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昌碩篆書小戎詩冊》
童衍方 編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650-0 開本:889mm×1194mm 8開 定價:69.00元

童衍方先生自序吳昌碩先生是晚清杰出的藝術大師,詩、書、畫、印均能博取眾長,自成一家。其書法四體皆工,但成就最高、功力最深的是篆書。沙孟海先生評曰:“篆書最為先生名世絕品,寢饋于《石鼓》數(shù)十年,早、中、晚年各有意態(tài),各有體勢,與時推遷?!惫P者所藏吳昌碩《篆書小戎詩冊》,即是他早年篆書的精品。 吳昌碩《篆書小戎詩冊》,楠木面裱本,紙本,共二十四面,每面縱三十七厘米,橫二十二厘米,計有篆書一百二十一字。落款:“右錄《小戎》詩一章,即請容亭老伯大人正腕。乙酉(一八八五)花朝先日一,昌石吳俊并記?!扁j朱文印“甓禪”,白文印“吳昌石”、“吳俊卿信印大利長壽”。另有受書者白文收藏印“張鏡私印”、朱文印“容亭”。首頁鈐朱文印“張氏存耕廬藏”。吳昌碩先生時年四十二歲,冊首題簽“吳蒼石篆書小戎章”,鈐白文印“張鏡私印”。

此篆書冊有二跋,每篇二百余字。其一為張炳翔跋語,曰:“……近日工篆者喜學籀書,吾友倉石大令素工此體。此《小戎》詩筆法古茂,行所當行,止所當止,不促長引短以求勻稱,純用史籀筆意,乃學石鼓文而得其神者……命為題識,爰書數(shù)語質(zhì)諸吾師,不知有當否?光緒癸巳上巳,張炳翔跋?!睋?jù)跋可知,此篆書冊是收藏者為便于欣賞,由屏幅改裝成冊頁的。改裝時間是昌碩先生書此屏后的第八年,即一八九三年。由此可見,昌碩先生早年的篆書已深為鑒藏者所寶愛。越三年,元和程鑣在跋中指出,此冊的收藏者之一存耕先生也是以小學傳家并兼工各體的書法家。存耕先生可謂是昌碩先生的知音了。

《篆書小戎詩冊》繼承楊沂孫古樸嚴整之風,結體趨方,工穩(wěn)精到,密中見疏,拙中藏巧。用筆沉著含蓄,遒勁樸實,頗顯功力。 此篆書雖貌似沂孫,實質(zhì)已孕昌碩先生獨立面貌。觀其特點,一是筆氣渾穆,藏千鈞之力于點畫中;二是奇拙中含蘊藉,古樸處寓瀟灑,結體比楊氏更具動勢。 如冊中“戎、脅、縢”等字的靈動,“文、駕、如、胡”等字的灑脫,均顯特色。昌碩先生同時期的篆刻作品正處于突變期,精品甚多。此篆書冊字里行間金石、書卷之氣盎然,也定與其繪畫、篆刻交織著的共性有關。

昌碩先生的篆書作品以《石鼓》為多,故《篆書小戎詩冊》頗顯珍貴。除所藏外,筆者曾另寓目三件內(nèi)容相同的篆書屏。一件是藏于日本的四屏《篆書小戎詩》,為光緒庚寅(一八九〇)所書,其行書落款“庚寅五月既望,雨后微涼”中的“微”字,不自覺地以石鼓文篆法錄之,可見他對所書石鼓文的研究已達忘我境地。一件是上海博物館所藏的《篆書小戎詩四屏》,為光緒丁酉(一八九七)所書,字形趨長,其篆書落款曰“篆成自視,圓勻似獵碣,而偏斜取勢則又似《怡亭銘》”。此書晚于筆者所藏十二年,昌碩先生除寢饋于石鼓文外,也在探求李陽冰等人所書篆字之體勢和韻味。筆者所藏與上述兩件篆書相較,篆法大致相同,唯“載寢載興”之“載”字,筆者所藏是以彝器古寫為之,可見昌碩先生于大、小二篆,都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還有一件《篆書小戎詩四屏》則是宣統(tǒng)三年(一九一一)所書,現(xiàn)藏于西泠印社。

昌碩先生曾曰“曾讀百漢碑,曾抱十石鼓”“強抱篆隸作狂草”,這深厚的篆隸功底,應是吳昌碩先生繼往開來、成為一代宗師的根基所在。 本次出版的《吳昌碩篆書小戎詩冊》,采用大八開的大開本規(guī)格,以原色、原大的方式影印,最大程度還原原作風貌,纖毫畢現(xiàn)。借助這一版本,研習者能夠清晰洞察作者書寫時每一筆畫的起筆、收筆、轉(zhuǎn)折變化,精準把握用筆的輕重緩急,哪怕是細微處的接筆痕跡都清晰可辨。對于有志于篆書學習的人而言,這無疑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zhì)范本;從學術研究角度出發(fā),它更是研究吳昌碩書法藝術極為珍貴的一手資料 ,具有非常高的研讀價值。







(點擊小程序即可購買本書)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