自己釘在了弱者的地位,“在該憤怒時,你無法拍案而起,在該堅持時,你無法固守原則,在合理退讓時,你表現(xiàn)了諂媚,在該意氣風發(fā)時,你難以瀟灑自如?!?/p>

我們有權(quán)利好笑就笑,不好笑就不笑。那些需要我們用違心的假笑來對待的人,配不上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

3、我有不聽別人評價的權(quán)利

在綜藝節(jié)目《老板不知道的我》里,策劃了一場老板和下屬的談話。

下屬想知道老板馬吐蘭怎么評價他,馬吐蘭好奇地問:為什么想聽別人評價,我常常都是不要評價我,你自己評就好,走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下次有人在我面前評論我,我真想試試說走開,我先從利益無關且我不愛聽的評論開始。

我們一生中,只有少數(shù)情況是需要面對面聽評論的,比如選秀歌手上臺表演,需要在那聽導師點評,哪怕是這種情況,也有選手懟導師。

再比如,你報考藝校,展示才藝后,需要聽老師評價,客戶給我一個brief,領導給我要求,我交付以后,需要等反饋。

這有一個前提,是我先提出申請,而且評價是針對才藝或作品的。

我沒申請讓別人評價,別人當我的面直接評價,或者上升到我個人,那么我有權(quán)選擇不聽,叫停,離開。

正如演員楊冪所說:“你可以不喜歡我的性格,不喜歡我的樣子,不喜歡我說的話,包括我的一切,你都可以不喜歡,沒關系。但麻煩你不要告訴我,我沒有按照你喜歡的方式生活,那就請你遠離我,不要來指責我,別用你的思想來嘲笑我的不是,因為我生來不是為了你而活?!?/p>

4、我有不做別人情緒捕手的權(quán)利

我這個人,見不慣別人的話掉在地上,見不慣別人的冷笑話沒人笑,受不了有人下不來臺,有人話說重了,我會想辦法打圓場,我感到這個場子冷凝下來,就會不舒服,不自在。

一個社交場合只要氣氛暫時不輕松、不愉悅、不祥和,在我看來就像節(jié)目拍攝現(xiàn)場的播出事故,我好像很難面對沖突和冷場。

其實,我有權(quán)利不做捧哏,不做調(diào)停者,不關我的事,我可以不說話,也不感到難受。

我可以不做別人的情緒捕手,沒有必要有感同身受的尷尬,有腳趾扣地般的難受。

有些人享受斗爭,我下次可以靜靜地體會冷場,僵持,不表態(tài)。

5、我有優(yōu)先為自己服務的權(quán)利

我婆婆在飯桌上有個習慣,她本身飯量小,再說忙活一大頓飯菜以后,可能不太想吃,總是沒吃幾口,就會把菜里的麻椒一顆顆夾到盤子的一角,希望家人別誤吃到麻椒。

她還會為我女兒提供各種周到的服務,哪怕女兒已經(jīng)可以獨立吃飯了,婆婆還是習慣剝顆花生,夾菜給她。

有時我很想勸她,趕緊吃吧,不必過多為他人提供周到的服務。

但我決定先從自己身上做起。

告訴女兒,需要我喂飯,那就等我先吃到五分飽。

告訴銷售,我現(xiàn)在很忙,不能立刻參加優(yōu)惠活動。

6、我有做自己嘴替的權(quán)利

以前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去吃鐵鍋燉,服務員最后要放蔥花香菜時,我一直忍著不說,我不想吃香菜。

等開吃以后,吃到香菜有種被暗算的感覺,而且深深為自己窩囊,這頓我請,有什么說不出忌口的。

上一次和朋友吃飯,我勇敢地說出我不愛吃香菜,飯桌上有幾個小I人也小聲附和,從她們眼神中,仿佛在感謝我這個嘴替。

小到不想要吃香菜,不想要加冰奶茶,大到我為了先進名額做了什么,我想要爭取某個職位。

我們有權(quán)利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說了和沒說,就算在暫時的結(jié)果上一樣,但長遠的影響和自己的感受不一樣,對自己的性格、情緒、自我評價也不一樣。

發(fā)出聲音可能沒用,但不發(fā)聲肯定沒用。

有時候不僅要說,還要呼吁、號召、吶喊。

希望在我們的語言體系里,少一些“我必須”、“我不得不”、“我沒得選”、“我也沒辦法”。

多一些:“我可以”、“我想要”、“我選擇”和“我有權(quán)”。

~End~

作者簡介:梁爽,我愛自律,自律愛我。新書《當鉆牛角尖,遇到四象限》、《把自己重養(yǎng)一遍》、《糟糕,今天內(nèi)耗又超標》,公眾號:哪梁爽哪喜慶 ,微博:@梁爽笑抽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