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回到大唐上巳節(jié)

黎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我穿越回到唐代,今天是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自古以三月初三為上巳節(jié)。這是唐代與寒食、清明并稱的三大節(jié)之一。溯洄千百年,這一日的我,會做些什么呢?

曉霧未散的朱雀大街上,青石板被露水洇得發(fā)亮。坊門次第推開時,胡餅的焦香混著柳芽的清香撲面而來,街角酒肆高挑的青旗在晨風(fēng)中獵獵作響。上巳佳節(jié),春和景明,我要出城踏青去了。一大早,我已吃過阿娘做的薺菜煮雞蛋?!稗r(nóng)歷三月三,薺菜當(dāng)靈丹”,薺菜能夠祛除陳年積累的寒氣。阿娘屋后采摘到薺菜,團起墊在鍋底,臥上幾枚雞蛋,添入紅棗、枸杞、姜片一道燉煮。這天吃上熱騰騰的薺菜煮蛋,溫補祛寒,強健體魄,這一年都有生機活力了。

我才來到長安城南,曲江水邊,發(fā)現(xiàn)早已擠滿了盛裝男女。三月初三的春風(fēng)輕拂,天朗氣清,曲江兩岸垂柳含煙,桃花灼灼,水面倒映著雕甍繡檻的亭臺樓閣,連空氣中都彌漫著芍藥與蘭草的芬芳。新柳蘸著露水垂向碧波,樹下早已鋪滿錦繡茵席。身著茜素羅裙的少女們提著竹籃,將蘭草桃花瓣撒入粼粼春水。人們尊蘭草為靈草,覺得芬馥的蘭氣能夠辟邪祛病,以柳枝蘸取花瓣水,點頭點身,是一種祈福避禍的儀式。芳樹之下,錦茵之上,浸著辛夷與杜衡的蘭湯,被傾入一個個金盆銀匜,仕女們以蘭湯凈手,柳枝拂塵,除去舊穢,完成古老的水畔凈化儀式,祈求福祉降臨。

曲江水邊,暗香浮動,貴婦們身著蹙金繡銀的羅裳,孔雀紋與麒麟紋在暮春陽光下熠熠生輝,云鬢間步搖輕顫,額間貼著翠鈿花黃。她們或執(zhí)團扇半遮粉面,或與侍女笑談著將蘭草浸入曲江清波。祓禊的祝禱聲里,忽然鼓樂聲起,畫舫載著教坊樂伎順流而下,綠腰舞者廣袖拂過水面,驚起白鷺掠過粼粼波光。遠(yuǎn)處紫云樓上飄來宮廷樂聲,圣上可能正與貴妃憑欄俯瞰這場全民狂歡。他們的食案上定然是鎏金錯銀,擺滿鏤雞玉粽、紅綾餅餤,宮人們捧著鎏金鸚鵡提梁銀罐斟酒,乘興將彩縷繞臂的百索粽子投入曲江池中祈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菰蒲蔥翠,柳陰四合,轉(zhuǎn)過芙蓉園,忽見數(shù)十文士席坐溪畔。我尋得一處紫藤花架下的空位,看文人雅士們臨流列坐,將漆制羽觴放入清流。漆耳杯隨蜿蜒流水飄蕩,停駐處便有人即興賦詩。鄰座那位揮毫蘸墨的白衣郎君,腰間蹀躞帶的金鉤碰響玉珂,他的紗帽上斜插著一枝沾露的杏花。唐代科舉發(fā)榜時間為上巳節(jié)前后,這些文士正是雁塔題名、春風(fēng)得意的新科進士,他們在效仿永和蘭亭的雅集遺風(fēng),只是大唐的曲水流觴更顯豪放——宮人捧著金盤拾起順流而下的詩稿,沾著酒漬的詩箋早已飛報梨園教坊。琉璃盞中琥珀光,詩稿未干已傳唱。曲水邊,斗詩酒,我看到眾生百態(tài),風(fēng)氣爛漫:有伸手從水中撈酒杯的,有踏歌的,有奮筆疾書的,有共展長卷的,有自斟自酌的,有醉而忘歸的,還有一群仆僮相機行事——所有人都在隨性舒展。畢竟,春三月,上巳日,最重要的就是在春天里縱情爛漫一場。

這是全城出動、游人如織的一天,汜水邊,渭水邊,每一條人們聚居的水道邊,都有民眾佩蘭而行,或宴飲,或蹴鞠,或放紙鳶,或蕩秋千,或斗百草,暢懷歡娛。百姓們盛裝出行,踏青郊游。胡商也支起帳篷陳列西域珍寶,波斯毯上堆滿繽紛鮮果與西域葡萄酒,異域香料的芬芳與青團的艾草香交織不散。突然人群騷動,原來新科進士們正騎馬游街,金鞍玉勒折射著春光,引得少女們羞怯地擲去香囊。遠(yuǎn)處畫舫中飄來箜篌聲,胡姬跳著拓枝舞,石榴裙旋轉(zhuǎn)如烈焰。暮色漸臨,暮鼓將催,沿岸燃起星星點點的河燈,踏青歸來的車馬仍絡(luò)繹不絕。我歸途經(jīng)過平康坊,聽到隱約傳來教坊女子的琵琶聲,弦音里盡是盛唐的流光碎影。

金吾衛(wèi)今夜或許會默許宵禁遲延,因為我看到朱雀大街的榆樹上,不知哪位娘子系了綴滿明珠的羅襪。在某處矮垣下我窺見醉倒的翰林學(xué)士,他的蹀躞帶上還別著半朵殘損的佩蘭。我還看到麗服少女提著貼金箔的蓮花燈搖曳過橋,鬢邊的簪花被晚風(fēng)驚落時,恰有五陵少年打馬經(jīng)過,他拾起那朵顫巍巍的芍藥,卻不歸還,反將腰間蹀躞帶的玉鉤解下:“某愿以藍(lán)田玉璧,易取天香國色?!毖惨沟奈浜蠲髅骺匆娺@逾矩之舉,卻佯裝醉眼朦朧——上巳節(jié)的月光,原該浸著三分醺然。

這就是千百年前的大唐上巳節(jié)??!春風(fēng)妥帖梳理人間每一寸焦灼的等待,允許萬物由內(nèi)而外舒展,從發(fā)絲到指尖,從身體發(fā)膚到雀躍內(nèi)心。上巳節(jié),人們潔凈塵垢,相逢春野,就像是和世間所有美好相逢。一柄蘭草,一枝芍藥,一篇詩賦,一次泛舟,都是人們的儀式感。這一天的節(jié)俗,在唐代盛極,然而節(jié)日也有壽命,風(fēng)氣爛漫的上巳,在宋元后便日漸衰微,逐漸與清明合流。那些蘭湯香氣、曲水詩箋與月下邂逅,從此消失在歷史塵埃中。千載之下,我多想憑借筆墨的余溫,將那些爛漫風(fēng)情,輕輕喚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