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慕姑娘,一個努力發(fā)光、看書寫字觀影的獨立單親媽媽,奔跑在創(chuàng)作的路上。
文丨耶雅億
編輯丨慕霂
我喜歡吳艷妮,不因她最近成為了亞洲第一,而是因她一直敢高調(diào),敢張揚,她簡直就是我希望我女兒成為的樣子。
有野心、有狼性,敢在鏡頭前高舉雙手,敢在賽后大喊“破紀錄是我的KPI”。
比別人更敢表達自己、敢于說實話,更敢面對鏡頭喊著“都開美顏啊,讓我漂漂亮亮出鏡”,更濃妝淡抹參加比賽,敢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亞運會的賽場失利后,吳艷妮微博發(fā)文:“辜負了所有人的期待,讓大家失望了!她向林雨薇表示祝賀,祝賀她為中國隊贏得金牌!

這次的道歉微博,寫得非常真誠。一方面感恩所有人,一方面祝賀隊友奪冠,一方面給自己勵志——但我不會認輸,體育教會我的,就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接受失敗,正視失敗,重新再來
我們說,看一個家庭的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這個孩子在得勝時怎么反應,而是看她在嚴重失敗時,會有怎么反應。
這樣的吳艷妮,是怎么被父母培養(yǎng)的呢?
1
按著孩子的being
來養(yǎng)育她,激勵她
1997年,吳艷妮生于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
天賦好的孩子,往往很難帶。
從小,就比一般孩子精力旺盛、活潑好動、闖禍惹事太太太太太多了。
母親帶她學鋼琴、古箏,她把鋼琴的踏板、古箏的琴弦都玩壞了。母親給她試了多個興趣班,只有舞蹈堅持了下來,只因為跳舞可以動。

上學后,愛動的吳艷妮,最不喜歡的就是老老實實坐在教室里上課。
這對每一個家長來說,都是頭痛。
如果看孩子的表現(xiàn)being,會失望。
智慧的父母會找到孩子受造的奇妙之處,找到她的天賦being,不斷進行培植。從小,無論吳艷妮做什么自己喜歡的事,母親都會夸:“我女兒真棒。”
吳媽媽是運動員,她不希望女兒走運動員的路。但她還是漸漸尊重了女兒的天賦——天賦,是不需要努力,孩子也比同齡人好太多的地方。
比如,只要參加運動會,她隨隨便便都是第一名。
在2009年的資中縣運會上,吳艷妮玩耍一般就獲得100米冠軍,被資中縣體校教練周幼君相中。
盡管不舍,母親還是尊重了女兒的選擇,同意她去試一試,吳艷妮很快展現(xiàn)出異于常人的運動天賦,在2010年嶄露頭角,連續(xù)在全省比賽中獲得冠軍。
愛玩愛美的吳艷妮,對于跨欄只是覺得好玩,找借口拖延訓練更是常事,為此沒少被教練批評教育。
全家人對她的教育,是鼓勵,鼓勵,繼續(xù)鼓勵。
一方面有教練嚴格要求,一方面有家人的鼓勵來釋壓兜底,幸運的吳艷妮活得生命飛揚、她從不掩飾自己的夢想:我們女子跨欄可以走向世界,走向最高領(lǐng)獎臺。

2
教孩子面對
生命的傷痛與失敗
化悲傷為力量、美、勇氣
2014年,吳艷妮17歲。最疼她的外公離開,吳艷妮仿佛一夜間長大。
吳媽媽帶領(lǐng)女兒走出了悲痛,讓她知道緬懷的方式,可以是拿到讓外公驕傲的成績。
2015年全國青運會,吳艷妮拿下人生中的第一個全國冠軍。

2021年,吳艷妮遇到了訓練上的瓶頸。
吳媽媽提出了一個建議:回想一下你曾經(jīng)熱愛跳舞的時光,每當站上舞臺,你的眼中總是充滿了自信,試著把賽道想象成那個舞臺,在賽場上充分釋放自己。
媽媽愛美,愛打扮。
女兒也是這樣。
她建議吳艷妮每次比賽都要化妝+做頭發(fā)。
她說,美麗的形象有助于提升她的自信心。她支持女兒切了雙眼皮。
很多人都覺得運動員應該樸素,接受不了吳艷妮的樣子。
但她很有“被人討厭”的勇氣,她說:“我化了妝后,感覺自己美美的。無論輸贏,如果輸了,我也是美美的,但如果贏了,那就是漂亮的勝利?!?/p>
更專業(yè)化的訓練,更殘酷。
每當吳艷妮沮喪時,母親都鼓勵她:“女孩一定要有自信,自信的女生最美?!?/p>
在充滿愛的滋養(yǎng)下成長,盡管一直在遭到非議,她都自信滿滿地去應對。
雅億特別羨慕吳母女的親密。
難過、開心,都會傾述分享,百分之一百的支持。
在今天,有多少青少年向父母關(guān)閉了心門。但吳艷妮直到今天都覺得,母親是她的閨蜜、老師、心理輔導師、人生規(guī)劃師……
這不容易啊。
一個優(yōu)秀女兒的背后,站著一個不焦慮、懂得給孩子釋壓、非常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智慧母親。


3
鼓勵孩子的夢想
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凡
身為運動員的吳媽媽肯定清楚:
絕大多數(shù)運動員,是在遺憾與傷痛中,度過余生的。
她看清楚了,還鼓勵女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那種力量了。
由于傷病等原因,女兒曾遺憾錯過2018年亞運會、2021年世錦賽。2021年全運會上,本來十拿九穩(wěn)的冠軍又擦肩而過,今年的亞運會又與銀牌失之交臂。
很多人嘲笑她,光打扮,出不了成績。
有人說她比賽化妝,是想當網(wǎng)紅。
有人將文身與“不正經(jīng)”聯(lián)系到一起。

對此,吳艷妮的回答鏗鏘有力:
“我不需要別人懂我,只需要站在賽場上就已經(jīng)成功了?!?/strong>
“我做不到所有人都喜歡,所以我做好我自己就行了?!?/strong>
這種篤定與自信,是女孩被真正富養(yǎng)的結(jié)果。因為吳媽媽一直灌輸她:你做好自己,你的人生從不需要被成功來定義。
媽媽說:你化妝打扮是因為享受比賽的過程,你要播撒美。
你如果要到三十多歲才為國摘金,那也很好。
哪怕你實現(xiàn)不了,只要你認真地去對待每一場比賽,在每一個重要時刻展示自己最好的形象,那你就已經(jīng)贏了,媽媽為你驕傲。
這理念,太好了。
在今天,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拼盡全力也只是做一個普通人的情況下,我們每一個家長都要反思,怎么去教育ta面對大環(huán)境的不景氣、運氣的偏差、就業(yè)的落差,因為沒有背景而無法提拔,拼盡全力卻與成功一次次失之交臂。
我們引導孩子:不要把成功想得太偉大,也不要把失敗想得太可怕。
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普通人,一輩子奮斗都無法像吳艷妮這樣活在鏡頭之下。
我們鼓勵自己默默無聞的孩子——你盡力了,美麗過,有自己的小出路、小幸福、小確信、小圈子,沒有大富大貴,卻有平平安安,沒有驚心動魄,卻有踏實心安。未來,你給我們養(yǎng)老送終,那就是你的成功啦。
教孩子坦然面對失敗與平凡。
過不怎么成功,卻絕不悲催的人生。
孩子或許成不了冠軍、畫家、音樂家,卻有所愛好、有所消遣,有孝心,可以為家庭負責。如果ta長大了仍可以畫幾筆,唱幾首,打一場業(yè)余賽,自娛自樂,就夠了。
如果ta青春期就開始不理父母,進入對“聽話人生”的反叛。 我們也可以接受,人生可以不止一種活法。你可以選擇按部就班去高考考研,但你也可以選擇中途創(chuàng)業(yè)結(jié)婚生育。你可以選擇穩(wěn)妥的考編考公,但你也可以選擇走不尋常的路。
尊重孩子,培養(yǎng)他們擁有不怕被人討厭的勇氣,培養(yǎng)孩子內(nèi)在堅定的內(nèi)核,女孩真正的自由,是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而不是被迫活成某種標準化的模樣。
吳艷妮的颯爽,是很多年輕人失去的東西。
吳媽媽這種“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學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