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這個事情,我再提幾個疑問。那些噴我的人,你們好好聽著。
第一個,我就問一下,為什么小米的公報里面,剎車的傾斜角度只有 30 多度?這是不是說明當時沒有踩死剎車?

第二個疑問,從燒毀車輛的圖片來看,主駕駛的座位靠背是半躺式的,這是不是說明,當時車主有可能沒有盯著前方的路,處于半躺的狀態(tài)?
第三,從她男朋友公布的微信聊天截圖來看,當時兩人在聊天,而且是文字聊天。這是不是說明,一路上車主使用智駕功能后,自己一直在分心?

第四個疑問,如果你看過雷軍的直播,或者他在其他場合的宣傳,就知道人家一直強調(diào),用智駕必須雙手緊握方向盤,使用智駕也得注意安全。而且這臺車是標準版,采用的是純視覺智駕方案,沒有激光雷達。如果你買過小米的車,就知道開啟智駕時,它會提醒你,在高速上遇到修路等情況時,無法識別石墩、雪糕桶等。
其他小米 SU7 標準版的車主可以出來證實一下,開通智駕功能時是不是有這樣的提醒。并且,因為這是純視覺智駕方案,開通時也會提醒,在能見度差的情況下,不建議使用智駕,因為沒有激光雷達,純視覺方案表現(xiàn)欠佳。所以,車主對自己不負責任,能怪誰呢?用的是只有 L2 級智駕且沒有激光雷達的車,卻如此大意。
從小米公布的信息來看,車禍發(fā)生前幾分鐘,車對車主發(fā)出過雙手離開方向盤的提醒。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一種很不好的現(xiàn)象,很多人使用智駕后,雙手離開方向盤,甚至睡覺或做其他事情,這類視頻導致很多人對智駕產(chǎn)生誤解。要知道,所有廠商都宣傳自己的是智能輔助駕駛,沒有一家說自己是完全的無人駕駛。無人駕駛意味著車能完全應對所有工況,而智能輔助駕駛是輔助人完成駕駛,讓行車更安全,但不能完全取代人。

目前法律規(guī)定,出了事,開車的人是第一責任人,而非車企。所以出了事去找車企,這是什么道理?自己對自己不負責任。剛才說了,這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一個駕駛經(jīng)驗嚴重不足的女大學生趕夜路,晚上 10 點多,經(jīng)驗不足,遇到修路,還是在高速上長途駕駛,同時還相當大意、分心,才造成了這樣的事故。
經(jīng)常開車的人都知道,高速上修路,一定會提前幾公里設置路牌提醒,接近修路處會擺上雪糕桶提醒變道。這個時候,從看到提醒起,我們在高速上就得開始降速,基本降到 60 - 80 公里 / 小時。但這輛車沒有減速,因為車主沒有觀察路況,沒有提前介入接管車輛。等到智駕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危險交給車主時,只剩下 2 秒時間。很多人質(zhì)疑智駕系統(tǒng)為什么這個時候才交給車主,沒有提前預警。問題是,這種純視覺智駕方案本身就無法提前預警,這在買車時就應該知道。
所以說,不建議開別人的車,因為你不知道該車智駕是什么等級。如果用了別人的車并開啟智駕功能,不同汽車版本的智駕方案不一樣,比如小米 SU7 的標準版、Pro 版和 Max 版,有無激光雷達,表現(xiàn)差別很大。有些廠商宣傳時講的是最高版本的智駕,你買的卻是最低版本,出了問題就怪車企虛假宣傳,其實人家并沒有,是你自己斷章取義。
還有人說車起火的問題,我就問,如果是油車,以 97 公里的時速撞向水泥石墩,沒有任何緩沖,油車能保證 100% 不起火嗎?就算是自行車,這么快速度撞上去也不行。所以,了解鋰電池原理就知道,目前電車無法保證 100% 不起火,開電車更應該小心謹慎。女方的母親說,女兒之前多次往返武漢和佛山,這就是問題所在。父母之前就允許剛拿駕照兩年多(且大學期間沒多少開車時間)的女兒開 1000 公里的長途。我們開車的人都知道,沒有幾萬公里的駕駛里程,基本沒什么經(jīng)驗,因為路上情況太復雜。所以,從一開始我就說,要敬畏交通,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不要覺得路上不會出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