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養(yǎng)女兒不容易,稍不注意,女孩就被帶跑偏了。

其實,“養(yǎng)廢”一個女孩,真的不難——只要不停地對她說3句話,就夠了。

這3句話,很多父母不經意間,正說給自己的女兒聽。

它們聽起來,都像“為你好”,可女孩長大后的人生,卻常常因此失去了光。

這3句話,你我都不陌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你是女孩子,別那么要強?!?/strong>

朋友說,女兒4歲,有一次她在家人面前滔滔不絕地講故事,說自己長大要當宇航員。

她爸爸笑著說:“別那么強勢,小姑娘要溫柔一點。”

朋友愣了一下,女兒只是很興奮,很投入,很開心地分享自己的夢想,也不對嗎?

可那句“別太強”,讓朋友猛然意識到,她小時候也是這樣被“提醒”的。

你有沒有類似的記憶?

在學?;钴S一點,被老師說“女生還是安靜點好”;

在家里鬧騰一點,被家長說“怎么越來越像個男孩子了”;

女孩只是表達自己,卻總被貼上“不夠溫柔”“太強勢”的標簽。

久而久之,女孩開始收起鋒芒,說話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太鮮明、太明確。

因為她怕別人覺得她“情緒激動”“太有主見”。

那不是她不想表達,而是早就被訓練成一個“乖巧又不過分”的存在。

可一個習慣了收斂光芒的女孩,長大之后,很難突然學會為自己發(fā)光。

你以為你變溫柔了,其實只是變得沉默了。

你以為你在顧全大局,其實只是更不敢爭取。

你活得很努力,但從不鋒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女孩子嘛,將來找個好人家嫁了就行?!?/strong>

從小到大,你是不是也被這樣教過?

不要太拼,不要太張揚,不要想太多。你將來找個好老公,嫁得好,就一生無憂了。

這一切,聽起來很美好,可惜現(xiàn)實往往相反。

“嫁得好”是一種幻想,卻被當成了人生目標。

從女孩開始學著溫順、學著討好、學著犧牲自我起,她的人生,就開始圍著“被喜歡”轉了。

你也許沒意識到,那時候還沒想明白想成為什么樣的大人,卻已經被要求準備好成為“某個人喜歡的角色”。

你對自己的認知,逐漸不是“我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別人會不會喜歡我”?

你讀書、穿衣、說話,都在貼合別人期待。

你不敢太獨立,不敢太有追求,因為你被灌輸了一個觀念:獨立的女人,沒人要。

可是結婚以后你才發(fā)現(xiàn),婚姻不是靠“乖”來維持的,生活也不是靠“嫁得好”來幸福的。

你會經歷瑣碎、委屈、對抗和失望。

你也許會全職帶娃、暫停事業(yè),甚至被人說“你不賺錢就少說話”。

你拼命扮演一個好媽媽、好妻子,卻時常在夜里問自己:我是誰?我做這一切,是為了什么?

你不是不想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小時候你沒有被鼓勵去構建它。

你只是被鼓勵去“等待被選擇”。

但等久了,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如果靠被挑選來決定走向,那你永遠都只是在等命運安排,而不是自己掌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別太計較,女孩子要懂事。

“你怎么這么小氣?一點點事就哭。”

“你姐姐小時候可比你懂事多了。”

“以后你嫁人了,這點委屈都受不了?”

如果你小時候也聽過這些話,那你現(xiàn)在大概率早就練就了“咬牙微笑”的本領。

你不習慣提要求,不好意思麻煩別人,總是先照顧別人情緒。你把“算了”掛在嘴邊,把“我沒事”說得越來越順口。

可你真的沒事嗎?

你可能因為家里人一句話,就難過一整天,卻依然表現(xiàn)得云淡風輕;

你在關系里委屈到想逃,卻還是一遍遍地原諒和退讓。

這不是大度,是你被教育得太怕“麻煩”。

你不是不會計較,是從小被夸“懂事”夸得太多,早就學會了委曲求全。

但那個一再退讓、壓抑情緒的你,真的開心嗎?

你是不是越來越習慣安慰別人,卻從來沒人問過你“你還好嗎”?

那些“好聽”的話,有時候最傷人。

我們都曾是那個聽話的女兒,努力變乖、變懂事、變安靜。我們從來沒想過反抗,只希望大人滿意、他人喜歡。

但成長的代價,是我們失去了真實的自己。

我們以為自己活得“得體”,其實只是在很多瞬間,把自己活丟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在我們當媽了,當我們脫口而出那句“別太強勢”的時候,當我們勸女兒“女孩子就該懂事”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在把過去的繩子,一點點,悄悄地套在了她身上?

我們不是故意的,就像媽媽當年也不是故意的,她也是在重復上一代對她的教導。

只是我們現(xiàn)在有機會,看見這個循環(huán)。

而我們真正可以做的,不是責怪,而是停止復制。

我們不需要成為“完美媽媽”,但我們可以成為“意識到問題”的媽媽。

我們可以在下次孩子表達自己時,鼓勵她更大聲一點;

可以在她受委屈想哭時,不說“別哭”,而是輕輕抱住她,說:“你可以哭,媽媽理解你。”

我們不需要教她成為“別人眼中好女孩”的樣子,我們只需要讓她知道:她可以成為她自己。

而我們,也可以重新成為我們自己。

哪怕三十歲、四十歲才開始活得鋒利、活得清晰——也不晚。

養(yǎng)廢”一個女孩,真的很簡單,只要不停地告訴她要乖、要忍、要等。

但“喚醒”一個女孩,也沒你想的那么難。

你一句“你可以說不”,一句“你已經很好了”,都可以是她重新起航的燈。

你的女兒,值得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你也是。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