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都罵李嘉誠“以商賣國”?
最近,全網(wǎng)都在討論“李嘉誠賣港”事件,本質(zhì)上是商人行為,但實質(zhì)上,如此巨大的交易與國際地緣,早已不能單純地用“在商言商”來去看待了。
雖然名義上李嘉誠幾年前就稱退休了,操盤的是他兒子李澤鉅,但背后的決策者仍然還是老李在操控。當然,他兒子比李嘉誠更是骨子里透著資本吸血的基因。李澤鉅接班7年,賣歐洲電信、拋英國寫字樓、甩加拿大石油,早就把“低買高賣”玩成了肌肉記憶。這次賣港口,說白了就是50倍市盈率的超級高價套現(xiàn),跟當年甩賣內(nèi)地房產(chǎn)一個套路——錢賺夠了,趕緊跑!可為啥全網(wǎng)還揪著“李嘉誠”三個字不放?
因為“李嘉誠”早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符號。我們罵的不是某個老頭,而是那個“囤地暴富”“壟斷民生”的香港資本神話。小李再怎么解釋“純粹商業(yè)”,也撕不掉老爹貼在家族身上的標簽——香港人對房價的恨、對貧富差距的痛,全算在“李嘉誠”頭上了。
全球化紅利吃干抹凈,現(xiàn)在想拍拍屁股走人?
老李當年靠內(nèi)地政策紅利發(fā)家,北京東方廣場項目逼得中央單位連夜搬家,香港人喝的水、用的電、住的房,全被他捏在手里?,F(xiàn)在全球經(jīng)濟要崩,他反手把港口賣給美國,還扯什么“在商言商”?錢你賺了,鍋讓國家背?
更狠的是,巴拿馬港口卡著中國商船21%的流量,美國要是使壞,隨便漲個價、限個流,“一帶一路”直接變“一路堵船”。這哪是做生意?簡直是給對手遞刀子!難怪官媒連發(fā)十幾篇文章狂噴,連港澳辦都下場轉(zhuǎn)發(fā)——國家利益面前,沒有“中立商人”。
就在交易要黃的時候,中遠海運突然放話:“我們對海外碼頭很感興趣!”明擺著喊話李嘉誠——賣給國資,給你臺階下!
這招絕?。〖缺W「劭诓宦涿绹掷?,又給李家留了面子。但小李至今不松口,非要硬剛到底。為啥?因為賣給中資可能少賺幾十億,但繼續(xù)跟美國勾搭,輕則交易被港府卡死,重則背上“賣國”罵名。資本再精明,也扛不住全民唾沫星子。
我們憤怒的,從來不只是228億美元
李嘉誠的每一次資產(chǎn)拋售,都被外界貼上“跑路”標簽,但鮮有人深究其背后的深層邏輯。他的商業(yè)哲學“不賺最后一個銅板”,本質(zhì)是危機前置:在泡沫破裂前套現(xiàn)離場,在風險積聚時抽身自保。從2013年拋售內(nèi)地地產(chǎn),到2020年撤離英國,再到如今出售全球港口,這一策略貫穿始終。
但這次交易的特殊性在于,它觸碰了國家戰(zhàn)略利益的敏感神經(jīng)。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是中國“一帶一路”海運通道的關(guān)鍵節(jié)點,中國商船占據(jù)其21%的運輸量,若被美國控制,可能面臨限流、加價甚至數(shù)據(jù)監(jiān)控的威脅。盡管李家強調(diào)“純粹商業(yè)行為”,但在中美博弈的語境下,交易被解讀為“向美遞刀”,甚至被批“背叛國家”。
有人說:“李嘉誠的錢干干凈凈,罵他純屬仇富!”可普通人真在乎他賺多少錢嗎?我們恨的是——
雙標:當年靠國家給特權(quán)發(fā)家,現(xiàn)在國家需要你時,你跑了。
冷血:香港人住鴿子籠,你家囤地幾十年不開發(fā)。
傲慢:賣港口前連招呼都不打,讓港府和中央一臉懵。
這種“賺盡紅利,不擔責任”的做派,才是全民炸鍋的導火索。
香港資本的黃昏:要么認命,要么認慫
這次事件給所有富豪上了一課:
別把國家當ATM,吃政策飯可以,但關(guān)鍵時刻得站隊。資本越大,責任越重,生意做到跨國級別,就別想只算經(jīng)濟賬。民意能捧你,也能砸你,李嘉誠市值11天蒸發(fā)323億,就是最好的警告。
未來香港商人只有兩條路:要么像霍英東那樣把命運綁死國家,要么學老李全球流浪——但別忘了,沒有祖國撐腰的資本,在全球化時代就是待宰肥羊。

李嘉誠事件,是所有人的一面鏡子
他賣的不是港口,而是香港人對“公平”的最后一絲期待。當我們罵他時,其實也在問自己:
憑什么有人能靠壟斷躺著賺錢?
憑什么資本可以凌駕于民生之上?
憑什么富豪就把“愛國”與“利益”當成選修課?
當然,這場風波早晚都會過去,但它撕開的傷疤,會一直提醒我們: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讓一個只會“吸血”的商人站在國家與人民的利益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