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時的自以為是,自以為正確,往往會坑了孩子,讓原本就厭學(xué)的孩子更雪上加霜。

在我接觸的父母中,有不少是高知,或者本身就是教育工作者,或者父母自身也比較優(yōu)秀,有著很成功的人生。

于是,父母就無意識用自己固有的認知去要求孩子,去規(guī)劃孩子的人生路線。

可以說孩子一切的人生軌跡都是定向的,孩子只需要聽話照做就行。而且孩子按父母的規(guī)劃和要求,確實在小學(xué)階段取得了很亮眼的成績,閃閃發(fā)光。

這就更加堅定了父母自以為對孩子教育上的引導(dǎo)與無比正確后的欣慰。

可是問題到了青春期后,孩子突然就叛逆和不再聽從父母的指揮與安排了。這讓父母非常懊惱,采用了更嚴厲的管控,可是孩子不僅不聽,反而對抗得更徹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即便到這個時刻,父母還是堅信自己為孩子規(guī)劃的人生之路是最正確的,無論用什么方法,都要將孩子拽回來正常的軌跡。

這既是父母對孩子最深切的愛,也是父母對孩子最無效的幫助。

父母越想要改變孩子,越想糾正孩子,反而是給孩子挖的深坑,會讓孩子更內(nèi)耗,更厭學(xué),更對學(xué)習索然無味。

根據(jù)我在輔導(dǎo)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父母自以為是頻率較高的情況:

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半點都聽不進別人的建議;

以為自己很懂,但陷入了自以為懂,實際卻是認知局限;

以自己的感受和經(jīng)驗去下定義的評價,卻錯得很離譜。

對家庭教育來說,看似人人會教育孩子,但每個人都是出于自己的經(jīng)驗與認知以及感覺下的評判。

即便你自我感覺良好,也會存在著一葉障目的認知狹隘。在自己并不熟悉和擅長的領(lǐng)域,盡量保持著謙卑之心和及時求助。

不然固執(zhí)己見,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堅持、判斷和評價,就會在坑孩子的路上越來越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換句話說,術(shù)業(yè)有專攻。覺察力越清晰,洞察力越強的父母,反而更有全局觀,不僅看到現(xiàn)象,還會追溯本質(zhì),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而略懂皮毛的父母,反而會自以為是,覺得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就是事實。

父母的這種想法,反而會坑慘孩子。因為這樣的認知本就帶著自我的濾鏡,掩蓋了一些父母自己無法覺察的事實。

陷入認知短板的父母,只相信自己是對的,只信自己的直覺和經(jīng)驗,別人說什么都通通的排斥和抗拒。

通常遇到這樣的父母時,我剛開始會提醒,如果父母還是陷入自我感覺中下定義,貼標簽或下結(jié)論時。

我一般都會放下勸父母想改變孩子,將一切問題都歸結(jié)為孩子不好的執(zhí)念,允許父母陷入自己的情緒里。

不是不幫父母糾正自己錯誤的想法,而是糾正不過來,還會陷入情緒的拉扯之中,等父母覺悟到自己錯的時候,可能立刻就醒悟了。

人教人教不會,但事教人,一次就會。

有時候放下助人情結(jié),尊重他人命運,也是一種選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為我發(fā)現(xiàn)想要改變父母的自以為是,比登天還難,他們會覺得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會覺得他們的情況跟你說的不一樣,孩子跟孩子也不一樣。

的確,孩子之間個體會有差異,人和人之間也有不同。但教育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一定是父母先出問題,孩子才會出問題。

所有孩子的厭學(xué),內(nèi)耗甚至抑郁,都跟家庭教育關(guān)系密切。

父母是因,孩子是果,錯誤的因也會結(jié)出酸澀的果。

所以說父母的覺察力,學(xué)習力以及清零自己的能力是一種勇氣。

越是高知的父母,越是容易陷入刻板認知。尤其是原本就從事教育工作的父母,越容易對自家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雙標,反而坑了孩子。

同樣,越是自以為是的父母,越會坑慘孩子。這些并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販賣焦慮,而是一個大概率的事實。

父母要知道,當你自為以是,當你用著錯誤的方式愛你的孩子時,為你的執(zhí)念買單的不是別人,而是你最愛的孩子。

及時清零,放低自己,多去求助,而不是陷入自以為正確的漩渦。

很多時候,父母的自以為是不過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