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回時》最新的劇情中,經(jīng)過莊寒雁和傅云夕夫妻的聯(lián)合策劃,莊仕洋被送上了公堂,二十年前的莊憾良被毒殺一案重新被抖了出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面對完整的證據(jù)鏈,莊仕洋辯無可辯,于是最后關(guān)頭將當年還是莊家小妾的周如音給推出來頂罪。臟水來得猝不及防,周如音沒有一點點防備就被打得亂了心智,好在她提前讓人去請莊語山來救場,等著親生女兒幫她洗刷莫名的冤屈。

不料,莊語山聽聞了事件經(jīng)過,沒有站親媽周如音,反而口口聲聲都是爹大于天,爹爹萬歲,得出了一個親娘不冤枉的結(jié)論,頓時親媽崩潰,全場嘩然。

明明不是周如音殺的人,莊語山也沒有親眼看到祖父被害的過程,為什么她要幫著渣爹來指證周如音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一,發(fā)泄不滿。莊語山的婚姻,是一場悲劇的開端。在周如音的反復(fù)勸說下,她跳入了齊王府這個大火坑,本以為是一場高嫁,卻沒想到成為了替身文學(xué)的犧牲品。在齊王府中,齊王的冷漠與暴力如影隨形,莊語山每天都在恐懼與絕望中度過。她渴望得到關(guān)愛,卻只能在冰冷的王府中獨自承受痛苦。這種長期的壓抑,讓她對母親的埋怨逐漸滋生。

起初,莊語山或許還能理解母親的苦心,認為這是為了莊家的利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在齊王府的遭遇愈發(fā)悲慘,心中的不滿也越積越深。周如音當初的勸說,在她看來,成了將自己推向火坑的罪魁禍首。一腔不滿在公堂這個特殊的場合,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當莊仕洋將周如音推出來頂罪時,莊語山積壓已久的情緒瞬間爆發(fā)。她不再顧及母女情分,而是選擇站在父親這一邊,用言語和行動來表達對母親的怨恨。這一刻,莊語山的行為與其說是為莊仕洋脫罪,倒更像是讓她長期在齊王府所遭受的痛苦與虐打找到一個合理的發(fā)泄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迷惑敵人。盡管莊語山曾經(jīng)懵懂無知,但在經(jīng)歷了莊家險些被滅門、弟弟慘死、被逼出嫁等一系列變故后,她逐漸覺醒,開始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充滿了危機。她明白,莊仕洋和齊王才是導(dǎo)致自己悲慘命運的禍首。同時,她也深知自己勢單力薄,無法直接與這兩大勢力抗衡,只能選擇隱忍和等待時機。

當莊仕洋將周如音推出來頂罪時,莊語山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機會。她故意幫腔父親,看似是在維護莊仕洋,實際上是為了迷惑敵人。她明白莊寒雁的目標一直是莊仕洋,哪怕指證周如音,母親也未必會獲罪,但若自己一味為母親辯解,可能會讓莊寒雁的計劃受阻,也會將母親更深地卷入這場爭斗之中。而通過表面上支持父親,便能讓莊仕洋和齊王放松警惕,為莊寒雁創(chuàng)造出致命一擊的機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三,尋求生機。在齊王府的日子里,莊語山深刻體會到了絕望的滋味。她渴望擺脫這種困境,重新獲得自由和尊嚴。莊寒雁成功救出上任齊王妃姚忘書的事跡,讓莊語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意識到,只有幫莊寒雁扳倒莊仕洋,莊寒雁才能騰出手來救自己出齊王府,才能改變自己以后的命運,而錘死莊仕洋,周如音的證詞不能少。

要想讓周如音背叛莊仕洋,并非易事。周如音一直對莊仕洋抱有幻想,認為他是一個值得依靠的人。為了打破母親的幻想,莊語山?jīng)Q定親自出手。她通過出賣母親,將周如音逼至絕境,讓她看清莊仕洋的真面目。她深知,只有這樣,周如音才會下定決心與莊仕洋決裂,成為莊寒雁絕境反擊的棋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莊語山的為,無疑是一場豪賭。她將自己的未來和母親的命運都押在了莊寒雁的身上。的確,莊寒雁好像不可靠,但是對比之下,莊語山好像沒得選。她已經(jīng)沒有退路,只能破釜沉舟,放手一搏。

在莊府這座群魔亂舞的宅邸里,莊語山與莊語遲姐弟其實是情商最低的兩個人。莊語山能下定決心幫助莊寒雁,不是因為什么姐妹情深,而是她也在宅斗的過程中褪去了幼稚,變得圓滑深沉。

成長是多么痛的領(lǐng)悟。莊語山的成長,代價還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