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寶媽發(fā)帖求助:媽媽更相信科學育兒,但奶奶堅持用傳統(tǒng)方法(如把尿、嚼飯喂孩子)養(yǎng)育孩子。如果直接和奶奶說她的方法不對,奶奶可能就不來帶孩子了??墒乾F(xiàn)在的情況是需要奶奶搭把手幫忙帶孩子,該如何去協(xié)調這個問題?
在若蘭媽咪看來,奶奶和媽媽是兩代人,她們的生活環(huán)境、觀念認知、生活習慣都是不一樣的,在育兒問題上有意見分歧,也是在所難免的。要讓她們徹底接受另一方的觀念、習慣,顯然是不可能的,那就盡量做到求同存異。

在一些原則性的或者能夠明顯區(qū)分出對錯的問題上,誰“對”聽誰的。現(xiàn)在的年輕媽媽都更相信“科學育兒”,但真正的“科學育兒”是需要用心去判斷甄別的,不是隨便一套說辭,套上“科學育兒”的“帽子”,它就一定是“科學”的了。老人的傳統(tǒng)方式,一部分是受當時的條件所限,確有不足,但也有一部分那是經過千百年的實踐檢驗的,也許不是很完美,但也無大錯。
比如:嚼飯喂孩子這件事,以前是因為小孩子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比較弱,需要把飯菜打碎或者磨碎,又沒有便捷的工具,不得已才讓大人嚼碎了給孩子吃,現(xiàn)在各種輔食工具都有,完全沒有必要這么做了。

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很多老人年齡大了,牙齒不行了,咬不動硬一點或者大塊的食物了,一般的解決辦法都是把菜切小一點,煮的軟爛一點。為什么不是讓年輕人給嚼碎了,再吐出來給老人吃呢?如果老人堅持用這種方式給孩子喂飯,不妨先讓她這樣吃上一個星期,看她愿意不愿意。她自己都不愿意的事情,她只要還是個正常人(她要不是個正常人,又怎么敢讓她幫忙帶孩子?),就不會再用在她的寶貝孫子身上。
在一些非原則性的,無傷大雅的事情上,誰帶聽誰的。正常情況下,不論是奶奶還是媽媽,肯定都是愛孩子,希望為孩子好的,只是觀念、習慣不同,在有些事情上意見有分歧,恐怕雙方實際上都分不出誰對誰錯。而且很多小事,不論哪種方式,也不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不良影響,那又何必斤斤計較呢?

既然現(xiàn)在的情況是需要奶奶搭把手幫忙帶孩子,那么,在原則性的大問題上,或者已經能夠明確判斷出誰對說錯的事情上,堅持“對”的做法,相信奶奶也能盡量配合。而在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就不要太過苛責了,奶奶帶孩子的時候,她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到媽媽帶的時候,也按照自己的習慣帶就好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