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破曉,汴京(當時又稱之東京,今天開封)虹橋下的涼水攤子已經支棱起來了,銅鍋里漂浮著碎冰與蘸了蜜的梅子,這并不是現(xiàn)代的便利店而是千年前宋朝人的共享冷飲店!

這一幕是出自張擇端筆下的《清明上河圖》。它將千年前普通人的呼吸與溫度似乎都刻在了畫紙上一般活靈活現(xiàn)。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明上河圖

我們細看之下,可以看到兩岸的商鋪之間宋朝百姓早已實踐著現(xiàn)代人引以為傲的“共享經濟”。

蘇轍因為嫁女耗盡家財,這番困窘背后隱藏著一個龐大而靈活的租賃體系,從金銀器皿到嫁娶喪葬的“平頭車”,都可以按需租用。

蘇轍高額彩禮嫁女兒具體背景:宋朝全民“厚嫁”,嫁妝必須比彩禮多兩三倍,蘇轍五個女兒,嫁人都嫁到傾家蕩產。宋朝律法規(guī)定嫁妝是女性私人財產,離婚能帶走,蘇轍小女兒嫁妝9400貫(約基層公務員200年工資)。另外士大夫圈攀比嚴重,范仲淹家族規(guī)定“嫁女30貫,娶婦20貫”。蘇轍官至副宰相,嫁妝上肯定寒酸不了,不能影響女兒在婆家地位。宋朝流行“榜下捉婿”富商砸錢搶新科進士當女婿,因此導致彩禮市場如今天般越來越畸形。

再說一個令人驚嘆的地方,古代就已經有了獵頭中介?!稏|京夢華錄》里曾記載有一名叫“行老”的群體,專為市民匹配工匠、傭人等臨時工種。

畫中有一幕是漢子手持食盒送餐食,這便是中國最早的職業(yè)外賣員!他們穿梭于酒樓與深宅大院之間,將烤的炙熱的牛羊肉等送到客人手中。

追求效率的服務甚至催生了類似“差評”制度的行業(yè)規(guī)則,說到這里相信有人已經想到了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美團外賣。完全就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市井智慧早在千年前就已經存在,東京城雖未必能夠因此富足,但是卻能夠用極低的成本就享受便捷的生活。

我查閱史料之后看到,當時外賣員的日薪有可能達到兩百文錢,大約是當時基層公務員一周的收入,但這種高薪對于時效性有非常嚴苛的要求:外賣員送餐需要“未冷即送達”否則就會遭遇扣工資。(基于《夢粱錄》中記載合理推測)

與之相比更令人驚愕的是宋朝飲食安全制度。汴京設有“四司六局”監(jiān)管機構,《宋刑統(tǒng)》規(guī)定:肉鋪需要懸掛上“檢驗木牌”,售賣變質食品者杖六十,這比現(xiàn)代食品安全法還早八百年。

“相撲女選手”你見過嗎?,臨安北設有13座勾欄日夜演出,票價僅賣10文(大概兩碗米線錢),節(jié)目種類涵蓋了相撲、說書、傀儡戲等60余種,其中女子相撲赤膊競技幾乎日夜?jié)M座,司馬光以“有傷風化”上書反對,卻還是難阻擋民間熱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下面我要說的是宋朝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首先是拆遷補償,當時宋神宗為了擴建汴梁與130戶居民簽定了補償協(xié)議,每一家可以有170貫錢的拆遷費,這直接就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官方拆遷補貼的先例

并且當時的醫(yī)保已經普及全民了,官方有專門的機構提供免費看病問診,同時也有收葬無主尸體的地方,孕婦登記懷孕后可享受官派接生婆接生孩子。

還有這是當時的教育普及程度很高,從各州縣到基層普及學堂,蘇軾曾說過“農夫販夫皆可吟詩作對,活字印刷術讓知識不再被貴族世家所壟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一幀幀一幕幕的畫面描繪的居民生活,似乎更像小康社會。就像《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無人駐足圍觀虹橋爭吵的細節(jié),因為大宋人民早已習慣了在喧囂掙扎中尋找生活平衡。

宋朝的偉大在它于將市井煙火淬煉成文明火種。當我們驚嘆外賣、共享經濟的時候不過在復刻千年前的智慧罷了。那些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普通人,他們用一碗冷飲、一局相撲,書寫了比帝王將相更動人的故事。

這就是我覺得歷史中不起眼的小人物比帝王將相的故事更難得可貴的地方。

主要參考文獻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1147)

吳鉤《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2018)

周密《武林舊事》(約1280)

吳自牧《夢粱錄》(約1275)

徐吉軍《宋代社會生活研究》(2024)

梁志賓《宋朝生活圖志》(2020)
注:部分細節(jié)基于史料合理推演,核心史實均有文獻支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