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巴拿馬港口交易,徹底將李嘉誠推上了風口浪尖。

看似“在商言商”沒有錯,可倘若美國資本真的掌握了這條航線,那無異于扼住了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咽喉”。

然而該來的報應總會來,隨著李嘉誠旗下四大產(chǎn)業(yè)暴跌781億,國際訂單遭到“嚴查”和“暫緩”,李嘉誠引以為傲的商業(yè)帝國,或許會就此跌下神壇。

然而在這之前,李嘉誠明明有很多機會阻止這種情況出現(xiàn),為什么要讓自己走進“死胡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核心之爭

這條運河連接著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全球貿(mào)易的命脈通道。

每天都有上千艘貨輪排隊等著過閘,中國船只一年就有1.8萬艘次從這里經(jīng)過。

通行費不便宜,一艘普通貨輪得交50萬美元。

但這筆交易的敏感之處,不只在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經(jīng)濟命脈”

巴拿馬運河的位置太關鍵了,西邊連著太平洋,東邊通大西洋,中國賣到南美的機械設備,從巴西運回的大豆鐵礦石,很多都得走這條水道。

如果港口落入美國資本手里,等于掐住了中國海上貿(mào)易的脖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事情并沒有表面上那么簡單,李嘉誠這輩子見慣了風浪,97年金融危機時精準抄底,全球布局眼光獨到,早就被捧為“超人”。

這次賣港口,可能是想套現(xiàn)一筆錢,或者覺得傳統(tǒng)港口生意風險太大,想抽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他忘了美國一直盯著巴拿馬運河,想保住自己的霸權,一旦他套現(xiàn)脫手,那帶給中國的麻煩勢必不小。

很多人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在得知這件事后就紛紛炸了鍋。

還有人直接罵他是“奸商”,眼里只有錢沒有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官媒也沒閑著《大公報》連發(fā)三篇社評,話說得越來越重,從“莫天真勿糊涂”到“后果自負”,什么意思明眼人都聽得出來。

而市場反應更快,長和股價一路跌,國企紛紛劃清界限,連合作伙伴都不敢沾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此同時全球航運的格局也在悄悄變樣,有人注意到,霍家在這場風波里成了另一個焦點。

他們手握620艘核動力破冰船,能輕松穿過北極冰層。

相比之下,李嘉誠的港口資產(chǎn)顯得有點老派,靠著傳統(tǒng)航線吃飯,哪比得上人家盯著未來的眼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猜這次李嘉誠退出,霍家會不會趁機接盤,把全球航運的主導權搶過來?

畢竟北極航道要是真開通了,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說不定還得打個折扣,不過這些都還只是一些人的猜測當不得真。

然而就在眾說紛紜的時候,長和卻突然宣布暫緩簽字,有人說是因為夾在中間進退兩難,也有人在等著轉機,但具體的原因我們并不得而知,一切都還要以官方信息為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些事離普通人特別遙遠,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實際上并非如此。

一旦貿(mào)易運費上漲,那么進口的車厘子奶粉化妝品肯定跟著貴,外貿(mào)工廠要是撐不住,失業(yè)的人就多了。

做生意的朋友最近都在盯著運費走勢,跟貨代商量對策,造船廠也琢磨著多接點高利潤的訂單,比如液化天然氣船。

全球化這張網(wǎng),誰都跑不出去。巴拿馬港口這出戲,表面是李嘉誠的抉擇,背后卻是大國博弈的縮影。

信息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港媒:香港長和集團賣港口計劃暫緩,下周不會簽約》
中國青年報《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將依法對長江和記出售港口進行審查,外交部回應》
觀察者網(wǎng)《港媒:發(fā)現(xiàn)李嘉誠要賣港口給美國,港府第一時間接洽了香港長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