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萬能學爸關(guān)注我,聆聽學爸更多故事

01
早戀·傷逝
認識多年的老朋友,和我說起她的外甥女。
也就是她姐姐家的女兒。
小女孩14歲,初二女生,喜歡上班里成績優(yōu)異的男孩,在QQ上向人家表白,得到男孩熱烈的回應。
這種少男少女暗送秋波的戲碼,我們這些爹媽,大都經(jīng)歷過。
但人性的弱點是善忘,為人父母的弱點是“談早戀色變”。
所以,發(fā)現(xiàn)女兒早戀后,朋友的姐姐就全方位地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
先是和女兒談心好幾次,說什么“女孩子要知廉恥,早戀影響學習”;
又找女兒喜歡的那個男生的媽媽見面,商量對策,沒收倆孩子的手機和ipad,不讓他們網(wǎng)上瞎聊;
還跑去和學校老師說明此事,把倆孩子座位調(diào)得遠遠的,不給他們制造接觸的機會;
最后,這個媽媽還總是偷偷地翻女兒的書包“查找證據(jù)”,節(jié)假日寸步不離地“看”著女兒,生怕她和男孩子約會……

結(jié)果。
小女孩跳樓了。
小女孩跳樓后,和她談戀愛的那個男生在周圍人的指指點點中,成績一落千丈,后來不得不轉(zhuǎn)學。
這場原本“沒什么大事兒,最差的結(jié)果不過是倆孩子都考不上重點高中”的早戀,以一個早逝、一個轉(zhuǎn)學而結(jié)束。
老朋友還說:
姐姐和姐夫原本都在外務(wù)工,為了孩子特意在市里買了學區(qū)房,姐姐甚至在孩子讀初中后辭工回來帶娃,一心撲到孩子身上,對孩子掏心掏肺,結(jié)果……
失去孩子的母親,不應被譴責。
但。
我想再講一個親證的故事——
02
底線·教育
春節(jié)和家族里的親戚們聚餐,聊到孩子。
表哥說到他家剛考上985的兒子,講了這么一件趣事——
那孩子高二時,和班里一個長得好、學習好的女孩偷偷談戀愛。
表嫂知道后,也是怕孩子只顧戀愛,不好好學習,有點神經(jīng)兮兮。
表哥說:“我來和孩子說,但你要配合我?!?/p>
逮著一個周末,表哥帶兒子去打籃球,打完球后漫不經(jīng)心地問兒子:
“聽說你喜歡你們班XXX?”
兒子沒否認。
表哥說:
“你爸我年輕時,也喜歡過女同學,你這一點兒,特別隨我。
但兒子,我問你,如果你喜歡的女孩,被壞人強奸了,你怎么做?”
兒子一下愣住了:“那我肯定把那個……壞人……宰了!”
表哥說:
“但如果這個強奸犯,就是你自己呢?
兒子,喜歡一個人很正常,上課總拿眼角瞄人家,下課總想和人家說話,周末總想見人家,這都是愛和在乎的表現(xiàn)。
但如果你和人家女孩子發(fā)生性關(guān)系,人家父母告你強奸,你已年滿16歲,就要去坐牢。
就算人家不告你強奸,你讓人家女孩懷孕了,那你也要負責,你倆都不用考大學了,直接回家生孩子吧。
兒子,早戀沒什么可恥的,但未成年人發(fā)生性關(guān)系,是絕對不行的。
你是我兒子,爸爸相信你,做什么都有分寸。
你要真喜歡人家女孩,就不要傷害人家,也不要毀了自己。
今天這話,爸爸只說一次,因為爸爸相信你能處理好,也知道孰輕孰重?!?/p>
后來,表哥和表嫂都沒有再提孩子早戀的事兒,孩子的成績一直還不錯,高考正常發(fā)揮考上重本。
他喜歡的那個女孩,去了另一座城市的另一個很好的大學。
倆孩子沒有在一起,自然而然分手了。
大人們不清楚他們分手的原因,也沒有盤問。
青春期愛情大概就是這樣吧,美好與破碎共生。
問題來了——
表哥和文章開頭老朋友的姐姐,在處理孩子早戀問題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
一個太操心了,用力太猛了,結(jié)果卻把孩子害了。
一個適時引導,但給孩子放手和信賴,孩子反而變得更好了。
這里面,藏著親子關(guān)系隱秘的真相——
你掏心掏肺的“好心”,正在毀掉你的小孩。
為闡述這個觀點,我會從教育學、心理學和物理學的角度,分別解析——
03
控制·傷害
★第一, 過度控制,是對孩子體驗的剝奪。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那些孩子有個風吹草動就如臨大敵,想法設(shè)法替孩子掃除一切障礙,甚至提前為孩子規(guī)劃好一切的父母,最后往往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那些不是太在意孩子,甚至看起來有點佛系的父母,反而孩子成長得還不錯。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有些孩子是來報仇的——父母為他掏心掏肺,他卻猛刺父母的后背;
有的孩子是來報恩的——父母沒有怎么管他,他卻最后一鳴驚人。

還有。
我們這些70后80后90后,小時候天天撒著腳丫子奔跑在田間地頭,作業(yè)寫完沒寫完父母也不看,結(jié)果最后不管考上了大學還是技校,都僥幸健康長大,混得還不錯。
而現(xiàn)在不少小孩,生下來就被父母精心呵護,一言一行都牽動父母的神經(jīng),結(jié)果動不動還抑郁自殺。
這中間,當然有“時代變了,孩子也變了”的因素。
但,也有一個真相值得探討:
我們小時候,父母沒有時間和精力過度在意我們,我們就不得不自我體驗、自我負責。
一路犯錯,一路糾錯,一路摔跤,一路長大。

而現(xiàn)在的小孩,活在父母過度在意和過度觀測里——各種防備,各種說教,各種補課班,各種攀比,各種過度控制和過度規(guī)劃。
就像被養(yǎng)在溫室里的花朵,失去了風刮日曬的考驗,也就喪失了生機勃勃的能量。
斯坦福大學有個悖論實驗,說的是:
越控制,越失控。
父母預先設(shè)計的規(guī)劃再完美,都抵不過孩子成長中的不確定性。
教育唯一的真相是:
當你放下對孩子過度規(guī)劃的一瞬間,屬于孩子的奇跡才真正開始。
就像生命的真相是:
當你燒毀預先設(shè)計的劇本后,神明才開始降臨。
04
焦慮·分別
★第二,過度焦慮,加重了孩子遇到的問題。
我們都愛說“焦慮”。
但焦慮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是分別心。
是你陷入“二元對立”的分別心后,只想要“好的”“完美的”“優(yōu)秀的”小孩,而拒絕“不好的”“糟糕的”“出現(xiàn)意外”的小孩,你才會如此焦慮恐慌。
如果你能如實如是接受孩子的全部,真心認為“一切發(fā)生都是幫小孩找到成長禮物的契機”,你就不會焦慮。

老朋友姐姐犯的最大錯,就是視早戀為猛獸,動員周圍一切力量圍剿早戀的孩子,最后拆散了早戀,也失去了孩子。
而表哥的英明,是從最壞的結(jié)果出發(fā),幫孩子找到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鑰匙。
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
你著急解決問題的焦慮,往往加重了問題本身。
要在適度放松中,把一切當作禮物,并幫孩子找到最愛的那盒巧克力。
沒有哪個父母,能一輩子守著孩子不犯錯。
但所有父母,都要留給孩子的禮物是:
從問題中學會自我教育,借助每件麻煩強壯小孩“愛己利他”的價值觀。
05
觀測·詛咒
★第三,過度觀測,是對孩子命運的詛咒。
量子力學里有個非常著名的“雙縫實驗”:
觀察者的意識,會影響物質(zhì)的運動。
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在觀察周圍人事物時所傾注的念頭和心量,最后會坍縮成他們的命運。

親子關(guān)系中,父母就是“觀測者”,孩子就是“被觀測者”。
你對你的孩子每一次過度觀測,都是對他的詛咒。
這也是“你越害怕什么,孩子就會發(fā)生什么”的真相。
很多朋友可能說:
“娜姐,我怎么會詛咒我的孩子,我都是盼著他好啊?!?/p>
不。
當你不厭其煩地說教孩子時,給孩子貼上“不聽話,不好好學習”的標簽,恐懼孩子考試考砸時,給孩子房間安裝監(jiān)控監(jiān)視他一舉一動,認定孩子早戀就是不正經(jīng),嚇唬孩子學習不好就是一事無成時,你看似是為他好,其實都是在詛咒他“不好”。
你散發(fā)的這些怨念和審判,最終都會變成現(xiàn)實世界中奪走你孩子好運的暗黑能量。
暗黑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命運黑洞”,把你的孩子拖進深淵。

這是宇宙的能量法則:
你給宇宙投射什么能量,宇宙就會饋贈你什么命運。
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過度觀測。
而是讓孩子在親證開悟中,找到不完美但夠有勁兒的自己。
那,怎么才能給孩子真正的愛呢?
三個走出“過度觀測,擁抱真愛”的心法—
06
真愛·祝愿
〇第一,擴大心量。
父母心量越大,活得越自我,越自在,越平和,越沉實,孩子幸運的概率就越高。
當我們心量足夠大時,才會把足夠的正念正能傳遞給我們的小孩。
才會真心愛我們的小孩,才會發(fā)自內(nèi)心相信我們的小孩好。
〇第二,適時引導。
“適時”不是“時時”。
“適時”的意思是,孩子需要我們出手的關(guān)鍵時刻,我們才挺身而出,陪孩子從更高維找到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安放問題的方法。
同時對最后結(jié)果,沒有執(zhí)念,持開放態(tài)度。
就像上文表哥說的,如果他和兒子溝通后,兒子依然沉迷戀愛,荒廢學業(yè),甚至傷害人家姑娘,那這是兒子自己的命運。
對于命運,必須臣服。
〇第三,信賴祝福。
發(fā)自內(nèi)心地相信孩子,而不是口是心非。
真心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好,而不是言行不一;
真誠祝愿自己的孩子健康、智慧、好運,而不是坐臥不安、誠惶誠恐、過分憂慮。

我愛你。
我做好了自己。
我用光明的能量守護你。
我真心覺得你是宇宙中最好的小孩。
你果然成為了健康、善良、自信、智慧、好運的自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