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誤讀,首先嚴正地聲明一下,無意地為如此的形式主義“說好話”,只不過要就基層的客觀實際“說實話”。
近日,河南省通報了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典型問題,倒也是為了契合當下全黨都在開展的學習教育。其中就包括寧陵縣委原常委、宣傳部長,縣政府原副縣長王東霞搞勞民傷財?shù)摹靶蜗蠊こ獭眴栴}。
據(jù)通報,2019年至2021年,王東霞任某鎮(zhèn)黨委書記期間,為應付人居環(huán)境治理工作檢查,花費財政資金249.62萬元打造“經典觀摩路線”,對沿線21個行政村共計40多萬平方米墻體噴漆刷白。
又是“刷白墻”,條件反射式的讓人想起2018年發(fā)生在安徽阜陽市的類似事件。當時先是被中央巡視組發(fā)現(xiàn),后在全省大會上點名批評,之后就是追責問責,包括市委主要領導在內的相關干部被處分,最后被反腐專題片收錄作為典型案例。
的確,“刷白墻”太符合形式主義、形象工程的“標準”了,可謂“恰如其分”。也就導致刷白墻的現(xiàn)在已經不讓人喜歡了,而且一聽就讓人敏感。
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是刷成白色而是刷成彩色呢?再聘請美術人員繪畫呢?是不是就成了一道“風景線”,成為“網紅打卡地”?于是,“似乎”就沒有那么多非議和反感了,反而成了美好鄉(xiāng)村的正面典型了。
而從成本上,顯然彩色的支出更大,但給群眾和上級的感覺可就大相徑庭了。難道是上述被通報的地區(qū)及其相關負責人沒想到,還是財力有限導致無奈為之?因為美好鄉(xiāng)村是要建設的,上面更是都有指標要求的,你不完成那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簡單搜了下,當前外墻刷大白的市價(含人工、材料)大概在每平方米20到30元之間。而王東霞在擔任鎮(zhèn)黨委書記期間,花了不到250萬元刷了40多萬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6塊多錢。這樣一比,可謂“良心價”。當然,其中有什么貓膩如權錢交易,或者有什么細節(jié)如只是粗糙地刷一層白等,公開信息并沒有透漏。
此外,從通報看,王東霞的問題其實遠不止“刷大白”這一個問題。應該說,相比其他問題,這個問題甚至都不算什么大問題。而她之所以被查,也不是因為這個問題。所以,通報拿這個“做文章”,再加上媒體相互轉發(fā)形成輿論陣勢,就給人避重就輕的感覺。
畢竟,“刷大白”這項工作很多地方都在做,只不過其中有的地方刷成了彩色,刷上了繪畫——在眼觀上委實好看,成了“網紅打卡地”。還有,像山西大同的亮燈,像北京清理天際線,也都是要花錢的,而且比“刷白墻”花得還要多。
因此,大膽推測,之所以單單把這一個問題拎出來,除了它如前所述契合當下學習教育的安排,也是因為這個能“挑動”大家的神經。就像是網絡“關鍵詞”一樣,能夠吸引大家的注意和流量,也同樣能夠教育其他干部。
前者在實踐上確實已經達到了效果,而后者有待觀察,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往后的干部不會“犯傻”刷白墻了。那是不是刷彩墻呢?這說不好。但當“村容村貌整潔”遭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基層確實很為難。
此外,顯見的是,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很多工作也是。如果主政者沒有其他問題,那么就是其做過的工作都可以是政績是“亮點”,因此平步青云;如果其有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那么曾經推動的自以為傲的工作,哪怕再好都可能反噬,成為主政的“污點”。
這里舉個例子,還說“刷白墻”,如你主政者自身正只是為了工作,往往被認定“老舊改造成功”;倘若你主政者心懷不軌或從中牟取利益等,常常被定性“大搞形象工程”。
這樣就讓干部很擔憂了,難道對工作實績的定性標準就是以主政者為主、以主觀意志為主嗎?未免草率了點吧?
不由得讓人聯(lián)系起,有時候尤其為了追責問責而“添油加醋”,把主觀動機作為唯一或主要的考量因素,而忽略了客觀背景和工作所產生的實際效果,乃至于把參與其中的絕大部分干部的辛勤付出一并給抹殺——這樣的標準太隨意了(確定性太差),涉嫌“論心定罪”,而且也很不負責任。
所以,對任何工作的評價,還是要以客觀實際(包括客觀背景和實際效果等)為基準和主要,把主政者的主觀動機作為其中不占主要的一個方面,實現(xiàn)按照“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標準。唯如此,才能讓廣大干部心悅誠服,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而回到問題,白墻刷還是不刷,不能一概而論,不能“談白墻色變”,不能見了刷白墻就要打倒,還是要尊重客觀。白墻如果刷了后確實能起到整潔美觀的效果,而且是出于工作角度的考量,就無可厚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