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小孩特別喜歡昆蟲,有沒有昆蟲之類的繪本呀?有啊,那就是《生命的故事》,現(xiàn)在都50本了。我和我朋友家里都是這套書,上一次聊天的時候,她驚喜的說,她的小孩子快成班里的昆蟲小博士了,到處講昆蟲...我自己帶孩子養(yǎng)過蠶,我們共同經(jīng)歷了蠶寶寶變成飛蛾的蛻變之旅,生命如此神奇,蠶寶寶剛開始就是不停的吃呀吃,后來就開始找地方吐絲,一刻也不休息,慢慢把自己裹起來,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
同時,這也是一套生命教育類的繪本,讓孩子們學(xué)會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科普繪本有什么意義?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有人說沒有意義,因為每個人都會死去,那么,怎樣讓人生變得有意義?
或許就在于生活的這一段歲月里,做一些事情,讓這一段日子更出彩。
繁華世界,萬物生長,生命循環(huán),生生不息,這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
《生命的故事》,每一本書講一個生物,以高清圖片+自然科普的形式,
讓孩子了解更多的生物群體,敬畏生命,熱愛大自然。

這套書目前有50本,適合3-6歲的孩子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主閱讀。
特別是喜歡昆蟲的寶寶,千萬不要錯過這套自然紀(jì)實生命科普繪本。

第1輯10本:瓢蟲、西瓜蟲、水蛭、小龍蝦、青鳉jiāng魚、蝌蚪、螞蟻、菜粉蝶、螳螂,獨角仙、
第2輯10本:蝸牛、蟋蟀、蠶、蟬、蚱蜢、鳳蝶、小鯢ní、蟻螄sī、草蜥、水黽mǐn。
第3輯10本:烏龜、小丑魚、蝽、鍬甲、卷葉象、寄居蟹、大田鱉、蚊子、螢火蟲、蜘蛛。
第4輯12本:竹節(jié)蟲、葬甲、虎甲、蛇、蜥蜴、蠑螈、章魚、烏賊、河豚、比目魚、水母、紅灰蝶
番外2本:蟲兒們藏起來了+魚兒們藏起來了
第5輯6本:壁虎、鮭魚、鱟hòu、金魚、螻蛄、蓑蛾
同時,《生命的故事》入選人民日報100本好書推薦書單,
中國教育學(xué)會科學(xué)教育分會特別推薦,昆蟲學(xué)家彭懿老師翻譯。

豆瓣9.8分↑
二、一起來看看這套書的細節(jié)
1、高清圖片+自然科普,照片成書,讓孩子感受更直觀
這本書有我們常見的蠶、蝸牛、螞蚱、蜘蛛、螞蟻,也有我們不常見的寄居蟹、小丑魚。

書本采用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結(jié)構(gòu)方式,且每一本書的末尾都有動物的生長記錄、生活習(xí)性或科普知識,信息量滿滿。
螞蚱內(nèi)頁:

書的末尾:

可是,你知道嗎?書中的圖畫不是畫家畫出來的,是攝影師拍攝的真實的圖片,可以說,有很多是我們平時都看不到的,
這種把獨立的照片連成一個故事的書,還是非常少見的。這種設(shè)計,也非常適合幼兒園和小學(xué)低年級的孩子去讀。



它在帶給孩子視覺盛宴的同時,也方便孩子們能夠讀懂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感受很直觀,也會讓孩子更懂得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字體排版大方美觀,不擁擠。彭懿老師翻譯的文字,也是很樸實,很優(yōu)美。

在看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會感嘆生命的頑強,也會感嘆新手爸媽們喂養(yǎng)自己的孩子時盡職盡責(zé)的精神。
2、多給孩子講自然科普,讓孩子懂得敬畏生命
我愿意給孩子講科普,因為科普讓我們知道了太多身邊事。
尤其是對于生活在城市的我們來說,對于植物、田野、昆蟲這類科普了解的還是比較少的。
通過書本,我們了解到,知了在樹上鳴叫以前,會在土里生活6年;

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蝌蚪長出后退再長出前腿,然后長大的樣子;

瓢蟲吃蚜蟲,瓢蟲媽媽會在蚜蟲附近產(chǎn)卵,還是葉子的背面,真的太神奇了;

小丑魚爸爸為了卵的安全,晚上都不帶睡覺的,不得不感嘆,大千世界,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愛都是相通的。

我們在看《大田鱉》這一本的時候,兒子問我,泥鰍怎么一下子就被逮住了呢?我說,可能是因為弱小?但總覺得不妥,

后來的時候,我覺得這樣說更貼切,那就是,世間萬物,一物降一物,這就是食物鏈。它們知道有很多敵人,但從未放棄過生命的成長。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浮游,浮游這種生物,朝生暮死,對,它們的生命只有一天,但是也在很努力的生活著。
三、怎樣給孩子引入這一套書?
對于喜歡昆蟲的孩子來說,這套書就是他們的菜,那對于不太喜歡自然生命科普的這些孩子來說,應(yīng)該怎么引入呢?畢竟小孩子的閱讀 時間也有限,分享以下:
1、從孩子見過的那些動物開始
夏天蟬鳴的時候,可以問孩子,你知道這個是什么東西在叫嗎?然后就可以引入《蟬》這本書。

去大自然玩耍的時候,難免會碰到螞蟻、小蝌蚪什么的,晚上露營的時候也有可能會碰到螢火蟲,那我們就給孩子講一下對應(yīng)的書,比如,螢火蟲的尾巴為什么會亮呢?
2、養(yǎng)小動物,一起見證生命的成長
養(yǎng)一些自己可以接受的小動物,比如:烏龜、蠶這種,不占地方,不費精力,又非常好伺候。
可以對照著書一起觀察,有的小學(xué)老師也會布置養(yǎng)蠶這樣的作業(yè),讓孩子們?nèi)ネ瓿伞?/p>
養(yǎng)烏龜?shù)脑?,可以從網(wǎng)上買孵蛋的那種,十幾塊錢有三四個蛋帶盒子,它們很耐熱;去年的時候我們養(yǎng)過蠶,是真的是見證了從蠶寶寶到蠶蛾的整個生命歷程。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dāng)我看見蠶在尋找地方開始吐絲,要給自己包裹起來的時候,真的特別感動,想哭。或許,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使命吧。




我們養(yǎng)的蠶寶寶,就和書上寫的一樣。



3、帶孩子去昆蟲博物館
如果可以,就帶孩子去一趟昆蟲標(biāo)本館,場館里面收藏了很多可供教學(xué)、科研、觀賞使用的大小形態(tài)各異的珍貴昆蟲標(biāo)本。
4、帶孩子看紀(jì)錄片
《微觀小世界》,講解了很多昆蟲和小動物的生活,一集也沒有多長,內(nèi)容很有趣,適合小孩子看。
四、我們的回憶
還記得去年春天的時候,我家娃在池塘邊看見了一群小蝌蚪的樣子,
6歲,第一次見小蝌蚪,他非要抓回來,我說,池塘是它們的家,就讓它們繼續(xù)待在這里吧,好說歹說才罷休。
可能小孩子都喜歡小動物吧,我們后來養(yǎng)了魚,養(yǎng)了鴨子,也養(yǎng)了小蝌蚪,想問一下小朋友們,你見過多少種小動物呢?
蝌蚪、蟋蟀、螞蚱、烏龜、小龍蝦、寄居蟹...,你知道它們吃什么長大嗎?又有什么本領(lǐng)?你養(yǎng)過哪些呢?
帶著這些疑問,一起來看下這一套自然科普繪本《生命的故事》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