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代王世禎「千字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視頻
清代王世禎「千字文」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謚文簡。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清初杰出的詩人、文學家。王士禎錢謙益之后主盟詩壇,與朱彝尊并稱“南朱北王”。詩論創(chuàng)“神韻”說,于后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為筆記,近人稱其書法為“詩人之書”。博學好古,又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

王士禎的楷書被形容為“高秀似晉人”,其書法風格空靈飄逸,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這種風格與晉人書法的瀟灑飄逸韻味非常接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的楷書筆法靈動,運筆痕跡明顯,強調用筆的起伏和節(jié)奏變化。他不掩飾用筆的痕跡,反而樂于通過這種痕跡表現內在的節(jié)奏感和思緒的流動,筆道流走自然,韻律優(yōu)美。

王士禎的楷書結構精密,布局嚴謹,字形規(guī)整而不失靈動。他的書法在追求空靈的同時,也注重字形的結構和比例,使得整體作品既美觀又不失法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士禎的書法與他的“神韻”詩論一脈相承,強調“興會神到”“佇興而就”,注重通過書法表現一種內在的神韻和情感。他的楷書作品常常能夠體現出一種高雅的文人氣息和詩性的審美。

王士禎的楷書主要師法褚遂良,尤其是受到褚遂良《枯樹賦》的影響。他能夠很好地捕捉到褚遂良書法的神韻,將褚書的“空靈”特征推向新的高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核實過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