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深圳人流行去公園挖野菜了?
上個周末,有朋友在公園散步時,看到一幕奇特的場景:幾個大人帶著娃,左手拎著塑料袋,右手拿著小剪刀,沿著路邊的竹林不停翻騰,上前詢問后得知,是在挖春筍。
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人曬出自己的“打野”戰(zhàn)績,一大袋的春筍、蕨菜、野蔥、薺菜,收獲滿滿。
相關攻略帖子也不少,推薦地點大多耳熟能詳,都是陽臺山公園、深圳灣公園、筆架山公園等一系列深圳的大型公園。
有人說,從翻開泥土到辨別野菜,最后融入味蕾記憶,沉浸式體驗比課堂都更加真實,無論是對大人還是小孩。
這項活動在都市人群中復蘇,多少是帶著返璞歸真的浪漫。

圖文無關
當然,挖野菜其實不簡單,也有一定風險。
野菜種類多、難辨別,有人曾經(jīng)錯把蔥蓮當野蔥,毒芹誤認為水芹菜,結果半夜全家去醫(yī)院。
如果是公園或者綠化帶上的野菜,很有可能會殘留過多的農(nóng)藥和重金屬,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除此之外,公園的植物大多是景觀用途,口感與可食性比較差。陽臺山公園管理員就表示,山上的竹林主要是用于山體護坡,而新筍是對老竹筍的補充,要是隨便挖取,會影響竹子的更新與山體安全,不建議到山里挖野菜。
在網(wǎng)上,不少人對于采挖野菜的行為十分不解:“認為又不是吃不起飯,為什么要去挖野菜?”在我看來,挖野菜不過是圖一個樂趣,就像是在公園釣魚一樣,只是真正的野趣,并不在于裝滿多少野菜、釣上來多少魚,是在于找到人與自然共處的平衡點,而不是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
那么在深圳的你,有參與或者見過挖野菜嗎?如何看待在公園挖野菜的行為呢?提倡還是反對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