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瓦崗者得天下”之說是不準確的:翟讓創(chuàng)建了瓦崗軍,卻沒保住自己的性命;李密把瓦崗軍發(fā)展到巔峰,最后被射殺的時候,身邊卻只有一個王勇王伯當;李世民搞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五個出自瓦崗軍,秦瓊排在最后一位,排在第四位的魏征被推倒了墓碑,排在第十六位的鄖國公張亮被斬首抄家,倒數(shù)第二的英國公李勣第三代滅門,只有程咬金結(jié)局還算不錯。

瓦崗軍曾與“李唐軍”并驅(qū)爭先,李淵還曾寫信向李密示好:“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老夫年余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鱗附翼。惟冀早應圖箓,以寧兆庶。宗盟之長,屬籍見容;復封于唐,斯榮足矣!”

李淵這壺迷魂湯的意思,就是咱們都姓李,將來天下是老弟你的,你坐天下的時候封我為唐王或唐公,我就心滿意足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淵忌憚李密,是因為當年的瓦崗軍確實兵強馬壯:秦瓊是蓋世猛將,羅士信程咬金悍勇非常,單雄信裴行儼是飛將、萬人敵,徐世勣文武雙全,魏征老謀深算,這些人要是抱成一團,任何一位明君英主,也不能不心存忌憚。

李世民是一代雄主,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他對瓦崗群雄的態(tài)度,卻沒有像演義小說寫得那么好,我們熟悉的魏征、李勣(徐世勣)、秦瓊、羅士信,都曾吃過李世民的啞巴虧:魏征和秦瓊丟了半條命,羅士信丟了整條命,李勣如果不是善觀風色,估計也得跟張亮一樣下場。

唐朝史官劉餗(素)寫的《隋唐嘉話》記載了李勣命懸一線的驚險:“太宗病甚,出英公(李勣原為萊國公、曹國公,貞觀十一年改封英國公)為疊州刺史,謂高宗曰:‘李勣才智有余,屢更大任,恐其不厭伏于汝,故有此授。今若即發(fā)者,我死后,可親任之。如遲疑顧望,便當殺之?!瘎薹钤t,不及家而行?!?/p>

李勣在李世民駕前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幾死者數(shù)矣”,魏征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去,李世民發(fā)狠要殺“田舍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魏征在唐初奪嫡之爭中是站在太子建成一邊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魏征為自己立起了“直言敢諫”的“諍臣”人設(shè),李世民殺了他就會影響自己的明君形象,直到魏征死后,李世民的怨氣才發(fā)了出來。

《舊唐書·列傳第二十一》記載:“征嘗密薦中書侍郎杜正倫及吏部尚書侯君集有宰相之材。征卒后,正倫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誅,太宗始疑征阿黨。征又自錄前后諫諍言辭往復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悅。先許以衡山公主降其長子叔玉,于是手詔停婚,顧其家漸衰矣?!?/p>

讀者諸君精通古文,這段史料不用翻譯,大家也能看出魏征和李世民一直各懷心腹事:魏征沒那么“忠厚”,李世民也沒那么“大度”。

李世民和魏征、李勣并不是“君臣相知”的典范,那么他跟秦瓊、羅士信的關(guān)系又如何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史中的秦瓊并沒有救過李家父子性命,但李淵對秦瓊好得出奇,那卻是在《舊唐書·列傳第十八》中有明確記載的:“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浨昂髣祝n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太宗將拒竇建德于武牢,叔寶以精騎數(shù)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從平劉黑闥,賞物千段?!?/p>

據(jù)說李世民是修改過唐初宮廷檔案的,對他不利的材料大多銷毀了,所以只給秦瓊五千兵馬去打風頭正盛的劉黑闥,《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沒有記載,司馬光在編修《資治通鑒》的時候,詳細描述了劉黑闥如何面對唐軍戰(zhàn)無不勝:淮安王李神通與李藝(就是羅藝,與徐世勣一樣,賜姓李)匯聚五萬大軍,被打得“亡三分之二”;右屯衛(wèi)大將軍義安王李孝常與李勣被劉黑闥打跑,“殺步卒五千人,世勣(當時李世民還沒有稱帝,所以李世勣不用去掉中間那個字)僅以身免”。

劉黑闥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李世民只好派秦瓊出馬,但卻沒有給他足夠的兵力:李神通和李藝五萬大軍尚且打不過剛成軍的劉黑闥,現(xiàn)在劉黑闥一路過關(guān)斬將壯大隊伍,李世民卻只給了秦瓊五千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秦瓊雖然勇猛,但無奈兵微將寡,正面沖擊根本就打過不過劉黑闥,只好出奇制勝:“秦叔寶等以五千騎擊之,為黑闥所敗,又以伏兵從河下起,橫擊劉黑闥,敗之?!?/p>

幸虧秦瓊隨機應變,要不然那五千人早就被劉黑闥一口吞掉的,即使不被劉黑闥擒斬,秦瓊回到李世民面前,估計也不會有好臉色。

秦瓊僥幸獲勝,或者說憑智勇獲勝,被打敗的劉黑闥跑到?jīng)乘?,不但讓李世民無可奈何,還圍殺了秦瓊最好的兄弟羅士信。

正史中的程咬金沒賣過柴筢也沒販過私鹽,用的兵器是馬槊而非大斧,這一點熟悉兩唐書的讀者諸君自然知道,同樣也知道羅士信是秦瓊最早也是最好的戰(zhàn)友兼兄弟,他們在張須陀麾下就是搭檔,到了瓦崗軍又并為內(nèi)馬軍四驃騎,先后加入唐軍后,也都被李淵封為國公——羅士信參加洺水之戰(zhàn)時的官爵是絳州總管、剡國公。

國公為從一品,州總管相當于軍區(qū)司令,就是這樣一個高級將領(lǐng),李世民讓他據(jù)守洺水城,卻只給了二百人馬,而最奇怪的地方就在這里——讀者諸君細看兩唐書,也會發(fā)現(xiàn)這一仗打得蹊蹺:“太宗擊劉黑闥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來降,遣士信入城據(jù)守。賊悉眾攻之甚急,遇雨雪,大軍不得救,經(jīng)數(shù)日,城陷,為賊所擒?!?/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天降大雪,李世民的唐軍主力不能從背后攻擊劉黑闥,劉黑闥卻能放心大膽亮著后背全力攻擊羅士信,打了整整八天,才拿下只有羅士信二百人據(jù)守的洺水城,讀者諸君細想一下,是不是也會產(chǎn)生很多疑問:莫非小說中建成元吉坑死羅成,就是取材于洺水之戰(zhàn)?

瓦崗舊將很能打,也很受李淵器重,這是史實,但要說李世民對瓦崗英雄有多好,那就只能是演義小說和評書的虛構(gòu)了:單雄信、王君廓、王伯當,都死于唐軍刀箭之下,張亮被開刀問斬,魏征李勣如履薄冰,羅士信被坑入重圍,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后“病休”十二年。

其實李世民“不待見”瓦崗群雄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些能打的武將、多謀的文臣,都是奔著李淵來的,按照慣例,李淵是要把他們留給繼承人,也就是太子李建成用的,尤其是魏征魏玄成,更是直接分給建成當“太子洗馬(也叫先馬、冼馬)”,如果瓦崗舊將都站在李建成一邊,玄武門之變就會是另外一種局面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兩唐書的記載很明確,在玄武門幫著李世民大開殺戒的,就是以下這十個人:“六月四日,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

這十個人,沒有一個出身于瓦崗軍,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您坐在李世民的秦王、天策上將寶座上,又會如何防范和對待那些忠于朝廷而不是忠于自己的瓦崗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