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月 芳 菲桃 花 始 盛

“我說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fēng);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黃昏吹著風(fēng)的軟......”
四月,如此迷人,連林徽因也為之揮灑詩意。四月,有清明、谷雨、地球日、世界讀書日,還有那和煦的陽光、溫暖的春風(fēng)和舒適的小長假。走進(jìn)四月,走進(jìn)春天中的春天。三月所有的遺憾,都將成為四月驚喜的鋪墊。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這是白居易最驚喜的四月。
暮春四月,芳菲落盡。但在深山古寺,白居易卻遇見了一片始盛的桃花。登山之前,他曾為春光的匆匆離去而遺憾。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并未歸去,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當(dāng)這片始料未及的春景映入眼簾時,他仿佛從人間的現(xiàn)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了一個仙境。春天,從不缺少美景;生活,亦從不缺少驚喜。只要善于去尋覓,去發(fā)現(xiàn)。

《得勝令·四月一日喜雨》
元·張養(yǎng)浩
萬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
天地回生意,風(fēng)云起壯圖。
農(nóng)夫,舞破蓑衣綠;和余,歡喜的無是處。春天,正是莊稼生長的時候。但太久沒有下雨了,遍野莊稼、樹木花草都快要枯萎了。正在這時候下了一場大雨,萬物都得到了滋潤。莊稼又生機(jī)勃勃,茁壯地生長起來。農(nóng)夫們高興地披上蓑衣,高歌狂舞起來,歡跳的蓑衣被扯破了,也不去管他,一直在雨中跳個沒完,他們太高興了,這份歡喜,也感染了詞人。他和災(zāi)民們一樣,欣喜若狂,不知道如何表達(dá)自己的喜悅。全曲圍繞“喜雨”二字,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詞人憂民愛民之心、與民同樂之情。尤其是“和余,歡喜的無是處”這一句,更是透出詞人純真無邪的赤子之心。

《滿庭芳·歸去來兮》
宋·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 百年強(qiáng)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dāng)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待閑看秋風(fēng),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細(xì)柳,應(yīng)念我,莫剪柔柯。 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謫居黃州已五年的蘇軾,接到了赴任汝州的詔書。
聽聞東坡就要離開黃州,鄰里老農(nóng)紛紛趕來相送,山中朋友們也備好了酒菜,盛情款待,試圖挽留。
他們的深情厚意,更令蘇軾離情深重。
他對他們說,他會懷念這里的一切。他殷殷囑托他們,好好照顧他堂前的樹,時常幫他翻曬蓑衣,有一天他還會回來。
那個暮春四月,那樣一場送別,千年以后讀來,依舊令人動容!

《漁家傲·四月園林春去后》
宋·歐陽修
四月園林春去后,深深密幄陰初茂。
折得花枝猶在手。香滿袖。
葉間梅子青如豆。風(fēng)雨時時添氣候。
成行新筍霜筠厚。題就送春詩幾首。
聊對酒。櫻桃色照銀盤溜。
歐陽修的四月時光,十分愜意。
園林里,茂密的枝葉如帳篷般遮出片片濃蔭,葉間梅子已經(jīng)如青豆般大小。
新竹郁郁蔥蔥,生機(jī)盎然。枝頭櫻桃色澤鮮紅,映襯得綠葉光滑耀眼。
看著眼前的佳景,寫就幾首詠春詩句,與好友對酒吟詩,
暢談心事,實乃人生一大快事。
古人的四月是農(nóng)歷四月,暮春初夏春光將盡時;我們的四月,正是春光正濃之時。
不如就這樣揮別煙花三月,迎接這美麗的人間四月天。
這個四月,愿你所遇皆美好,一路春暖花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