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提到579家出口依賴型企業(yè),名單數據取自同花順,部分個股有朋友反饋存疑,我通過wind數據對比,的確存在個別出入,但不影響大局。如有需求,請掃描文中加群二維碼進群領取。
再次說回這次關稅反擊戰(zhàn)。美國為何要將關稅大棒揮向全球,其一系列動作背后究竟有何目的?會有什么影響?對投資來說有什么影響?我們還能做什么?
我把我知道的都說說,不一而足,歡迎大家進群討論。
1、加稅動因
這源于“讓美國再次偉大”戰(zhàn)略,終極目標是實現制造業(yè)回流美國,并強化財政可持續(xù)性(通俗來講,就是解決財政赤字,化解美國債務危機)。

諸如今年撮合烏克蘭停戰(zhàn)、馬斯克整頓五角大樓、裁撤政府官員等舉動,背后都指向減少赤字。
過去,美國依靠高財政、高赤字發(fā)展,代價則是高通脹、高債務。如今美國打算控制債務、進行縮表。2024財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數據顯示,美國聯邦政府收入4.92萬億美元,但支出高達6.75萬億美元,入不敷出導致赤字規(guī)模達1.83萬億美元。


美國當前債務赤字占GDP的6.4%,創(chuàng)歷史第三高紀錄,僅次于新冠疫情期間的2020財年(3.132萬億美元)和2021財年(2.772萬億美元)。
錢都花去哪了?2024財年赤字增長,主要源于利息支出激增(+29%)、社保醫(yī)保剛性支出擴大以及國防軍費增加。
僅利息支出就高達8810億美元,占GDP的3.1%,創(chuàng)下1996年以來的新高!美國國會預測,2025年赤字將逼近1.9萬億美元,占GDP的6.2%;到2035年,利息占GDP的比例將飆升至4.1%,遠超1946年的歷史峰值。美國的債務雪球越滾越大,美國金融界大佬、橋水創(chuàng)始人達利歐直言:由于政府債務問題日益嚴重,美國可能會“破產”,未來3年爆發(fā)債務危機的概率極大!
一旦爆發(fā)債務危機,美元可能面臨貶值壓力,全球或許會催生對替代貨幣的需求。而美國信用破產,影響的可不只是美國,全球金融市場都將遭受重創(chuàng),美元和美債都會崩盤。
此外,高債務帶來的高利息支出,還會擠壓其他公共投資,比如這次中美AI投資競賽。
于是,對方已經開始出亂拳了....
2、解決路徑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一是擴大收入,二是減少支出。
收入端主要依靠稅收,美國政府收入中,稅收收入占比達90%,個稅、工資稅、企業(yè)所得稅是主要部分。去年,個稅與企業(yè)所得稅合計占比60%。鑒于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已處于高位,進一步加稅空間有限,關稅收入便成了一個選項。但目前美國關稅收入僅占總收入的3%-4%,基數較低,即便增速很高,對大局影響也不大。要知道,債務利息規(guī)模近萬億美元。
之所以說這是損敵八百、自損一千,是因為短期內,加關稅會致使國內成本增加、物價上漲,進一步推動美國通脹上行;長期來看,不利于本國經濟增長,未來政府稅收會減少,反而不利于削減財政赤字。
在支出端,削減政府開支與軍費開支。這就是特朗普讓馬斯克裁撤政府部門官員,甚至計劃撤掉教育部和五角大樓軍隊高層機構,以及推動烏克蘭停戰(zhàn)的原因之一。
但無論是加關稅,還是削減政府開支、軍費開支,對于龐大的債務規(guī)模而言,都只是杯水車薪。
還有一招是降息。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美聯儲通過累計加息525個基點的激進政策,才將長期通脹預期從約3%逐步引導至2%左右。然而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進一步加劇了美國通脹。2025年3月,密歇根大學1年期、5年期通脹預期數據分別攀升至5%、4.1%,前者逼近歷史高位,成為當下美聯儲降息的最大阻礙。
緩解美聯儲過去加息導致的政府債務利息負擔過重問題,這也是美聯儲去年開始釋放降息信號的原因。
昨日,美國公布非農數據。3月非農超預期,新增就業(yè)22.8萬人,遠超預期的13.5萬人,薪資增速回落至3.8%,失業(yè)率上行至4.2%,高于4.1%的前值和預期,同時1-2月就業(yè)數據下修4.8萬人。就業(yè)數據傳遞出經濟穩(wěn)健信號,但失業(yè)數據卻與之矛盾……
總體而言,這降低了降息預期,這也是我說中國此次不宜率先降息的原因之一。加之美國此次加關稅,會使美聯儲降息節(jié)奏放緩,所以我國只能將降息作為后手。
延遲降息節(jié)奏,并不意味著不會降息。美國自身在高利率、需求放緩、財政收縮、股市調整等多重壓力下,經濟衰退風險不斷加大,最終仍將觸發(fā)美聯儲降息。
3、我國最強回應“34%對等關稅”加反制
在各國的最新回應中,中國態(tài)度最為強硬,明確提出征收34%對等關稅。
歐盟、德國、墨西哥僅提出計劃報復措施;其他國家,包括部分東南亞國家,已表現出妥協(xié)或猶豫,試圖爭取談判空間。一時拿捏,只會換來一世拿捏。

結合當下流行的甲方乙方概念,特朗普此舉意在打破現有貿易體系,全球貿易格局將迎來重構。他試圖通過施壓,讓相關國家選邊站隊。從加稅程度及地區(qū)來看,針對中國的戰(zhàn)略意圖十分明顯。

貿易集團分化難以避免,可能會出現新的整合,如RCEP、非洲自貿區(qū)等將加速推進。中國可通過深化“一帶一路”合作,降低對美市場依賴。
目前,我國出口金額最大的地區(qū)依次是亞洲、歐洲、北美(以美國為主)、拉美和大洋洲,占比分別為48.2%、20.6%、15%、7.7%和2.4%。
而東南亞、非洲、拉美,都是“一帶一路”(涉及亞洲、歐亞、歐洲地區(qū)、北美、拉美、非洲地區(qū)、中亞、東南亞)的重點國家。“一帶一路”這盤大棋自2013年開始布局,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從近幾年中國對美出口情況看,中國對美出口比例已大幅下降,2018年之前約為18%,2024年降至15%。
但從出口國家和地區(qū)來看,美國依舊占比第一,出口金額排名第二的地區(qū)是中國香港。

從出口商品情況來看(按出口額占比排序),中國對美出口以機電、家具、紡織等傳統(tǒng)制造業(yè)為主,高附加值產品增長顯著:電動汽車、鋰電池出口額創(chuàng)歷史新高(鋰電池占全球出口的25%)。具體情況如下:

從進口商品情況來看,農產品、能源、機械電子(高端芯片)為三大核心進口領域。


除關稅外,我國還有其他反制措施:
出口管制:對釤、釓等7類中重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直擊美國高端制造業(yè)對稀土供應鏈的依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70%以上);
實體清單: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并暫停6家美企產品輸華資質,涉及軍工、無人機等領域,精準打擊美國科技與安全產業(yè)鏈;
4、關稅政策下發(fā)力方向
今年中國GDP目標仍為5%左右。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中,多家機構測算,如果對等關稅(34%)加上此前已加征的20%關稅,今年若加征54%關稅幅度政策生效,預計國內出口增速將下降3%-9%,GDP增速下滑0.4%-1.5%。
美國“對等關稅”落地后,將對我國二、三季度經濟增長造成較大沖擊,預計二季度國內宏觀政策將進入集中發(fā)力期。
在出口受損的情況下,基建(傳統(tǒng)基建、AI基建、科技投資)、內需(大件如房子、車子,以及消費)可能成為后續(xù)政策發(fā)力方向;貨幣政策方面,預計降準先行、降息隨后,不排除財政政策加碼的可能性。
5、投資方向?
之所以打問號,是因為當前最穩(wěn)妥的選擇仍是持有現金。在流動性危機下,連黃金都出現了不確定性。
正如巴菲特所言,不是不喜歡現金,而是討厭愚蠢的交易。自2022-2023年高通脹與加息周期以來,巴菲特就開始大幅儲備現金,現金持有比例超過50%。
回顧18年那波貿易戰(zhàn)對股市的影響……

若非要問投資方向,從此次對方關稅豁免目錄,以及我方反制方向來看,部分領域或許存在機會。
按照優(yōu)先級,反制稀土題材、高股息紅利、部分醫(yī)藥方向、農業(yè)、消費、自主可控的科技領域值得關注。

真希望我方還有類似DeepSeek這樣的“大牌”,畢竟今年目標還是5%。
關稅大戰(zhàn)當前,當下還能做些什么?清明節(jié)先多燒點香吧,祈求老祖宗保佑我們打贏這場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