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林清玄說,他從小學時代就愛讀蘇東坡。原因是,不管是詩詞、文章,蘇東坡總是用最簡單的文字描寫最深刻的情感;
更重要的原因是,蘇東坡是生活家,他的寫作是植根于生活的,表達了一種隨緣自足的生命觀。
蘇東坡的一生,只在青壯時期過了一段富裕的日子,后來幾乎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常常連飯都吃不飽,但不論多么困窘,蘇東坡總是不改落拓曠達的性情,寫出境界高妙,文采風流的作品。

蘇東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薄?a class="keyword-search"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舍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林清玄說,不要以為“清歡”太高妙,其實人人都能享有:
在燥熱的暑天喝一杯茶。
在雪夜的風中看一盞燭火。
在黃昏的晚霞里觀夕陽沉落。
在蟬聲高唱的樹林里穿行。
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遠方的朋友。
在最高的山上突然思念著兄弟。
在落下的一根白發(fā)里,浮出一生最愛的面容。
在明月遍照的松崗,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賞同一輪明月呀!
在這段文字里,林清玄用詩意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清歡”的輪廓——它藏在一盞茶的氤氳里,躲在一片落葉的嘆息中,甚至浮現(xiàn)在白發(fā)里的面容上。
而他的散文集《人間最美是清歡》,正是這份生命哲學的完整注腳。

翻開書頁,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心靈雞湯,而是一位老友坐在竹椅上,用最樸素的語言和你分享生活的真諦。
也會覺得,林清玄確實是懂蘇東坡的!
書中收錄了林清玄45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48篇散文,從《溫一壺月光下酒》的浪漫,到《紅心番薯》的深情,再到《光之四書》的哲思,每一篇都像清晨沾露的葉子,帶著生活最本真的氣息。
他寫在夜市吃蚵仔煎時的滿足,寫在寺院掃地時的頓悟,寫在公交車上偶遇陌生人的微笑,這些被我們忽略的瞬間,在他筆下都成了“清歡”的注腳。
這本書的魅力,在于它總能在最平凡處照見智慧。
比如他在《清歡》里寫道:“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勝過山珍海味,這就是清歡?!边@樣的句子,就像一把鑰匙,輕輕打開我們被欲望鎖住的心門。
怪不得余秋雨會說:“林清玄是現(xiàn)代人的精神針灸師。”

如果你在都市的喧囂中感到疲憊,這本書就是你的心靈棲息地;如果你渴望在柴米油鹽中找到詩意,這本書就是你的生活指南。
它不需要正襟危坐地研讀,只需在睡前隨手翻開一篇,便能在林清玄溫柔的文字里,聽見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并且,我們知道,林清玄的作品有不少入選高考語文試卷的,這樣的話,對年輕人來說是既能滋養(yǎng)心靈,又能幫助應(yīng)試,真是很不錯啊。
(網(wǎng)圖侵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