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終于不用早起趕地鐵、不用看老板臉色,想睡到幾點是幾點,想干啥就干啥——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神仙日子”!可現(xiàn)實往往打臉:沒了工作的“緊箍咒”,有些人反而活得像一攤散沙,整天刷手機、吃零食,日子過得渾渾噩噩。其實啊,退休不是“躺平”,而是另一種精彩生活的開始。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怎么在家當個有自律、有腔調(diào)的“閑人”。
一、作息別亂套,生物鐘比鬧鐘靠譜
咱年輕時總被老板催著打卡,現(xiàn)在沒人管了,可別放縱自己熬夜追劇、睡到中午??鬃诱f過“食不言,寢不語”,作息規(guī)律可比啥養(yǎng)生秘訣都管用!
我鄰居王阿姨,退休后每天7點準時起床,泡杯茶在陽臺看日出,她說:“太陽升起的時候,人的精氣神也跟著起來了?!蓖砩?1點前必睡覺,手機一關(guān),比年輕人作息還規(guī)律。您要試試,保準您白天不犯困,晚上不做“夜貓子”。
二、吃飯別對付,廚房是退休后的“第二辦公室”
退休了,可別再靠外賣續(xù)命!《黃帝內(nèi)經(jīng)》說“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保瑥N房才是咱養(yǎng)老的“主戰(zhàn)場”。
我推薦您早上來碗燕麥粥配水煮蛋,中午清炒時蔬加蒸魚,晚上雜糧飯配湯。您可別嫌麻煩,做飯的過程可比刷短視頻有意思多了!
上周我去菜場,碰到個退休教師,人家每天研究菜譜,還跟我分享:“陸游說‘菜羹菽粟有余香’,自己做的飯,吃著就是香!”
三、讀書寫字,給腦子“充充電”
人老了,腦子可不能生銹!蘇軾晚年每天讀10頁書,他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話真沒錯。
您每天抽半小時讀讀書,報紙、小說、散文都行,讀完寫寫日記,把買菜遇見的趣事、看電視劇的感想記下來。
我認識個老爺子,退休后寫了三年日記,最近還出了本《小區(qū)里的煙火氣》,他說:“筆尖一動,腦子就活了,比啥保健品都強?!?/p>
四、家里收拾利索,日子才不糟心
屋子亂糟糟,人容易跟著心煩。我有個原則:每天起床疊被子、擦桌子,周末大掃除。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說“整理是心靈的修行”,您把衣柜里不穿的衣服捐了,把陽臺的花澆了,這過程可比刷手機有意義多了。
上周我去朋友家,人家把舊書柜改成“茶室”,邊喝茶邊看窗外的銀杏樹,那日子過得叫一個愜意!
五、給自己造個“工作角”,儀式感不能少
在家也得有個專屬“辦公室”!您哪怕騰出半張桌子,擺上臺燈、筆記本,這就是您的“創(chuàng)作基地”。
作家村上春樹每天在固定書桌寫作,他說“儀式感是專注的開始”。
我有個阿姨,退休后把書房刷成淡藍色,每天下午三點雷打不動寫小說,現(xiàn)在都成小區(qū)里的“故事大王”了。
六、靈感來了趕緊記,別讓腦子“跑馬燈”
瞧見好句子、突然冒出的點子,趕緊記下來!我常用手機備忘錄,或者隨身帶個小本子。
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但記憶才是它的容器”。您試試,把買菜時想出來的菜譜、看新聞的感悟都記下來,攢多了還能編成小冊子呢!
七、手機定時“戒斷”,給腦子放個假
手機是退休后最大的“時間殺手”!我有個辦法:晚上8點到9點,手機放客廳充電,自己泡壺茶聽評書。
心理學教授卡爾·榮格說“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這時候您聽聽雨聲、翻翻老照片,比刷短視頻強百倍。
上周我跟老伴兒用這個辦法,結(jié)果倆人嘮了倆小時年輕時的糗事,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八、動起來,身子骨比存款重要
廣場舞、太極拳、散步,您挑個喜歡的動起來!達芬奇說“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我見過最會養(yǎng)老的張大爺,每天晨練半小時,現(xiàn)在八十歲還能爬黃山。您別怕累,慢慢來,就當是給身體“充值”呢!
九、穿得體面,人精神頭都不一樣
退休了也別總穿睡衣!莎士比亞說“衣裳是精神的表皮”,您穿件喜歡的襯衫,梳整齊頭發(fā),連走路都帶風。
我有個姐妹,退休后學搭配衣服,現(xiàn)在成老年模特隊的臺柱子了,她說:“衣服穿好了,日子也跟著亮堂了。”
十、留白時間,給靈魂透透氣
陶淵明說“閑居之樂,乃人生至味”,您每周得給自己留一天“發(fā)呆日”。啥也不干,就喝茶、曬太陽、聽鳥叫。
上周我啥事沒干,盯著窗外的云飄了倆小時,突然明白為啥古人說“白云觀自在”了——原來閑下來,才能真正看見生活的美啊。
退休后的自律,不是為了當“苦行僧”,而是為了活得清醒、活得熱氣騰騰。
就像弘一法師說的“生活有規(guī)律,心靈自安寧”,咱把日子過得有章法,才能在瑣碎里找到詩意。您要是能照著這十條試試,保準三個月后,連鄰居都夸您“越活越年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