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老茶,越熬越淡,卻自有回甘。

人到晚年,終要明白:生命的從容,不在于抓得多緊,而在于放得多輕。

若想活得通透,需在心中記下這三句話——不爭的豁達、不比的清醒、不求的自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不爭,是智慧

《道德經(jīng)》云:“夫唯不爭,故無尤?!?/p>

老井不與江河比深,卻在干旱年救活了一村人。

兒孫爭家產(chǎn),你轉身去侍弄院角的野菊;

鄰里攀富貴,你低頭納一雙粗布鞋。

年輕時爭的是對錯,年老時爭的卻是心安。

真正的贏家,應該是把勝負看成了遠山上的云煙的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不比,是通透

《菜根譚》言:“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

春桃不妒臘梅香,秋蟬不羨鴻雁高。

見人兒孫滿堂,莫嘆自家冷清,你養(yǎng)的綠蘿已爬滿半面墻;

聽說舊友周游列國,別怨自己腿腳不便,你腌的酸菜正是可口的時候。

攀比是扎進掌心的刺,不去比就是敷在傷口的藥膏。

活到白頭,應該要懂:他人的金碗,未必盛得下你的粗茶淡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不求,是慈悲

《圍爐夜話》有言:“知足者貧賤亦樂?!?/p>

莫求子女日日問安,他正為孫子的學區(qū)房奮斗熬白頭發(fā);

莫怨老友漸少音信,各人都有風雪要渡。

晨起掃門前落葉,暮時煲半鍋熱湯。

電話鈴響,便說“無恙”;長夜寂靜,且當聽了一曲《平沙落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結語:

晚風過境,自有歸處

晚年如深秋殘荷——褪盡浮華,留一身風骨。

不爭,修的是眼底山河;不比,養(yǎng)的是眉間清風;不求,守的是心底明月。

你看那荒野的蒲公英,風起時不問前程,落地處皆是故鄉(xiāng)。

人活到最后,不過是一碗薄粥、半卷殘書,和一顆被歲月磨得透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