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安全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普通群眾選擇在自家門口安裝監(jiān)控攝像頭用以“看家護院”。然而,監(jiān)控攝像頭收集的視頻圖像信息也給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安全造成了隱患。

那么,家門口到底能不能安裝監(jiān)控攝像頭?

怎么安裝才算合法合規(guī)呢?

今年4月1日

我國首部系統(tǒng)性規(guī)范公共安全視頻管理的行政法規(guī)

《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tǒng)管理條例》正式施行

對個人家門口裝監(jiān)控給出了答案:

能安裝,但有限制!

一直以來,關于 "家門口要不要裝監(jiān)控" 的話題,大眾觀點不一。

有人把攝像頭比作 "電子門神",覺得它能 24 小時守護家門;

有人則視其為 "偷窺之眼",擔心私生活被全天候圍觀。

更不乏有鄰里之間為了攝像頭安裝的問題關系不睦,甚至起訴到法院。下面跟隨小編來看一則相關案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先生和李先生住在同一棟樓的同一層,兩家的大門緊緊相鄰,門口僅一條狹窄的公共走廊。李先生為了保障自家的安全,在走廊頂部安裝了一個智能監(jiān)控攝像頭。這個攝像頭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360度旋轉,還能自動錄制和存儲視頻。

然而,這個看似普通的攝像頭,卻讓鄰居張先生一家陷入了無盡的困擾。每當他和家人進出家門時,總感覺有一雙無形的眼睛時刻在盯著他們。他覺得自己和家人的出行規(guī)律、訪客情況等隱私信息都被攝像頭記錄了下來,這讓他感到非常不安?!拔覀兠刻爝M出家門都感覺被人監(jiān)視著,這種感覺太難受了。我們需要一個安全、私密的生活環(huán)境。我要求對方拆除攝像頭!”為此,張先生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經過實地走訪發(fā)現(xiàn),張、李兩家的大門相距只有一米左右,張先生家位于走廊的內側,進出必須經過李先生家門口。而攝像頭安裝在走廊頂部,正對著李先生家的大門,其拍攝范圍不僅包括李先生家的門口,還覆蓋了張先生家的門口以及整個公共走廊。法官通過手機APP查看了攝像頭的實時畫面,發(fā)現(xiàn)張先生及其家人進出家門都會被清晰記錄下來。

張先生的訴求能否得到支持?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公民進出住宅的信息,與家庭財產安全、私人生活習慣等密切相關,屬于私密信息,受到法律的保護。雖然李先生安裝攝像頭的初衷是為了保障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但在小區(qū)出入關鍵場所已經安裝了攝像頭并配備了安保人員的情況下,其安裝的攝像頭具有自動攝錄、存儲功能,還能通過手機實時操作,可以攝錄到張先生及其家人日常進出的信息,確實對張先生及其家人的私密空間、私密信息造成了侵擾,侵犯了張先生的隱私權。

最終,法院判決被告李先生拆除安裝在雙方家門口公共走廊上方的攝像頭,并刪除該攝像頭已拍攝到的張先生的視頻。

那么《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tǒng)管理條例》施行后

個人還能否在家門口安裝攝像頭?

答案是:能裝

但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結合新規(guī),小編總結出以下四點注意事項:

必要性原則

安裝目的應嚴格限于保障自身財產安全,避免過度監(jiān)控。若小區(qū)已配備公共安防設施,私裝攝像頭需謹慎考量必要性。

提前溝通義務

安裝前要主動告知鄰居或進行善意提醒,說明安裝位置與用途,避免引起鄰居誤會。

角度與范圍控制

安裝時,攝像頭應調整好角度,僅對準自家門口,或采用安裝擋板等方式,避免拍攝鄰居門窗、通道等私人領域。同時建議關閉自動追蹤、錄音功能,防止無意識越界。

數據安全責任

攝像頭拍攝、存儲的視頻需加密管理,不得擅自上傳網絡或提供給第三方。若發(fā)現(xiàn)視頻涉及他人隱私,應立即刪除。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文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或抄襲,如需轉載,請通過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