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東去世的消息時,我愣了好久。
才39歲啊,一個跑完100公里超馬的男人,就這么突然心梗走了。第一反應是不信,再一想,好像又并不意外。

健身房里隨處可見的那句"沒時間休息,死了有的是時間",此刻變得異常諷刺。
前幾天剛看過一個數(shù)據(jù),中國馬拉松猝死率是0.9/10萬人,比美國高出近三倍。我們總覺得運動是健康的代名詞,可李東的離去又一次敲響了警鐘——過度的熱愛,有時候真會要命。

認識幾個越野圈的朋友,他們提起李東時都是敬佩的語氣,"東哥"、"大神"這樣的稱呼脫口而出。100公里超馬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我連想象都難以想象那種極限后的感受。
有時候我會好奇,是什么驅(qū)使一個人義無反顧地追逐著這種近乎自虐的挑戰(zhàn)?

可能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野人"吧。
李東生前的照片上總是笑得燦爛,站在陡峭的山頂,有時候甚至沒有任何安全保護措施??粗切┱掌?,我不知道該羨慕他的勇氣,還是擔憂他的魯莽。也許對他來說,那一刻站在山頂?shù)母杏X,就值得賭上所有。
我想起前幾年認識的一位鐵人三項運動員,三十多歲,訓練時心臟驟停。搶救回來后醫(yī)生告訴他,不能再進行高強度運動了。

他沉默了很久,最后說:"如果不能做我愛的事,那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半年后他又回到了賽場。我不知道他現(xiàn)在怎么樣了,但那句話一直刻在我心里。
人的一生到底是追求長度還是寬度?
運動醫(yī)學專家早就警告過,長期高強度訓練會導致心臟重構(gòu),雖然心肌變厚了,心臟卻可能變得更脆弱。尤其是那種連續(xù)性、超長時間的極限運動,對心臟的壓力是巨大的。

李東完成100公里超馬后,沒有足夠休息就去爬蓮花山,還參加夜間越野跑,這種連續(xù)透支對心臟的傷害可想而知。
但說這些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像個站在岸上指點江山的人。

追求極限的人都明白風險,卻依然義無反顧。這大概就是熱愛的力量吧,它讓人忽略一切警告,只為那一刻的感覺。有句話說得好,"要么平淡地活著,要么壯烈地死去"。李東選擇了后者。
不過,人的身體真的很奇怪。
我有個朋友,平時一點不運動,飲食也不規(guī)律,身體檢查卻總是沒問題;而另一個朋友,每天跑步健身,飲食精準計算,卻被查出有心肌問題。
這讓我想起中醫(yī)說的"命門之火"理論,過度耗損確實會帶來透支。那句"花錢很爽,但要記得存錢"的評論說得真好,身體也需要積累和恢復,不能只知道支出。

有研究表明,心臟一生的跳動次數(shù)是相對固定的。雖然適度運動能讓心臟更健康、更耐用,但過度劇烈運動卻可能提前"用完"這個次數(shù)。這讓我想起一個悖論:為了健康而運動,卻可能因運動過度而失去健康。
李東的離去也讓我想到現(xiàn)代人對健康的認知誤區(qū)。
很多人以為肌肉發(fā)達就是健康的標志,卻忽略了內(nèi)臟器官的健康。外表的強壯可能掩蓋了內(nèi)在的脆弱。尤其是心臟,這個從不休息的器官,承受了太多我們看不見的壓力。

這些天看到不少網(wǎng)友的評論,有人說是刺突蛋白的問題,有人說是運動過度,還有人提醒大家要注意人生中的幾個坎——36、39、49、54、59歲。我不確定到底是什么原因,可能每個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也可能都只是片面的解釋。

生死本就是個謎。
李東留給我們的,與其說是警示,不如說是思考——關(guān)于熱愛、極限和生命的意義的思考。他用39年的生命,活出了許多人一輩子都體驗不到的豐富和強度。他站在山頂?shù)哪且豢蹋蟾攀钦嬲钪摹?/p>
39歲的心梗,讓人唏噓,也讓人敬畏。敬畏生命的脆弱,也敬畏那些敢于追逐夢想、不懼風險的勇氣。
我有時會想,如果李東知道自己會在39歲因為熱愛的運動而離開人世,他會不會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

我猜他大概會笑著說:"值了。"
因為對熱愛之人而言,活得精彩比活得長久可能更重要。
只是,留給他朋友和家人的,除了美好回憶,更多的恐怕是無盡的思念和遺憾。
生命如此短暫又漫長,如何在追求熱愛與珍惜健康之間找到平衡,或許是李東留給我們最深的思考。
#天越清風輕彈馬拉松碳板跑鞋#
Li-ning飛電同款高彈中底和透氣鞋面!
瑞士抗菌COOLMAX內(nèi)村,排汗干爽!
42碼單只220克!馬拉松級耐磨防滑!
僅售129元!
點擊下圖,一起去追風吧!
—THE END—
馬拉松跑步裝備推薦
專業(yè)跑鞋、心率手表、跑步襪、五指襪
背包腰包、帽子、衣服褲子、防曬衣等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進入商城一鍵選購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