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一場被外媒稱為“懸崖邊的中美對話”即將上演。根據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的報道,中國代表團啟程赴美,計劃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

然而,就在會晤前夜,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3月25日突然宣布,將80家實體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包括70余家中企及科研機構,涉及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這種“談判桌上談合作,談判桌下?lián)]大棒”的策略,顯示出了美國一貫的“極限施壓”政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月初,特朗普政府以“中國未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為由,對中國輸美商品再加征10%關稅,涉及約3000億美元商品。

中方隨即宣布對美煤炭、液化天然氣、大排量汽車等加征10%-15%關稅,直擊美國能源和汽車產業(yè)痛點。以汽車為例,中國對美產大排量燃油車和皮卡的加稅,將打擊林肯、通用等品牌在華市場。

在此次被列入“黑名單”的中企中,近12家公司被美國單方面指控“開發(fā)軍事AI”,近7家實體則被美國單方面貼上“支持量子技術軍事化”標簽。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直言,此舉旨在“阻止中國開發(fā)先進武器和先進AI”。然而,美國《紐約時報》早已指出,英偉達等美企通過定制芯片規(guī)避禁令,華為的芯片復蘇更證明制裁效果有限,美國難以遏制中國在高新科技領域的崛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2月警告,過度制裁將迫使盟友轉向中國,反而助推中國AI產業(yè)發(fā)展。數據顯示,2025年前兩個月,中國對美出口機電產品仍同比增長2.9%,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雖受沖擊,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逆勢增長5.4%。

可以說,美方的“脫鉤”策略,正遭遇市場規(guī)律的強力反彈。針對美國單邊加稅,我國早已展開了反制。商務部3月4日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指控美方違反非歧視原則和關稅減讓承諾。

相比于2018年的第一輪貿易戰(zhàn),我國對美國的商品出口占比已經大幅下降,對東盟的商品出口占比則顯著提升,這使得特朗普政府對我國發(fā)動關稅戰(zhàn)的威力大打折扣。

我國商務部多次強調,愿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但必須以取消加征關稅、停止科技打壓為前提。

當前,特朗普政府面臨雙重壓力。共和黨強硬派要求對華更強硬,但農業(yè)州和能源集團卻因中國反制,面臨著慘重的損失。

媒體預測,若中美雙方無法達成共識,美國可能會威脅進一步提高對華關稅,而中國則可以繼續(xù)擴大對美關鍵金屬出口管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以看,從關稅戰(zhàn)到科技戰(zhàn),從談判桌到世貿法庭,中美此輪貿易博弈,已超越單純的經濟范疇。正如我國外交部所言:“任何制裁都阻擋不了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