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上了年紀啊,有時候會被子女不待見,可這真不是因為沒退休金,也不是因為存款少,主要還是在一些事兒上沒做好。
咱都知道,父母和子女之間感情深著呢,可歲月流轉,有些老人到了晚年就跟子女疏遠了,在子女那兒好像還不怎么受待見,這到底是為啥呢?
好多人一看到這種情況,第一反應就是覺得是錢的事兒,覺得老人沒存款,或者退休金沒多少才導致這樣。
但實際上啊,原因可沒那么簡單。
咱仔細琢磨一下家庭關系里那些深層次的道理,再看看生活里的情況,就會發(fā)現(xiàn)根本原因是老人在一些事兒上的做法不太對。
下面這三件事兒,就是好多老人到晚年過得不太如意的重要原因。
一、溝通方式失衡
家人之間啊,最重要的是能心里相通,溝通就像是連接彼此情感的線。
可很多老人啊,在跟子女聊天的時候就出問題了。
他們不是好好聽子女說話,而是不停地指責;不尊重子女的想法,老是用命令的口吻說話;也不試著去理解子女,總是帶著自己的偏見去評判。
就拿張阿姨來說吧。
她老是覺得自己吃過的鹽比子女吃過的飯都多,所以就老是否定子女的職業(yè)選擇。
就比如說女兒穿了條短裙,她都會罵女兒“丟人現(xiàn)眼”。
這種說話的方式就像從高高在上的位置去命令別人一樣,子女肯定覺得自己被看不起了,時間長了,要么就啥也不說,要么就跟老人對著干。
有心理學研究就說啊,一個人要是老是被別人否定,慢慢地就會不想跟這個人交流了,會離得遠遠的。
還有更讓人覺得好笑又可氣的事兒,有些老人對外人那是客客氣氣、禮貌周到的,可回到家對家人就挑三揀四的。
就像有篇文章里寫的:“家人之間,一張口就是冷嘲熱諷,對外人卻卑躬屈膝。”
這種做法太傷家人的感情了,本來應該是特別親近的關系,卻變得表面上看著挺和氣,實際上暗地里矛盾不少。
那怎么做才好呢?
其實啊,溝通的時候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就好了。
就像劉震云在書里寫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老人也試著像關心自己一樣去問子女問題,就像把“你怎么總加班”換成“最近工作累不累?需要我?guī)湍銕c補品嗎?”。
也要多聽聽子女講講他們生活里的事兒,別老是自己不停地說教。
二、邊界感模糊
老人和年輕人有矛盾啊,其實主要就是想法不一樣。
有些老人退休了以后啊,就老是擔心自己沒用了,然后就把子女的家庭當成自己的事兒了,卻把“邊界感”給忘了,這就像是在兩個代際之間本來有一道看不見的線把關系處理好,可他們把這線給忽略了。
我給你舉幾個例子啊。
就說那個林奶奶吧,老是覺得兒子兒媳對她不好,可她沒想到啊,就是因為她自己隨便就把孫子的寶貝手辦給扔了,還老是說兒媳不會帶孩子,這些事兒早就在子女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她本來是出于愛子女才這么做的,可實際上這都是干涉了子女自己的生活,這樣一來,關系就變得很僵了。
還有啊,很多老人希望能跟子女住在一起,但是生活習慣不一樣,就老容易鬧矛盾。
比如說爸爸睡覺早,就要求子女也得跟著早睡;媽媽習慣了以前的吃飯方式,就覺得兒媳做飯不好吃,老批評人家。
這樣子女在家里就很無奈,老是得按照老人的要求來,特別累。
那這種情況怎么解決呢?
老人得明白自己也得有自己的生活。
就拿王爺爺來說,他退休以后就參加合唱團了,把自己的生活重心都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了,也不那么依賴子女了。
而且還可以提前跟子女商量好多久來看望他們一次,這樣既滿足了老人想念子女的心情,又不會干擾到子女的生活。
三、自我封閉與固執(zhí)
有些老人被子女嫌棄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精神上不進步,不跟著時代走。
要是老人一直抱著老觀念不放,不愿意接受新東西,就很容易跟時代脫節(jié),子女看著都覺得頭疼,就覺得這老人成了個麻煩。
你看啊,有些老人就特別排斥新事物。
就像那些被騙買保健品的老人,有些甚至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買了那種假的“保健床”,可還不承認自己錯了,就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子女得操多少心啊,而且也能看出老人思維太封閉了。
還有啊,有些老人老是喜歡倚老賣老,覺得自己以前的經(jīng)歷多,現(xiàn)在的小輩啥都不懂。
像趙奶奶就老說孫女不務正業(yè),可不知道人家孫女創(chuàng)業(yè)都拿到投資了。
這種做法讓老人跟家里格格不入。
那怎么辦呢?
老人得保持學習的心啊。
就像有人建議的,活到老學到老嘛。
比如說試著去用智能手機,積極參加社區(qū)活動,要是有機會啊,跟子女一起拍拍短視頻也不錯。
這樣一來,就能讓代溝變小了,也會更受子女尊重。
親情的維系,是雙向奔赴的
說“子不孝,皆有因”也不能太絕對了,但是老人要是能在晚年的時候在溝通上、在界限上、在自我進步上都做得好一些,那跟子女的感情肯定能更好。
楊絳先生都說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把生活過成自己的樣子,同時不影響他人?!?/p>
老人的晚年幸不幸福,其實跟有多少錢沒太大關系,關鍵是要能謙虛點,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才能和子女一起把家弄得溫馨和美。
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子女在父母老的時候好好照顧他們,這不只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心里頭的親近和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