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生?生幾個?”這可能是當下太多小夫妻糾結(jié)的問題之一。從“計劃生育”到“全面放開三孩”,再到各地花樣百出的生育補貼政策,生育話題的熱度從未消退?,F(xiàn)在越來越多的生育獎勵或者扶持政策出臺,“生的越多,獎的越多”的邏輯,能解決了生育率問題?

最近的呼和浩特的三孩補貼政策,引發(fā)全民圍觀,金額太“炸裂”了!生育一孩補貼1萬元,二孩補貼5萬元,三孩及以上補貼10萬元,創(chuàng)造了新的獎勵記錄。但是德先生也有些懷疑,真的戳中了普通家庭的痛點嗎?讓他們決心養(yǎng)孩子了?生育獎勵會不會帶來了更多的社會隱憂?
一、生孩少,養(yǎng)寵物多!生育率下降的背后真相:
德先生看到了最新數(shù)據(jù),2023年,中國出生人口跌破900萬大關,總和生育率(TFR)僅為1.09,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 95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雖然有所反彈,但是還是太讓人憂慮了。背后是:

1.普通家庭越來越大的“生育焦慮”
生育率下降的背后,是普通家庭的“生育焦慮”的三座大山,擔心房子問題、教育問題、自己和孩子未來就業(yè)問題。這讓很多年輕人對生育望而卻步,尤其是中等收入家庭,他們既不像富裕家庭那樣“不差錢”,也不像低收入家庭那樣“敢生敢養(yǎng)”,反而成了生育意愿最低的群體。
2. 富裕家庭愈發(fā)自由的“生育競賽”
對于經(jīng)濟條件好的家庭,生育三孩甚至更多,不僅沒有經(jīng)濟壓力,反而能獲得高額補貼。例如,浙江溫州的一個家庭,已生育五男四女,仍計劃再生三個,湊足“十二生肖”。這樣的家庭,將生育視為一種“家庭榮耀”,而補貼政策只是錦上添花。
3. 低收入家庭改變命運的“逆向選擇”
對于經(jīng)濟條件差的家庭,生育三孩及以上,意味著獲得更多補貼,卻可能將育兒責任轉(zhuǎn)嫁給社會。這種“逆向選擇”,不僅無法提升生育質(zhì)量,還可能加劇社會負擔。

二、為何頭孩和二孩,才應該是生育的“主角”?
生育獎勵的邏輯,應該是“讓更多家庭愿意生”,而不是“讓少數(shù)家庭多生”。普通家庭通常最多生育兩個孩子,而三孩及以上的生育決策,更多是經(jīng)濟條件極好或極差家庭的選擇。因此,生育獎勵應更傾向于頭孩和二孩,才能真正激發(fā)普通家庭的生育意愿。
“破冰者”頭孩:對于很多家庭來說,生育頭孩是最大的心理和經(jīng)濟門檻。降低頭孩的育兒成本,可以讓他們更愿意邁出第一步。
“延續(xù)者”二寶:頭孩的育兒經(jīng)驗和經(jīng)濟壓力,直接影響二孩的生育決策。通過補貼二孩,可以鼓勵家庭“再接再厲”。
“錦上添花”的三孩和多孩:仔細觀察周邊家庭,但凡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家庭,更多的是富裕家庭或者特別經(jīng)濟條件差的家庭。他們真的在于扶持政策嗎?出現(xiàn)了兩極化的理解,但是背后都是社會資源再分配的不同,而普通家庭在再分配中都是失去者,高補貼,反而可能引發(fā)“逆向選擇”。
三、傾斜普通家庭,頭孩和二孩的社會“邊際效應”更高
根據(jù)《中國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的數(shù)據(jù),頭孩的生育意愿對生育率的影響最大。超過70%的家庭表示,如果頭孩的育兒成本降低,他們愿意生育第二個孩子。而三孩及以上的生育意愿,僅占不到10%。這表明,頭孩和二孩的“邊際效應”更高,即每增加一單位投入,帶來的生育率提升更顯著。
此外,研究顯示,頭孩的生育補貼對媽媽們的職業(yè)發(fā)展的影響更小。女性在生育頭孩后,往往面臨職業(yè)中斷的風險,而二孩的生育決策則更多取決于家庭經(jīng)濟狀況,但是生育三孩之后,媽媽們的職業(yè)生涯基本中斷。那么多補貼頭孩和二孩,可以在不加劇性別不平等的可能前提下,有效提升生育率。
要持續(xù)打破低收入家庭的“生育依賴”,經(jīng)濟條件差的家庭,多生育可以多補貼,但是可能也會將育兒責任轉(zhuǎn)嫁給社會。同樣也會導致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配。例如,公立學校的學位緊張,托育服務的供不應求,都可能成為社會問題。
四、針對性出招,應讓生育獎勵更“接地氣”
- 提高頭孩和二孩的補貼力度:將更多資源傾斜到頭孩和二孩,例如一次性發(fā)放更高額的補貼,或提供長期的育兒津貼。這可以降低普通家庭的育兒成本,激發(fā)他們的生育意愿。
- 完善育兒配套措施:除了經(jīng)濟補貼,還應加大對托育服務、教育資源、醫(yī)療保障的投入。例如,提供免費的公立托育服務,或延長產(chǎn)假和育兒假。
- 避免“階梯式”獎勵的陷阱:三孩及以上的補貼應適度,避免引發(fā)“逆向選擇”。可以通過稅收優(yōu)惠、教育補貼等間接方式,鼓勵多孩家庭,而非直接發(fā)放高額現(xiàn)金補貼。
“生的越多,獎的越多”的邏輯,看似簡單直接,卻可能引發(fā)社會分化與資源錯配。正如一位經(jīng)濟學家所言:“生育率下降的背后,是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只有消除這種不確定感,才能真正解決生育問題。” 生育獎勵的邏輯,或許正是從這里開始。讓頭孩和二孩成為“主角”,別讓三孩“搶了風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