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禪宗無門關(guān)

第一則:趙州狗子

趙州和尚因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云:“無!”

無門曰:參禪須透祖師關(guān),妙悟要窮心路絕。祖關(guān)不透,心路不絕,盡是依草附木精靈。且道,如何是祖師關(guān)。只者一個無字,乃宗門一關(guān)也。遂目之曰禪宗無門關(guān)。透得過者,非但親見趙州,便可與歷代祖師,把手共行,眉毛斯結(jié),同一眼見,同一耳聞,豈不慶快。莫有要透關(guān)底么。將三百六十骨節(jié),八萬四千毫竅,通身起個疑團,參個無字,晝夜提撕。莫作虛無會,莫作有無會。如吞了個熱鐵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蕩盡從前惡知惡覺,久久純熟,自然內(nèi)外打成一片,如啞子得夢,只許自知。驀然打發(fā),驚天動地,如奪得關(guān)將軍大刀入手,逢佛殺佛,逢祖殺祖,于生死岸頭,得大自在,向六道四生中游戲三昧。且作么生提撕。盡平生氣力舉個無字。若不間斷,好似法燭,一點便著。

頌曰:狗子佛性,全提正令,才涉有無,喪身失命。

參禪必須突破祖師的關(guān)卡,真正的覺悟要徹底斬斷思維邏輯的路徑。若無法突破這道關(guān)、心念仍糾纏不斷,就像依附草木的幽靈般虛妄。那么,究竟什么是祖師的關(guān)卡?答案就是趙州禪師那一個“無”字——它正是禪宗的“無門關(guān)”。若能參透此關(guān),不僅能親見趙州禪師的境界,更能與歷代祖師并肩同行,同看一物、同聽一音,何等痛快!

若有人想破此關(guān),就要調(diào)動全身每一處筋骨毛孔,凝聚成一個巨大的疑團,晝夜不停地參究這個“無”字。不可將其理解為虛無,也不可落入“有”或“無”的分別。就像吞下一顆燒紅的鐵丸,吐不出又咽不下,如此方能滌蕩一切雜念妄想。長久堅持,終會內(nèi)外通透,如同啞巴夢見心中事,唯有自己明了。忽然間大徹大悟,天地震動,仿佛奪過關(guān)羽的大刀,斬斷一切執(zhí)著——遇佛殺佛,遇祖殺祖,在生死之間自由來去,于六道輪回中自在游戲。如何參這“無”字?只需拼盡畢生力氣,持續(xù)提起此字,如同點燃法燭,剎那光明遍照。

趙州以“無”字直指佛性真諦,如同將軍下達不容置疑的命令。一旦陷入“有佛性”或“無佛性”的思辨,便如刀劍加身,斷送修行性命。

趙州從諗

慧能→南岳懷讓→馬祖道一→南泉普愿→趙州從諗。這是傳心脈絡(luò)。

1. 六祖慧能

慧能(638—713)作為禪宗六祖,以《六祖壇經(jīng)》確立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他主張佛性本具,破除對經(jīng)典和修行的外在依賴,強調(diào)“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

2. 南岳懷讓

慧能傳法于南岳懷讓(677—744),懷讓繼承并發(fā)展了“平常心是道”的禪法。他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體悟禪機,其弟子馬祖道一(709—788)進一步提出“即心即佛”,將禪法推向?qū)嵺`層面的生活化 。

3. 馬祖道一

馬祖道一(709-788年),唐代禪宗洪州宗創(chuàng)始人,六祖慧能三傳弟子 。早年于四川出家,受懷讓禪師“磨磚成鏡”公案點化,悟“禪非坐臥”,確立“即心即佛”思想 。其弘法以江西為中心,提出“平常心是道”,主張修行融入日常生活,打破傳統(tǒng)坐禪模式 。他革新禪宗制度,與弟子百丈懷海共創(chuàng)叢林清規(guī),推動農(nóng)禪并重,形成“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理念 。門下弟子139人,衍化臨濟、溈仰等宗派 ,被胡適譽為“中國最偉大的禪師” ,深刻影響東亞禪宗發(fā)展與中國文化。

4. 南泉普愿

馬祖道一傳法于南泉普愿(748—834),普愿以“平常心是道”深化禪法,提出“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破除對概念的執(zhí)著。趙州從諗初參南泉時,以“仲冬嚴寒,伏維和尚尊候萬?!币徽Z示現(xiàn)機鋒,被南泉視為“根性穎利”而收為弟子 。南泉的禪風兼具剛猛與細膩,為趙州禪的形成埋下伏筆。

5. 趙州從諗

趙州從諗(778—897)師承南泉普愿,駐錫趙州觀音院(今柏林禪寺)四十年,開創(chuàng)“趙州門風”。其思想特點包括:

平常心接引:主張“一等人來,禪床上接;中等人來,下禪床接;末等人來,三門外接” ,根據(jù)學人根器靈活施教。

機鋒公案:以“吃茶去”“庭前柏樹子”“狗子無佛性”等公案破除二元對立,直指心性 。

融合南北:作為南宗禪北傳的關(guān)鍵人物,趙州禪法調(diào)和了南北禪風,使頓悟思想在北方扎根 。

無門慧開

無門慧開(1183–1260)為宋代臨濟宗楊岐派第七世傳人 。其師承可追溯至:六祖慧能(638-713) → 南岳懷讓(677-744) → 馬祖道一(709-788) → 百丈懷海(720-814) → 黃檗希運(?-855) → 臨濟義玄(?-867) → 興化存獎 → 南院慧颙 → 風穴延沼 → 首山省念 → 汾陽善昭 → 石霜楚圓(986-1039) → 楊岐方會(992-1049,楊岐派初祖,臨濟宗分支)→ 白云守端→ 五祖法演→ 圓悟克勤→ 大洪祖證→ 月林師觀(慧開之師) 。

月林師觀(1143–1217)為臨濟宗楊岐派第六世,曾參學于大洪祖證禪師,后住持蘇州萬壽寺,以剛猛禪風著稱 。

慧開幼年出家,初禮天龍肱和尚,廣習經(jīng)論,但未能契機 。后至平江府萬壽寺參禮月林師觀,被授以“趙州狗子無佛性”之“無”字話頭,苦參六年 。一日聞齋堂鼓聲而豁然開悟,得月林印可 。其悟道偈“青天白日一聲雷,大地群生眼豁開”成為禪宗公案經(jīng)典 。

無門慧開與大慧宗杲

大慧宗杲(1089–1163)為臨濟宗楊岐派傳人,師承圓悟克勤,以“看話禪”革新禪法,主張通過參究“話頭”(如“狗子無佛性”之“無”字)破除二元執(zhí)念 。

無門慧開(1183–1260)為楊岐派第八世傳人,師從月林師觀,其禪法直接受大慧宗杲影響,通過編纂《無門關(guān)》將看話禪系統(tǒng)化 。

二者法脈可追溯至共同源頭:楊岐方會→白云守端→五祖法演→圓悟克勤→大慧宗杲→大洪祖證→ 月林師觀→無門慧開。

大慧宗杲首推趙州從諗?shù)摹盁o”字公案,強調(diào)“起疑情”直至“大死一番”的參究法門 。無門慧開在《無門關(guān)》中將此公案列為第一則,并深化為“無門關(guān)”核心,提出“參禪須透祖師關(guān),妙悟要窮心路絕” 。二者均以“無”字為破執(zhí)鑰匙。

宗杲批判當時盛行的文字禪與默照禪,認為前者陷于文字知解,后者流于靜坐空寂。他主張通過參究話頭“截斷意識流”,以“疑情”激發(fā)頓悟 。其思想強調(diào)“即心是佛”,認為佛法即世間法,反對脫離現(xiàn)實的枯禪 。

慧開繼承宗杲的看話禪框架,但通過四十八則公案的選編與評唱,使參究方法更具操作性。例如,他將“無”字參法比作“吞熱鐵丸”,要求學人以全身心投入,達到“內(nèi)外打成一片”的境地 。這種系統(tǒng)化的公案教學,使看話禪從個體參究轉(zhuǎn)向可傳承的實踐體系。

祖師關(guān)

祖師關(guān)的核心是趙州從諗禪師提出的“無”字公案。當學僧問“狗子有無佛性”時,趙州以“無”回應,此“無”并非否定佛性存在,而是破除對“有無”的二元執(zhí)著,直指超越一切對立概念的絕對實相 。無門慧開禪師在《無門關(guān)》中將此“無”字定為“宗門第一關(guān)”,強調(diào)其本質(zhì)是“心路斷絕”——即摒棄邏輯思維與知解分別,以直觀體認佛性 。

參究方法:疑情提撕與全身投入

1)起疑情:通過反復參究“趙州為何說無”,將全部身心凝聚于“無”字,如吞熱鐵丸般無法吐納,以此截斷意識流,蕩盡后天知見 。

2)晝夜提撕:以“三百六十骨節(jié)、八萬四千毫竅”通體投入,不落虛無或有無的思維陷阱,直至內(nèi)外打成一片 。

3)機緣觸發(fā):參究到極致時,需外緣觸發(fā)(如香嚴禪師聞瓦擊竹聲),方能“驀然打破疑團”,實現(xiàn)頓悟 。

參個“無”字

趙州從諗以“無”回答“狗子有無佛性”,其核心并非否定佛性存在,而是破除“有”“無”的二元對立思維 。此“無”指向超越語言邏輯的絕對空性,即禪宗所言“第一義諦”。正如無門慧開所評:“才涉有無,喪身失命” ,一旦陷入概念分別,便偏離了佛性實相。

趙州指出狗子“有業(yè)識在”,揭示佛性非外求對象,而是需在掃除妄念后自然顯現(xiàn)的本心 。寒山詩“圓月當天耀”以月喻佛性圓滿,強調(diào)佛性如月般澄明無染,需破除“五陰”遮蔽(如貪嗔癡)方能照見 。二者皆主張佛性本具但需直下承當。

寒山以“因指見其月”喻示文字僅為指向?qū)嵪嗟墓ぞ?,不可?zhí)著 ,與趙州“無”字公案打破語言桎梏的意圖一致。無門評唱更將公案升華為“無門關(guān)”,強調(diào)禪悟需超越文字邏輯,直契心源 。

回到生活

無門慧開強調(diào)“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與寒山“閑于石壁題詩句,任運還同不系舟”的隱逸生活相呼應 。二者皆主張禪法不離日常生活,反對枯坐空寂或文字游戲。

透關(guān)后“向六道四生中游戲”的自由境界,在寒山詩中體現(xiàn)為“青天為被蓋”“天地任變改”的自在無礙 ,皆是對生死束縛的終極超越。

好,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