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內卷”與“躺平”成為我們這個時代青年群像的兩極,“痛并快樂著”或許是對某種生存狀態(tài)最精準的描摹。
在廣東,一位00后女生求職碰壁,高昂的生活成本迫使她逃離大城市,回到熟悉的家鄉(xiāng)。

女子是一位典型的“00后”。她身上帶著這個世代鮮明的印記:渴望獨立、追求個性,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就業(yè)壓力和生存焦慮。
短短兩年,五份工作,這頻繁的跳槽軌跡,或許折射出她對工作的不適、對未來的迷茫,亦或是當下就業(yè)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和青年試錯成本的增加。
深圳,這座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夢想之都,曾是她寄予厚望的下一站。然而,2025年的失業(yè)潮,疊加一線城市殘酷的競爭現(xiàn)實,讓她鎩羽而歸。

求職無果,錢包漸癟,曾經憧憬的繁華最終不敵高昂的生活成本?;氐嚼霞?,似乎是唯一的選擇,卻也意味著她必須直面另一種壓力——來自家庭和熟人社會的期待與審視。
在家鄉(xiāng),“穩(wěn)定”往往被賦予更高的價值。父母眼中,一份體面的工作不僅關乎生計,更關乎“面子”??粗畠骸按龢I(yè)”在家,焦慮與催促自然難以避免。
外界的目光同樣如芒在背,街坊鄰里的閑言碎語、同齡人按部就班的生活軌跡,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稻草。

為了暫時逃避這場無形的風暴,她選擇了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撒謊。她告訴父母,自己在鎮(zhèn)上找到了一份工作。于是,每天清晨,她像真正的上班族一樣,準時出門,留下一個勤勉奮斗的背影。
然而,她的目的地并非某個辦公室,而是閨蜜的出租屋。這間小小的空間,成了她躲避現(xiàn)實、尋求喘息的“避難所”。
在這里,沒有老板的指令,沒有KPI的追趕,更沒有父母擔憂的眼神和旁人探究的目光。她可以徹底放松下來,“躺平”——刷手機、看劇、點外賣,用最廉價的方式消磨漫長的一天。
從清晨到日暮,時間仿佛靜止,只有屏幕上的光影變幻,記錄著她這段“懸浮”于現(xiàn)實之外的時光。
“躺平讓自己痛并快樂著?!?女孩的這句話,道出了無數(shù)相似境遇年輕人的心聲。

“快樂”在哪里?
快樂,源于短暫的解脫。
她暫時擺脫了求職的焦慮、工作的壓力、以及直面父母失望眼神的窘迫。在閨蜜的出租屋里,她擁有了對時間的絕對支配權,享受這一種近乎虛幻的“自由”。
這種“躺平”,是對過度競爭社會的一種消極抵抗,是對“996”工作模式和“成功學”敘事的無聲反叛。在這一刻,她似乎奪回了被工作、被期待所擠壓的個人空間。

“痛”又在何處?
痛,是多重且深刻的。
每天的“假裝”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心理負擔。她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圓謊,擔心被拆穿。這種欺騙,尤其是對最親近的父母,讓她內心備受煎熬。
“躺平”并非長久之計。她深知,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當下的安逸是以透支未來為代價的。沒有收入來源,缺乏職業(yè)技能的積累,社交圈的萎縮,都在無形中增加著她未來重返社會的難度。
時間流逝,同齡人在進步,而她卻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這讓她感到恐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