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2023年,我國新生兒數(shù)量預計只有788萬,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這個數(shù)字竟然和1941年差不多!專家還預測,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出生率和老齡化速度,50年后中國人口可能只剩5.8億。聽到這兒,是不是覺得有點觸目驚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扭轉局面,國家出臺了一堆“催生”政策,從補貼到假期再到新方案,連“不結婚也能生子”都提上了日程??蓡栴}是,年輕人還是不買賬。

01

年輕人為何都不想生娃了?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咱們得先看看年輕人到底在想啥。現(xiàn)在的適齡青年大多是90后、00后,他們是計劃生育年代的獨生子女,從小被爸媽寵著長大。

不少人坦言:“我自己還是個寶寶呢,哪有心思當?shù)鶍??”這話聽起來好笑,但特別真實。觀念變了,生娃不再是人生的“必選項”,而是“可選項”。再加上現(xiàn)實的壓力,簡直讓人喘不過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經濟成本

生一個娃容易,可養(yǎng)一個娃呢?從奶粉尿布到幼兒園,再到補習班、高考,哪個不要錢?

尤其是在大城市,房價高得離譜,教育資源還那么卷,想給孩子一個好起點,得拿真金白銀去“砸”。

有網友調侃:“生個娃就像養(yǎng)了個吞金獸,我工資還沒捂熱乎就沒了。”

時間和精力的問題

現(xiàn)在工作節(jié)奏多快啊,加班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很多公司對職場媽媽不夠友好。產假休完,孩子誰帶?托兒所貴不說,還不一定放心。

嬰幼兒階段,24小時盯著都嫌不夠,可哪有那么多時間?有位媽媽跟我吐槽:“我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感覺自己像臺永動機,根本停不下來?!?/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養(yǎng)老壓力

現(xiàn)在一對小夫妻,上面有四個老人要養(yǎng),再加一兩個娃,算下來就是“兩雙手養(yǎng)八口人”。這種日子想想都頭大,誰還敢輕易生?

婚戀觀念

年輕人受教育程度高,二十多歲正是讀書找工作的黃金期,誰愿意這時候停下來結婚生子?

晚婚晚育成了常態(tài),甚至不婚的也越來越多。有人說:“我連自己都顧不過來,哪有心思組家庭?”

02

國家“催生”新招頻出,效果咋樣?

面對出生率斷崖式下跌,國家也沒閑著,從過去的“少生優(yōu)生”到現(xiàn)在的“多生也行”,政策180度大轉彎。

2015年放開二孩,2021年允許生三孩,各地還推出了各種福利。比如山東濟南,女方產假158天,男方陪產假15天,父母還能各享10天育兒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住房公積金貸款也加碼,生二孩的家庭最高能貸90萬,三孩能貸100萬。遼寧沈陽更直接,三孩家庭每月發(fā)500元補貼,直到孩子3歲。

最近的新政策更有看頭。北京等地把人工授精等生殖技術納入了醫(yī)保,非婚生子女也能上戶口,還享有和婚生子女一樣的權利。

這意思很明顯:不結婚也能生,國家給你撐腰!這種“新路子”確實戳中了00后的點,他們本來就對傳統(tǒng)婚姻沒那么執(zhí)著。

可這些政策真能讓年輕人動心嗎?從網友反饋來看,大家還是有點“冷眼旁觀”。補貼是有了,但每月幾百塊錢,夠干啥?

養(yǎng)娃的開銷動輒幾萬幾十萬,這點錢連個零頭都不夠。假期延長了,但職場壓力沒減,生完孩子回去還得拼業(yè)績,很多人覺得“不敢休”。

至于非婚生子女的權益保障,雖然理念挺前衛(wèi),可社會觀念沒跟上,單親家庭帶娃的實際困難也沒解決。

03

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果媽覺得,年輕人不生娃,歸根結底是“成本”和“回報”不對等。

養(yǎng)娃的成本太高,不光是錢,還有時間、精力,甚至事業(yè)機會。

而回報呢?在現(xiàn)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孩子長大能不能有好未來,誰也不敢打包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開玩笑說:“我辛辛苦苦養(yǎng)個娃,最后他還得996,我圖啥?”

再說教育?,F(xiàn)在的孩子,從胎教開始就得卷,學區(qū)房、興趣班、補習班,哪個不燒錢?

有位家長跟我說:“我一個月工資一半交給了培訓機構,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笨蓡栴}是,起跑線越來越高,普通家庭根本追不上。

還有職場環(huán)境。國外有些國家,帶娃的父母能彈性工作,還有完善的托育服務,咱們這方面還差得遠。

產假結束了,孩子扔給老人帶,老人累得夠嗆,年輕人還得內疚。這種情況下,誰愿意多生?

果媽寄語

說到底,生不生娃是個人選擇,但國家政策得讓大家覺得“生得起、養(yǎng)得下”。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是不想生,而是現(xiàn)實條件太苛刻。

政策已經邁出了一步,但要真正打動90后、00后,還得再加把勁兒。我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家庭敢生、愿生,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里長大。

互動話題:你們覺得呢?是政策力度不夠,還是觀念問題更關鍵?歡迎留言,咱們一起聊聊!

?圖源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