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3月31日,法國發(fā)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
巴黎刑事法院宣布,法國國民議會國民聯盟黨團主席勒龐挪用公款罪名成立,判處4年監(jiān)禁,其中2年實刑,期間佩戴電子鐐銬在家服刑,罰款10萬歐元,剝奪競選公職資格5年,立即生效。
勒龐作為“國民聯盟”候選人,在2017年和2022年兩次參加法國總統選舉都敗給馬克龍。
這一判決,直接導致有望取代馬克龍任總統的勒龐無緣2027法國總統大選。
除此之外,國民聯盟還有24名骨干遭起訴,23名被告被判有罪,刑期不等,僅一名被告被判無罪。
這一事件,不僅意味著勒龐的政治生涯面臨重大危機,還將導致法國議會單一最大黨團遭受滅頂之災。
4月1日,面對政治迫害,勒龐指責法院干涉選舉進程,稱這削弱了法國在全球捍衛(wèi)民主的能力。
巴黎刑事法院如果有種,應該直接宣布國民聯盟黨是非法組織,直接取締。這樣才能永絕后患!

一、中間派不招人待見!
法國的政治制度,總統處于中心地位,所受制約比美國總統還少??偨y在法國統管外交,有權解散議會和任命總理??偫砀窨偨y的大管家,協助總統進行施政。除非叛國違憲,也幾乎沒有任何可能讓總統辭職。
自2022年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以來,復興黨一直保持議會第一大黨地位,但沒有超過50%的席位,導致立法改革屢屢受阻。
馬克龍試圖推動的綠色轉型、經濟改革等議程,在議會無法過關,導致法國政府與反對派陷入“拉鋸戰(zhàn)”。極右翼和左翼聯盟通過議會反對票不斷削弱馬克龍的行政權威。
以馬克龍為代表的法國中左派,長期以來一直掌握法國政治權力,可以視為建制派的代表。勒龐為首的國民聯盟,近年聲名鵲起,在法國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
2024年6月6日至9日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以31.7%的得票率位居第一,左翼聯盟得票率28.8%,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復興黨僅獲14.9%排名第三。
這一結果,直接顯示馬克龍作為總統已經失去了民意基礎,意味著馬克龍奉行的中間路線喪失了號召力。
從2002年開始,法國就實行總統與議會同步選舉,避免不同黨派分掌行政與立法權導致的左右共治。馬克龍?zhí)崆敖馍⒆h會,將選舉時間從原定的2027年調整至2024年,目的是阻止極右翼在2027年總統選舉前擴大優(yōu)勢。
7月7日,法國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排在第一,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陣營排在第二,極右翼聯盟國民陣線排在第三,但是國民聯盟成為法國議會最大單一政黨。

二、極右翼的崛起!
近些年,隨著歐洲經濟發(fā)展放緩,移民問題引起的矛盾日漸激化,歐洲多個國家以保守排外為特征的極右翼政治力量迅速崛起。
法國極右翼國民聯盟的影響力已經從邊緣政黨躍升為左右法國政局的核心力量。
在馬克龍解散議會又重新選舉之后,2024年12月,國民聯盟聯合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提交對法國巴尼耶政府的不信任案,最終以331票贊成(遠超289票門檻)導致政府倒臺。
這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第二次政府被議會推翻(第一次發(fā)生在1962年蓬皮杜政府),也是法國極右翼政黨首次通過憲政程序直接推翻了執(zhí)政團隊。
這次對決,使馬克龍顏面掃地,政治聲望大幅降低。國民聯盟大獲全勝,強化了勒龐體制破壞者的形象,為2027年的總統選舉積累了政治資本。
在終結巴尼耶政府后,勒龐公開宣稱馬克龍已經失去任命總理的實權,并暗示其可能被迫辭職。隨后,國民聯盟持續(xù)施壓削弱馬克龍的合法性,迫使他在政策上讓步。
12月13日,馬克龍任命法國政壇著名的和事佬弗朗索瓦·貝魯擔任新總理,主要是目前法國政壇左、中、右三足鼎立,只有務實而又善于妥協的貝魯才能被各方接受。
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之后,國民聯盟一直與馬克龍作對!
關于移民問題,國民聯盟將高犯罪率、非法移民問題歸咎于馬克龍的寬松政策,推動輿論轉向強硬立場。2024年法國多地爆發(fā)針對移民社區(qū)的騷亂,國民聯盟借機效仿美國特朗普,強化了法國人優(yōu)先的敘事。
在經濟領域,因為通脹壓力與能源危機導致法國經濟停滯,國民聯盟抨擊馬克龍的環(huán)保政策損害實體經濟,主張恢復傳統產業(yè)補貼,爭取藍領階層支持。
圍繞俄烏沖突,國民聯盟批評馬克龍忽視歐洲安全的現實,主張與普京對話。
2025年3月,馬克龍發(fā)表俄羅斯威脅論的演講,宣稱要對歐盟提供核保護傘時,堅持對俄制裁甚至狂言派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國民聯盟議員指責他制造恐慌以轉移國內矛盾。
鑒于馬克龍執(zhí)政基礎越來越弱,勒龐直接公開呼吁重新舉行總統選舉,并暗示馬克龍的任期可能因制度性危機提前終結。
國民聯盟對馬克龍的威脅本質上是法國政治極化與制度危機的縮影。未來兩年,國民聯盟有可能制造輿論危機甚至推動彈劾程序,進一步壓縮馬克龍的執(zhí)政空間,迫使法國政治生態(tài)向雙極對抗演變。
正因如此,法國建制派才會利用法律手段,阻擊了勒龐繼續(xù)上升的勢頭。

三、法國的墮落!
法國一直以西方世界的民主先驅自居!
1789年法國大革命終結了君主專制,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確立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成為現代民主制度的起點。
這場革命直接推動了歐洲各國君主制的瓦解,并為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提供了思想武器。
法蘭西皇帝拿破侖頒布的《拿破侖法典》確立了法律平等、私有財產保護等原則,深刻影響了歐洲大陸的民法體系。
從第一共和國到第五共和國,法國嘗試了君主立憲、帝制、議會共和等多種政體,最終形成兼具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的半總統制。盡管高盧雄雞如今已經落了毛,但依然為自己勇于革命嘗試新制度而沾沾自喜。
作為民主革命的發(fā)源地,法國的理念與制度深刻塑造了現代政治文明。
如今,法國建制派利用法律手段選擇性反腐來對付國民聯盟,暴露了建制派早已沉醉于權力的滋味而不愿丟掉權杖。
這種操作,實際上與美國拜登政府一直利用訴訟手段對付特朗普一樣。雖然一切聽起來合理合法,但遮掩不住內在的齷齪。
小鮮肉總統馬克龍一直很傲慢,2017年當選總統后曾經狂言要像眾神之王朱庇特一樣統治。這種帝王欲直接讓他變成了一個令人厭惡的政客!隨著左翼右翼與他的中間路線越來越遠,馬克龍表現的越來越像是一個獨材者。
以勒龐事件為標志,法國的民主大旗已經立不住了!

四、臉都不要了!
面對右翼政黨的崛起,歐洲多國采取政治手段進行壓制。
2024年11月,羅馬尼亞極右翼獨立候選人克林·杰奧爾杰斯庫在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以22.95%的得票率領先,競選綱領包括“親俄”“反北約”立場,主張停止援助烏克蘭并質疑北約成員國身份。
12月6日羅馬尼亞憲法法院以“俄羅斯干預選舉”和“選舉違規(guī)”為由裁定首輪結果無效,取消原定于12月8日舉行的第二輪投票。
2025年3月,羅馬尼亞中央選舉委員會進一步禁止杰奧爾杰斯庫參加重新舉行的總統選舉,理由是“破壞民主原則”和“威脅國家安全”。杰奧爾杰斯庫在即將到來的總統重新選舉中原本是大熱人選,其支持率在40%至45%之間。
羅馬尼亞憲法法院和執(zhí)政聯盟認為裁決是為“維護選舉公正性”和“國家安全”,避免外部勢力滲透。
杰奧爾杰斯庫及其支持者稱此為“政治謀殺”,認為司法機構淪為政治工具,旨在壓制民粹主義勢力。
美國和歐洲的建制派力量認為對極右翼政黨的打擊是“維護民主規(guī)則”,連監(jiān)聽政治對手也解釋為“反恐需要”,而司法判決被美化成“反腐手段”。
實際上,歐盟已經不要臉了。
俄羅斯方面說:“我們觀察到歐洲正在發(fā)生的事情顯示他們毫不羞恥地突破民主框架”。
2月14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在德國慕安會發(fā)表演講,批評歐洲壓制言論自由,移民問題已失控,背棄基本價值觀。歐洲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歐洲內部!
大家認為:萬斯說的是不是事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