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個關注,為農民發(fā)聲!
糧價跌進泥土里,養(yǎng)老錢還在云端上!1.7億農民的晚年尊嚴誰來守護?
2025年4月的豫東平原,68歲的王守田蹲在麥田里,手指捻著泛黃的麥穗。手機里跳動著兩條短信:一條是糧販子的報價——新麥收購價1.17元/斤,比去年又跌了8分錢;另一條是養(yǎng)老金到賬通知,143元。遠處轟隆的雷聲里,老人喃喃自語:"種地賠錢,養(yǎng)老靠天,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

一、三重絞索下的當代農民:糧價、成本、養(yǎng)老的生死局
① 糧價跌穿十年底線
2025年新麥上市價格較2022年峰值下跌32%,安徽某糧站電子屏滾動著刺眼的數字:三等小麥1.15元/斤,僅比2008年高0.3元。河南周口種糧大戶李建軍算過細賬:畝產1100斤小麥,扣除地租、化肥、機械成本,每畝凈虧83元。"種30畝地,一年倒貼2500元,不如進城掃大街!"
② 農資成本坐上火箭
全球化肥價格在2023年暴漲后,2025年國內尿素價格仍維持在2800元/噸高位。河北邯鄲農民趙秀蘭的賬本觸目驚心:
復合肥:180元/袋(2020年120元)
農藥:每畝增加35元
柴油:春灌用油成本翻倍
"十年前種地能攢棺材本,現在連買棺材板的錢都種沒了!"
③ 養(yǎng)老金困在1999年
當上海退休教師每月領取8600元養(yǎng)老金時,1.4億農村老人正守著143元的基礎養(yǎng)老金度日。湖北孝感72歲的張桂芳掰著手指頭算:
降壓藥:98元/月
電費:43元
買鹽買醋:12元
"剩下的錢,連給孫子買包糖都要思量三天。"
① 統(tǒng)購統(tǒng)銷時代的"隱形社保"
1953-2006年間,農民通過統(tǒng)購統(tǒng)銷制度向國家交售2.3萬億斤糧食,價值相當于同期財政收入的41%。若按現行社保繳費標準折算,相當于每個農民家庭每月繳納2180元養(yǎng)老保險,持續(xù)繳納53年!這些糧食化作城市工廠的鋼鐵洪流,卻未在農民社保賬戶留下分文。
② 市場經濟初期的"血肉長城" ③ 土地財政時代的"最后奉獻" 三、養(yǎng)老金改革破局點:五大突圍路徑 ① 中央財政兜底的歷史補償 ② 土地增值反哺養(yǎng)老賬戶 ③ 國企利潤定向輸血 ④ 多繳多補的激勵革命 ⑤ 農民工社保轉移接續(xù) 四、曙光已現:2025年農民養(yǎng)老三大轉機 ① 第八次養(yǎng)老金上調落地 ② 土地承包延期紅利釋放 ③ 銀發(fā)經濟下的新機遇 當我們在外賣平臺下單時,請記住每粒大米都凝結著農民的青春;當我們在公園跳舞時,請想起田埂上佝僂的背影。轉發(fā)這篇文章,讓1.4億農民知道:
1992-2012年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累計抽取農民財富18.7萬億元,這筆錢足以建立覆蓋9億農民的養(yǎng)老基金。時任糧站會計劉建國回憶:"那些年收的公糧,一車車拉走的都是農民的
2000-2025年,全國征地補償與土地出讓金差額達78萬億元。河北某城郊農民李土根的故事刺痛人心:自家6畝地被征用建開發(fā)區(qū),補償款28萬元,而土地拍賣價達2.3億元。"他們用我的地賺了百倍利潤,我的養(yǎng)老金卻買不起征地廣告牌上的一顆螺絲釘!"
全國人大代表張翼建議:未來十年中央財政每年投入3000億元,將基礎養(yǎng)老金提升至500元/月。按2025年中央財政支出預算,這筆錢僅占財政收入的0.8%,卻能讓農村消費市場年增6000億元活力。
江蘇宿遷試點將集體土地流轉收益的15%注入養(yǎng)老基金,72歲的王鳳英因此每月多領420元。若全國推廣,預計每年可籌集養(yǎng)老資金1.2萬億元,讓每位農民月增養(yǎng)老金300元。
2024年央企利潤總額達3.5萬億元,全國人大代表侯二河提議提取5%設立"農民養(yǎng)老補償基金"。僅此一項,每年可注入1750億元,相當于每位農村老人每月多領104元。
浙江義烏創(chuàng)新"繳費補貼倍增計劃":農民選擇5000元/年繳費檔次,財政補貼從200元提升至1000元。參保15年者,個人賬戶總額可達9萬元,月領養(yǎng)老金超700元。
1.7億農民工若納入城鎮(zhèn)社保體系,退休時可享2000元/月待遇。廣東已試點"務工年限折算繳費",建筑工陳大強12年打工經歷折算7.2萬元個人賬戶積累。
2025年基礎養(yǎng)老金最低標準提升至143元,雖然杯水車薪,但傳遞出政策轉向信號。更值得關注的是,北京、上海等地已試點"貢獻積分養(yǎng)老",老農憑《義務工登記冊》可兌換額外補貼。
第三輪土地承包再延30年政策,讓山東壽光菜農張勝利得以用5畝大棚經營權抵押,換取每月800元"以地養(yǎng)老"補貼。這種"土地換保障"模式正在22個省份推廣。
隨著《農村養(yǎng)老服務體系三年行動方案》實施,每個鄉(xiāng)鎮(zhèn)將建養(yǎng)老服務中心。河北武安72歲的李秀蘭,如今在村辦養(yǎng)老食堂只需3元就能吃上兩葷一素,"比城里退休干部的伙食補貼還實在"。
他們的奉獻不該被遺忘在統(tǒng)計局的報表里
他們的晚年不該蜷縮在城鄉(xiāng)差距的溝壑中
他們的尊嚴應當矗立在共同富裕的旗幟下
點個關注,為農民發(fā)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