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陜西關(guān)中平原的西北角,有個不太起眼的小縣城——乾縣。這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乍一看普普通通。但1300多年前,唐朝最特別的兩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就長眠于此。乾縣,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唯一有帝王合葬陵墓的城市。

走進乾縣,像走進一座歷史迷宮:無字碑的千年爭議、古墓里的眾生相、墓葬盜掘之謎、唐代壁畫的神奇故事……帝王陵墓恢弘氣象,而黃土之下還藏著更多隱秘,等待人們挖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西安出發(fā),坐高鐵半個小時即可抵達乾縣。

在高鐵上,我一直在想,唐朝時期,文化繁盛富庶之地不在少數(shù),可為什么偏偏是乾縣成為了兩位盛唐皇帝的地下歸宿呢?那不妨先回到歷史的根源,瞧上一番。

其實乾縣并非孤例,攤開陜西地圖來看,在關(guān)中平原與渭北高原之間的扇形地帶,從乾縣到蒲城的群山之中,由西向東散落著綿延150多公里的“關(guān)中唐十八陵”。“因山為陵”是唐代帝王塵歸黃土的眾多選擇,自唐太宗在九嵕山修建了昭陵,他便詔令后世子孫“永以為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乾陵石像生 | ?視覺中國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過世,武則天遵照丈夫遺愿歸葬關(guān)中,按照葬制需要擇一處山頭,選來選去最后定在了今乾縣北部的梁山。而梁山之所以能“中標”,自然繞不開此地的文脈與地利。

早在周秦時期,乾縣叫做“好畤”,傳說黃帝曾在這里祭天,秦朝時還建了和咸陽宮齊名的甘泉宮,是個有“神圣光環(huán)”的地方。

而梁山本身,更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它擁有三座山峰,山腳下河流環(huán)繞,形成背山面水的絕佳格局。北側(cè)的主峰高聳而穩(wěn)固,宛如一把天然的巨傘,為陵墓遮風擋雨;南側(cè)兩座稍低的山峰左右對稱,仿佛一對守護陵墓的石獅;而中間的山脊則自然形成一條筆直的神道,像是專為帝王陵墓“量身打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遠望梁山 | ?視覺中國

乾陵的取名也有講究,當年陵墓修好后,武則天特意把周邊五個縣的地盤劃出來,新設(shè)了個“奉天縣”,后來改名乾州,“乾”字取自《周易》,代表“天”,正好對應唐高宗“天皇”的稱號。

李治去世后的第二年八月,武則天命唐睿宗護送高宗靈柩西返長安,葬于乾陵。李治生于長安,逝于洛陽,他的陵墓布局仿照了他生前所向往的長安城,規(guī)模宏大,氣勢恢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乾陵 | ?視覺中國

二十一年后,武則天病逝,唐中宗重新開啟乾陵的墓道,將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至此,乾陵主墓才最終完成,墓道和墓門用石條砌成,并以鐵漿灌封,極為堅固,至今未被打開。

經(jīng)歷了一千多年的時光,乾陵雖破壞嚴重,但遺跡、石碑、古墓依然給我們留下了瑰麗的歷史寶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下了火車抵達乾縣后,便直奔乾陵而去,坐著公交穿過熱鬧的老城區(qū),窗外逐漸從市井喧囂轉(zhuǎn)為僻靜郊野,這才到了乾陵的游客中心。

不過要去乾陵主景區(qū),還需要換乘景區(qū)大巴,循著梁山的盤山路而上,方可抵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乾陵主神道 | ?視覺中國

踏入乾陵,一條長長的主神道映入眼簾,入口處的八棱柱石華表巍然矗立,神道兩側(cè)的石像生仍駐守著皇家的威儀。

最前方是獅子、翼馬、鴕鳥等祥瑞石雕;其后十對翁仲像身材魁梧,寬袍大袖,雙手拄劍肅立,目光如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持劍翁仲像與石馬 | ?視覺中國

沿著神道漫步至闕樓,無字碑與立述圣紀碑就在眼前了。

左邊的立述圣紀碑,由四塊方石拼接而成,各部分之間采用榫卯結(jié)構(gòu)連接。通碑由武則天親自撰寫,記載了高宗皇帝的歷史功績,據(jù)說原文共5600字,每個字筆之間都填以金屑,閃閃發(fā)光。

我想象著一千多年前的壯觀,眼前的立碑顯得更是古樸滄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立述圣紀碑 | ?視覺中國

走向右邊,終于得見了久聞大名的無字碑。仔細端詳,頂部的龍紋雕刻精美,碑身上原來并非全然無字,唐人雖未刻,宋金以后便有文人在此篆刻詩文。

然而巨碑的無字之謎依然引人遐思,有人說,武則天認為“是非功過留于后人評說”,故只立碑不刻字。也有人說,唐中宗、唐睿宗對武周的歷史難以啟齒,不知該頌揚還是貶斥生母武則天的一生,最終選擇了沉默。

武則天在唐代確實充滿著爭議,她14歲入宮為才人,歷經(jīng)太宗、高宗兩朝,在感業(yè)寺出家3年后重返宮廷,最終在67歲稱帝,82歲還政李唐逝世。史書里不乏“幾危社稷”的苛責,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推行的科舉改革、勸課農(nóng)桑、文化包容等政策,上承貞觀,下啟開元。

無字碑的真相或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這座爭議之碑歷經(jīng)1300年風雨,依然矗立于此,見證著中國歷史上這位最獨特的女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無字碑

穿過闕樓,六十一蕃臣像分列兩側(cè),他們穿著各不相同,雙雙并立,兩手前拱,姿態(tài)極為謙恭,可惜頭部都已損毀,萬國來朝的盛唐也已過眼云煙。

站立在此處,前方不遠處的山峰之下便是乾陵的地宮所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六十一蕃臣像 | ?視覺中國

乾陵是目前唐代唯一未被盜掘的帝陵,不過歷史上也曾有幾次險遭盜掘:五代時期軍閥溫韜盜掘關(guān)中十八唐陵,卻在動工乾陵時遭遇狂風暴雨,嚇得倉皇撤離;民國時期孫連仲的部隊用炸藥尋找墓道亦無功而返。

一直到1958年,當?shù)剞r(nóng)民炸山取石時意外發(fā)現(xiàn)墓道口,經(jīng)考古隊勘查確認地宮封門完好,未見盜掘痕跡,出于保護目的,墓道口在探測后重新回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乾陵石像 | ?視覺中國

我往山上步行了一段,一直到了半山腰,眼前均是青蔥的樹木,讓人捕捉不到歷史的痕跡?;剡^身來望向來時的路,遠方隱隱綽綽地能看見兩座乳峰、神道,神道的兩側(cè)還種了好多牡丹花。

我忽然想起,長眠于此的武則天與李治,最終都逝于洛陽,那是一個牡丹滿天的地方。塵歸塵,土歸土,可牡丹花依舊盛開,延續(xù)著時間的回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乾陵的地上建筑固然恢宏,但在乾縣還有三座對外開放的陪葬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和章懷太子墓,讓我觸摸到了更真實的盛唐脈搏。

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顯復辟。他下旨在乾縣修建墓地,將親生兒女懿德太子李重潤、永泰公主李蕙仙與親哥哥章懷太子李賢的墓遷至乾陵陪葬。

公元 706 年6月8日,懿德太子入葬,7月2日,永泰公主入葬,8月13日,章懷太子入葬。

三座陪葬墓在歷史上均遭受過盜掘,盡管如此我們今天仍能在古墓中一窺精彩的建筑結(jié)構(gòu)、壁畫與文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懿德太子墓,是“號墓為陵”的帝王形制,然而墓主人只是一位19歲的少年李重潤。

公元701年9月,李重潤與妹妹李蕙仙、妹夫武延基在家中私下議論武則天與男寵張易之兄弟的宮闈秘事。張易之聽說后,立馬向武皇打小報告。武則天得知后大怒,李重潤以誹謗朝廷之罪被杖殺。

唐中宗李顯復辟后,便為兒子打造了這座地下的“虛擬帝王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懿德太子墓穴內(nèi)

太子墓的地下空間在三個陪葬墓中級別最高,由墓道、6個過洞、7個天井、8個便房、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組成,全長100.8米。

探訪古墓,仿佛進入了一座地下宮殿。從入口步入,要先走一段長斜坡的墓道,你可以在此停留看看東西壁兩側(cè)殘存的壁畫《闕樓儀仗圖》,現(xiàn)場雖是復制品,但它可是第三批國家禁止出境文物之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懿德太子墓內(nèi)部分壁畫(復制品)

闕,是皇宮前對稱建置的高臺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最高等級是三出闕建筑,為帝王專用,太子通常是二出闕,但這幅壁畫中的闕樓圖破格使用了三出闕,是父親對19歲兒子的補償。

整幅圖描繪了太子參與“大朝”的威風和排場。所謂“大朝”,是每年正月由朝廷舉辦的最高規(guī)格禮儀活動,作為接班人的太子要擺出全副儀仗,隆重出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闕樓儀仗圖》(局部) | ?陜西歷史博物館

壁畫以山為背景,畫了城墻、闕樓和即將出城的儀仗隊,規(guī)模龐大,能數(shù)出來的就有196人,人人表情肅穆,依職能分類排列,場面盛大,氣派非凡。

除了《闕樓儀仗圖》,太子墓的墓道、甬道及墓室四壁,原本繪制有40多組精美壁畫。出于保護的考慮,在考古發(fā)掘后所有壁畫都被揭取下來,現(xiàn)珍藏在陜歷博唐代壁畫珍品館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闕樓儀仗圖》(局部) | ?陜西歷史博物館

繼續(xù)向前,便到達了由過洞、便房、天井組成的一重重院落。每個天井是一重院落,之間的過洞則象征性著一道門,過洞兩旁的便房,像是院落的偏殿,里面放著太子的隨葬品。

沿著斜坡抵達地下的平地,就到了前甬道,穿過后便進入了前墓室,這是墓主人的客廳,抬頭看是穹窿頂,上面通常繪有日月星辰,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模糊不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墓穴后甬道和天井

穿過后甬道來到后墓室,這里是墓主人的“寢室”。穹窿頂上曾經(jīng)畫滿了天體銀河星圖,李重潤的巨型石槨安放在這里。整個石槨由34塊石板拼合而成,頂部最南邊的石板有一道縫隙,盜墓者正是從這里進入槨內(nèi),將金銀珠寶洗劫一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闕樓儀仗圖》| ?視覺中國

1971年,考古工作者在石槨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一男一女兩具殘缺不全的人骨架。經(jīng)鑒定,這兩具尸骸正是懿德太子和他“冥婚”的國子監(jiān)丞裴粹之亡女,這兩具遺骨現(xiàn)保存在西安醫(yī)學院。

昏暗的燈光下,石槨幽暗,李重潤的墓葬雖奢華,但難掩英年早逝的悲劇,我默立片刻,轉(zhuǎn)身去往了下一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永泰公主墓就在乾陵博物館旁,在博物館里展出的永泰公主墓志銘里有這樣一段話:“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道出了公主的死因。

公元701年9月,因為私下議論,丈夫武延基、哥哥李重潤為武則天所殺,已有身孕的李蕙仙難產(chǎn)而死,年僅17歲。

為了告慰女兒,李顯同樣按照“號墓為陵”的形制修建,墓道全長87.5米,由5個過洞、6個天井、8個便房、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組成,安葬李蕙仙與武延基。這座公主墓是迄今為止已發(fā)掘唐代女性陪葬墓中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永泰公主墓室內(nèi)壁畫 | ?視覺中國

進入古墓,值得留意的是,當你走到第六個天井附近,這里有一個被封堵的盜洞。

據(jù)說1960年考古發(fā)掘時,在洞口散落著金、玉飾品和一把鐵斧,底部發(fā)現(xiàn)一具男性骸骨,頭骨有劈砍痕跡??脊湃藛T推測,這是一起五代至宋初的盜墓事件,盜墓者起了內(nèi)斗,其中一人被殺。

繼續(xù)向前抵達前墓室,在東壁南側(cè)還有一幅著名的《九宮女圖》,同樣是第三批國家禁止出境文物,現(xiàn)場看到的是復制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九宮女圖》

九位宮女仿佛一下點亮了墓室里的幽深,讓我看見了千年前的宮廷生活。

畫面中她們正緩步前行,準備侍奉公主就寢。為首的宮女梳著高髻,手中未持任何物品,神情端莊,儼然是隊伍中的領(lǐng)班。其余宮女則分別手持玉盤、方盒、燭臺、團扇、高腳杯、拂塵和如意等物,步履輕盈。她們的神情卻顯得輕松活潑,有的左右張望,有的低聲交談竊竊私語。

尤其第六位執(zhí)杯宮女,曾被賈平凹在散文《壁畫》中稱為“千古第一美人”,細細觀賞,還真有一派恬靜的美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六位宮女“執(zhí)杯宮女”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章懷太子墓,是我下墓的最后一站,這里的墓葬規(guī)制明顯于前兩個陪葬墓小,墓全長71米,有四個過洞和四個天井,但出土的壁畫同樣非常精彩。

章懷太子李賢,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次子,他不僅容貌俊秀、舉止端莊,還才思敏捷、穎悟絕倫,深受父皇李治喜愛。

21歲時被立為太子,后來卻被自己的母親武則天廢為庶人,流放四川逼迫自殺,享年31歲。1年后,武則天追封李賢為“雍王”。公元706年,中宗李顯復位,將其靈柩由巴州遷回陜西,以雍王的身份陪葬乾陵。公元711年,唐睿宗李旦追封他為“章懷太子”,并與其妻子清河房氏合葬在此。

從墓道入口步入,在東壁能看到一幅大型壁畫《狩獵出行圖》的復制品,長約8.9米,描繪的是皇家貴族狩獵出行時大隊人馬行進在山間野外的壯闊場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狩獵出行圖》人物臂上架著獵鷹,馬上帶著獵豹、猞猁 | ?陜西歷史博物館

在帶有斜坡的墓道上,這支出獵的眾多人馬,像從古木參天的大道呼嘯而出,奔向山坡。

畫面中有40多人的隊伍束腰佩劍,裝備齊全,有執(zhí)檛,有打旗,有抱犬,有駕鷹,有的身后馬背上還載有獵豹等,騎者的腰部都還佩有彎弓、箭囊等,唐代狩獵的出行細節(jié)一時躍然壁上。

對面的西壁還繪有《馬球圖》的復制品,我們能一睹唐人酷愛的馬球運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球圖》 | ?視覺中國

畫面當中有20余名騎馬者,身著深淺兩色不同的服裝,戴幞頭,穿黑靴,正在馬球場上奮力馳騁、激烈競爭。他們有的雙手握桿反身擊球,有的揚起球桿準備擊球,有的手握韁繩直奔馬球,有的馳騁騰空,有的專注等待。

《狩獵出行圖》《馬球圖》同為國家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其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意義不言而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球圖 | ?視覺中國

從墓道進入前墓室,還值得一看的是,在西邊墻壁上南側(cè)繪制有一幅《觀鳥捕蟬圖》的復制品。不同于和九宮女圖感受到的俏皮,這三位宮女在游園,但每個人仿佛都懷心事。

最右邊年長的宮女,若有所思地定睛凝望,中間的宮女望著樹上的蟬準備用衣袖擊打,而最右邊的宮女抬頭望著鳥又像是看著天空,我感受到一種在宮闈之下共同的孤獨,看久了又仿佛是這一行三個陪葬墓的隱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茫茫北極大地上,絢麗的景色在公路盡頭猶如油畫般展開

在乾陵走了一趟“陰間”后已接近傍晚,在離開乾縣前,我去了老城區(qū)有名的虢家包子吃了一頓特色的酸湯面。吃面時,我的腦子里不斷浮現(xiàn)出這一行看過的石像生、無字碑、壁畫、墓道、石槨......厚重黃土所承載的歷史,一時念頭紛雜。

可一碗暖和的面下肚,配上乾縣獨有的辣子,卻溫潤了我這一天看到的蒼涼??催^這些塵歸塵、土歸土后,我再次慶幸著能活在此時此刻。誰非過客,但又怎樣,還有美食、草木和陽光。

編輯/Tasia

文/野生婷婷

圖/野生婷婷,部分圖片見文中標注

長期征稿

后臺私信“投稿”獲取聯(lián)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