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之花有兩種最香,其中一種就是梔子花。明朝沈周在《梔子花詩》里描述:“雪魂冰花涼氣清”,是說它花開似雪,且吐清涼之氣,卓爾不群。

提到梔子大家首先想起的是青春情懷。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梔子最早走進人們的視野,是因為它的果實可用作染料,故而有“梔黃”一說;后因潔白馥郁被愛花之人慧眼所識,遂成觀賞植物?!稘h書》曾記“漢有梔茜園”及《晉書》所載“晉有華林園種梔子,今諸宮有秋梔子”等語,可見我國梔子的園林栽培、使用已有兩千余年歷史了。

梔子花好,果實更是中醫(yī)里的一味良藥。
一、中藥里的清火高手,梔子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說: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jīng)。功于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梔子苦寒,善清三焦之火,善治頭面五官各類火毒上攻??v觀歷代有關中藥的記載,梔子是為數(shù)眾多的清熱藥中唯一一味有著清泄三焦功效的藥物。

黃芩偏清上焦熱,黃連偏清中焦熱,黃柏偏清下焦熱,梔子清三焦火。

自古以來,人們運用梔子的苦、寒藥性來治療三焦?jié)?、熱癥候。梔子清泄三焦之說,便是人們在數(shù)千年來的臨床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
這里有必要先解釋一下什么叫做“三焦”。三焦是一個中醫(yī)概念,是“六腑”之一,分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一般指膈以上的部分,包括心肺兩臟、頭面部及上肢;中焦指膈以下,肚臍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膽等臟腑;下焦指肚臍以下的部分,包括小腸、大腸、腎、膀胱、下肢以及男女的生殖系統(tǒng)。三焦是人體之氣上下運行的通路,也是人體的水液上下運輸?shù)耐ǖ馈?/p>

二、三焦之火常表現(xiàn)為實火

上焦(心、肺)有火表現(xiàn)為頭痛、目赤、口干、口苦、潰瘍、耳鳴、咳嗽等;

中焦(脾、胃、肝、膽)有火表現(xiàn)為口臭、消谷善饑或不思飲食、呃氣上逆、脘腹脹滿等;

下焦(腎、膀胱、大小腸)有火則表現(xiàn)為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等。

梔子似心,歸心、肺經(jīng),善于清胸膈中郁熱,所以梔子豉湯治療虛煩不得眠。同時,梔子色紅黃,善于清熱利濕,退肝膽、脾胃中焦?jié)駸嵊粽糁S疸。所以古方茵陳蒿湯用梔子,以其善于清利中焦?jié)駸?。再者,梔子善于降火,導熱從小便泄去,它能從上往下把熱火降入三焦水道,通過小便排出體外,讓黃赤的小便轉(zhuǎn)為清白。所以古方八正散治療各類膀胱炎、尿道炎,里頭用到梔子。

梔子清泄三焦?jié)駸嶂πР粌H與其苦、寒藥性有關,更重要的是梔子本身“質(zhì)輕揚”、“性屈曲”。

梔子“質(zhì)輕揚”故而其升可散上焦之伏火;梔子“性屈曲”故而其降可泄下焦之邪火,居于中焦則可清瀉中焦?jié)駸?。進一步說明了梔子是依賴其“可升可降”的藥性特點來清泄上、中、下三焦之熱邪的。

方氏(桂谷山抄)曰:蓋梔之為性,可升可降,氣味雖居苦寒,而氣本輕清……專取此清空寒化之物,能解心肺之伏火,轉(zhuǎn)炎歊為清肅者也,所以三焦浮游之火,六郁氣結(jié)之火,皆可清也。

朱丹溪曰:梔子瀉三焦之火,及痞塊中火邪,最清胃脘之血。其性屈曲下行,能降火從小便中泄去,凡心痛稍久,不宜溫散,反助火邪。故古方多用梔子以導熱藥,則邪易伏而病易退。

盧不遠先生曰:凡苦寒之物,能下能堅,惟梔子反使堅結(jié)者,解而上出,火空則發(fā)之義也,故并作涌泄之劑。

《黃帝內(nèi)經(jīng)》曰,諸逆沖上,皆屬于火。所以凡眼中結(jié)膜發(fā)炎,目赤腫痛,口腔、鼻腔炎熱腫痛,以及咽喉紅腫熱痛,甚至中耳炎、鼻竇炎,但見脈勢弦實有力偏數(shù)者,都是三焦熱盛,這時梔子均可放膽使用。

梔子大能降火,從小便泄去。

用法:煎湯:5-10克

所以這梔子清三焦火,上能清心肺熱,中能清肝膽脾胃熱,下能清膀胱水府熱,又能引眾熱下歸水道,使?jié)峄鹣屡?,不上炎上擾,自然神明清靜,身心和調(diào)。

不過,梔子苦寒,可能會引起輕度腹瀉,所以脾胃虛弱的人最好不要用。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wǎng)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yè)用途。若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刪除

哲醫(yī)論壇——讓門生受益,為患者解難!


往期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