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戲骨張國立這次是有點口碑崩塌,在熱播劇《我的后半生》中,他與小21歲的楊童舒上演了一出老少配的愛情戲碼,吻戲不斷,親密互動頻頻,讓不少觀眾直呼辣眼睛。
70歲的教授與50歲的護士長,這對熒幕情侶到底是在挑戰(zhàn)觀眾的接受底線,還是在打破老年人愛情的刻板印象?老年人的愛情,真的是這樣嗎?

-<老年戀愛問題>-
導演把這部劇把鏡頭對準了老年人的情感世界,填補了國內老年感情題材劇集的一片空白。
在我們的熒幕上,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已經(jīng)泛濫成災,但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卻鮮少被關注,老人們似乎只能扮演慈祥的長輩,或者是年輕主角的陪襯。
他們的愛情、欲望、追求,仿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被社會集體忽視了,《我的后半生》試圖打破這種刻板印象,大膽表現(xiàn)出老年人也有追求幸福和愛情的權利。

這個題材其實算是很好的題材,很用心也很大膽,本以為導演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優(yōu)秀的劇情,殊不知開篇之后,幾乎全是差評,畫風太辣眼睛。
張國立與楊童舒的實際年齡差為21歲,這種老夫少妻的組合,在劇中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確實,劇中感覺楊童舒和演張國立兒媳婦的梅婷看著年歲差不多大。
尤其是兩人的多場吻戲,被不少觀眾評價為辣眼睛,甚至覺得這太過露骨,說實話,我們對老年人的愛情表達似乎有著雙重標準。

年輕人可以轟轟烈烈地談戀愛,可以在熒幕上親吻擁抱,但老年人一旦有類似行為,就會被貼上不合適的標簽。
確實,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不應被忽視,他們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可至少要整體畫風和諧一點。
光是畫風就很奇怪,如果兩人歲數(shù)相差不大的話,觀眾也是能接受的,劇中兩人在一起的畫風,實在是有點讓人出戲……

-<張國立的人設>-
張國立飾演的沈卓然,是一位70歲的退休教授,在妻子去世后,整個人仿佛被抽走了靈魂,這種狀態(tài),可能很多經(jīng)歷過喪偶之痛的老人都感同身受。
沈卓然整天昏昏欲睡,對生活提不起一絲興趣,甚至動過要和妻子一同離去的念頭,說實話,這種情緒描寫相當真實,這里畫風還算正常。

在沈卓然住院期間,他遇到了由楊童舒飾演的50歲護士長連亦憐,從此開啟了他人生的第二春,畫風就從這里開始變。
連亦憐的人設很有深意,她是一家大醫(yī)院的住院部護士長,丈夫在她43歲那年去世,這讓她既有專業(yè)素養(yǎng),又有感同身受的喪偶經(jīng)歷。

兩個都經(jīng)歷過喪偶之痛的人,彼此理解,彼此治愈,但有一個空缺就是,兩個人的歲數(shù)相差太大了,兩個演員的歲數(shù)也相差太大了。
但兩人很快就在一起,甚至在一起沒多久就選擇同居,兩人親密的戲份和吻戲,看著屬實有點奇怪。

這部劇有不少實力派演員,一開播就憑著輕松幽默的風格和家庭矛盾戲碼吸引了眾多觀眾,可看著看著就不對勁了。
70歲的張國立飾演退休教授沈卓然,妻子去世沒多久后,他遇到了楊童舒飾演的護士長連亦憐,兩人擦出愛情火花,開啟了一段晚年戀情。
說實話,張國立的演技還好,但后面的表現(xiàn),屬實有點慘不忍睹,老爺子寫藏頭詩、英雄救美的橋段,看得人直呼老頑童上身。

但是,這部劇最讓人瞠目的,還是張國立和楊童舒之間那些親密戲份,兩人牽手、擁抱甚至同床共枕的場景,著實讓不少觀眾看得直皺眉頭。
尤其是那場月光下的戲,連亦憐躺在床上涂護手霜,沈卓然借著影子觸碰她的手,導演處理得雖然含蓄,但還是讓人感覺怪怪的。
問題的關鍵在于,張國立今年實打實的70歲,而楊童舒才49歲,兩人整整二十多歲,這樣的畫風,難怪會被吐槽辣眼睛……

-<選角的奇怪>-
同樣49歲的梅婷在劇中卻是女主角,甚至是張國立的兒媳婦,兒媳婦和妻子一樣大的戲碼,觀眾舒適化接受不了。
其實,如果劇中張國立的妻子換個人演,觀眾也能接受,像許娣這樣67歲的女演員,或者保養(yǎng)得宜的劉曉慶、趙雅芝,都會是更合適的人選。
她們與張國立的年齡更為接近,熒幕效果也會自然許多,就算有親密戲份,看著也不會非常違和。

不過話說回來,關注老年人情感需求本身是件好事,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也應該得到更多關注和理解。
只是,老年愛情不該簡單套用年輕人的模式,它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含蓄而不失溫情,真實而不顯做作。

另外,劇中將女性角色定位為照顧者的思路也略顯陳舊,現(xiàn)代女性的角色和價值早已超越了傳統(tǒng)家庭范疇,創(chuàng)作者的思維也該與時俱進了。
記得有一個畫面,是楊童舒親張國立的畫面,看著太違和,能理解年紀有差距,但相差這么大,屬實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結語>-
《我的后半生》雖有不足,但張國立的精湛演技和對老年生活的關注,仍值得肯定,希望未來有更多關注老年人的作品,能讓大家看到更真實的老年人的感情。
畢竟,愛情不分年齡,但表達愛情的方式,卻要考慮年齡的差異,這樣才能讓觀眾在不覺得辣眼睛的同時,感受到老年人情感的美好。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