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蕉平時吃得多,但是青大蕉煲湯你們喝過沒有?青大蕉祛濕湯是一道非常懷舊的傳統(tǒng)廣府靚湯,別聽名字以為是黑暗料理,很多地方都失傳了。搭配去濕豆豆一起煲,去濕潤腸杠杠滴的、還好處多多。很適合大熱天喝,清熱祛濕,而且湯清甜好吃;大蕉肉粉粉糯糯的不酸不澀,像吃山藥一樣的口感,絕對不是黑暗料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什么推薦這碗湯?

青大蕉看似“暗黑”,實則是我們廣東人應(yīng)對濕熱的巧思。未熟透的蕉肉富含抗性淀粉,煮后口感似山藥,能溫和裹腹;赤小豆自帶的“祛濕”屬性,搭配豬骨油脂的潤,既解濕氣又不傷脾胃。大熱天喝它,不像涼茶那樣寒涼,也不似老火湯那么厚重,反倒有種雨后竹林般的通透感。

食材:

豬骨400克、雞腳4-5只、大蕉4-5根、赤小豆20克 、 芡實20克 、薏米20克、茯苓20克、蜜棗2粒、姜片2片、鹽適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做法步驟:

  1. 豬骨和雞腳冷水下鍋,加入姜焯水,煮出血沫后撈出洗凈;大蕉去掉頭和尾切段,洗凈放入鹽水里浸泡預(yù)防氧化;赤小豆和薏米洗凈,瀝干水分,炒至微黃;芡實和茯苓簡單清洗一下,用水浸泡10分鐘。
  2. 所有食材一起倒入砂鍋,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轉(zhuǎn)小火煮1個小時。
  3. 根據(jù)個人口味,加鹽調(diào)味即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貼士:

  • 孕期媽媽、哺乳期媽媽、體寒、來姨媽、在服藥的寶子慎喝;
  • 薏米、赤小豆偏寒,炒一下會溫和一點,小火炒到微黃即可;
  • 記得用的是大蕉,不是香蕉和粉蕉。

這個湯估計90%的廣東人都沒聽說過了,大熱天來一碗無濕一身輕。第一次見阿婆煲這湯時,我以為她在“亂燉”。直到咬開吸飽湯汁的大蕉,粉糯中帶著清甜,才驚覺味蕾被征服。阿婆說,上世紀(jì)物資匱乏時,青蕉便宜又頂飽,街坊常拿來煲湯代糧。如今生活好了,這碗湯卻漸漸消失,成了老一輩藏在灶臺邊的“祛暑密碼”。

小提醒:湯雖好喝,但食材屬性因人而異,身體特殊狀況請遵醫(yī)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