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與生俱來的話題,它看起來似乎是個中性的詞語,但是在人們進行選擇的時候,這個詞往往會變得褒貶不一,這種現(xiàn)象在百日維新中很是深刻。
戊戌變法在康有為和梁啟超的領導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奈何他們的變法觸動了當時守舊派的利益,于是,慈禧太后聯(lián)合一眾官員抵制變法。

康有為提前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就做出了逃往海外的決定,其中支持變法的譚嗣同被捕入獄,此時此刻,兩人的人性也是得到了鮮明的對比。
就在譚嗣同行刑的那天,他的妻子淚流滿面的要求想與其生個孩子,他的回答可謂是真君子。

1. 凌云壯志
譚嗣同出生在晚清時期,那個山河破碎的時代,老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但他出生在官宦世家,父親是個朝廷明官。
他的母親也是出自書香門第,有著深厚的知識和獨到的眼界,因此他就成為了譚嗣同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

別看譚嗣同的家庭優(yōu)渥,但是他的母親不愿看到他的兒子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從小就教他要以天下為己任,還教他讀書寫字。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熏陶之下,很小就具備了憂患意識,小小的譚嗣同看著山河破碎,百姓困苦,心中悄然種下了救國的種子。

他的母親嫌棄自己只是一介女子,眼界只放在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之中,對于外來的文化知之甚少,于是,母親舉為他請來了一位的德高望重的師父歐陽中鵠。
在歐陽中鵠課堂上,他不僅傳授中國古代的四書五經(jīng),還給他們講解國內(nèi)外的局勢和外國的文學作品,講述日本如何通過變法成為強國。

經(jīng)過師父的教導,譚嗣同的眼界更加的廣闊,他開始關注國內(nèi)外的局勢,研究西方的政治學說,還發(fā)出疑問中國為何還深陷泥沼。
他不愛富貴安逸,癡迷于經(jīng)世致用之學,廣泛涉獵西方科學、哲學書籍,在傳統(tǒng)與新潮間徘徊探索,一心尋找拯救國家于危亡的良方。

那時候廣大農(nóng)民唯一的道路就是八股取士,學而優(yōu)則仕,從小就具有反抗精神的譚嗣同不禁想到,這個真的能拯救現(xiàn)在的中國嗎。
更是在官員聚餐的時候,譚嗣同就跟著父親過來,也應該是想為自己的兒子在朝廷鋪路吧,吃飯中,不知怎的就談論到了當前的政治時局。

其中一官員說道:“天下已定,我們只需要守城就行”譚嗣同見狀就趕緊發(fā)出質(zhì)疑:“天下真的平定,百姓生活依舊水深火熱?中國為何還不強大?日本為何步步緊逼?”
三個疑問直接震驚在座的各位官員,被反駁的無話可說,父親趕緊進行圓場,此話也是深深的刻在了他們的心中。

2. 支持變法
看到晚清政府懦弱不堪,其官員更是鼠目寸光,僅僅知道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到這樣的局勢,譚嗣同不再靠著科舉謀出路,開始尋求變法。
晚清政府的一次次的退讓,使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更加的肆無忌憚,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敗,這才讓晚清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當時的光緒皇帝認為不能再這么下去,日本一個彈丸小國竟然還能打敗我們地域廣闊的中國,他也開始尋求變強之路。
此時,譚嗣同與康有為,梁啟超進行公車上書,想求光緒帝進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和技術(shù),來培養(yǎng)自己的人才。

譚嗣同還提出自己的想法,認為中國要想變得強大,就必須廢除科舉制度,建立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全面進行變法,培養(yǎng)真才實學的人才。
1898年,光緒皇帝頒布政令拉開了變法的序幕,譚嗣同被光緒帝破格提拔,入京參與新政。他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重大,日夜操勞,全身心地投入到變法事務中。

然而,他們所頒布的政令之中嚴重觸及到了守舊派的利益,慈禧太后開始阻止變法的進行,此時,譚嗣同意識到我方實力的弱小。
還看到了光緒皇帝有名無實的地位,為了變法能正常進行下去,譚嗣同開始四處奔波,拉攏人才來壯大自己變法的隊伍。

于是,他找到了當時北洋軍閥的首領袁世凱幫忙,經(jīng)過一夜的暢談,袁世凱并沒有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立場,這讓譚嗣同很是擔心。
但是,他已經(jīng)沒有其他辦法了,只能請求袁世凱的幫忙,在沒有取得他的完全信任之前,譚嗣同就將自己計劃全盤托出。

袁世凱轉(zhuǎn)頭就向慈禧太后稟報此事,慈禧大怒,隨即下令抓捕變法人士并進行處死,康有為提前得知消息后,火速逃往海外。
有人也勸告譚嗣同趕緊逃命,但是都被他拒絕了,他認為變法沒有不流血的,他想用自己的鮮血來喚醒中國人民的憂患意識。

3. 執(zhí)行死刑
很快,清朝士兵闖進來了他家的別院,將譚嗣同控制了起來,譚嗣同并沒有感到絕望,依舊是非常鎮(zhèn)定,眼神堅定。
同年秋天,譚嗣同被押上刑場,周圍都圍滿了百姓,突然一位穿著樸素,頭戴斗笠的女人在人群中特別的明顯。

那便是譚嗣同的妻子李閏,兩人在年少時都已經(jīng)互相喜歡,也算是青梅竹馬,婚后也是非常的幸福,不幸的是,兩人曾孕有一子,只不過早年夭折了。
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滿身都是傷痕,與之前溫文爾雅的書生完全是兩個狀態(tài),想到這里的李閏不禁的留下了眼淚。

終于忍不住的向譚嗣同喊道:“阿生,我們...我們還沒有孩子,我想為你生個孩子,”說罷,他就噗通的跪了下來,想必是自己的雙腿發(fā)軟吧。
看到自己的妻子在用力的呼喊,譚嗣同心中也是非常的愧疚,他回應道:“如若我能一直活下去肯定會與你相守一輩子,如今我已經(jīng)是將死之人,不能存有私心。”

聽到丈夫的回應之后,李閏依舊不死心的詢問:“難道你想讓你們譚家絕后嗎?”譚嗣同并沒有馬上回答,而是低頭沉默。
之后的回答也是震耳欲聾,“現(xiàn)在的世界如此黑暗,我不愿自己的孩子一生下來就要做奴隸,還不如不來人世,我愿意為變法而死,也不愿自己的孩子生下來就面臨世界的黑暗!”

說到這里,譚嗣同也是非常的激動,人群中的百姓被這英勇無畏的精神所感動紛紛留下了眼淚,可是妻子還是不死心,依舊問著丈夫不放。
可是,行刑的時間已經(jīng)到了,李閏看到以后也是狂哭不止,最后,譚嗣同為變法新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當我們提到戊戌變法的譚嗣同,都會贊嘆他是個真君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