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房子市場熱度大不如前,購房者變得更加理性,很多銷售抱怨賣房比賣白菜還難。
為“催買房”,政策層面利好層出不窮——降首付、降利率、松限購,但效果始終有限。
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依舊對買房提不起興趣。
但進入到2025年,風向變了。

國家不再只是“喊話”,而是直接下場“拆解”房地產的深層矛盾。
從各地舉措來看,房地產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

01.
史詩級的救市來了
以前,政策的核心是短期刺激市場止血。但是到2025年,政策的邏輯就變了。住建部部長放話,今年必須止跌。
這一目標的實現,靠的不僅僅是放松限購或者降貸款利率等措施,更是一套系統(tǒng)性“組合拳”。
比如,針對庫存壓力較大,國家明確將拿出4.4萬億收購庫存,國家隊下場收房,將存量商品房轉化為保障房、人才房,既消化庫存,又滿足新市民的居住需求。
2025年將加速推進這一措施!
再比如,中央還明確禁止大規(guī)模建新樓盤,土地供應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優(yōu)化”,土地財政依賴的“老路”被逐漸切斷。
另外,政策明確“保交付”“防風險”,審批超6萬億元貸款,覆蓋1500萬套住房項目,確保樓盤不爛尾、購房者不踩雷。
助力市場信心恢復,保民生!
02.
明確“造好房子”,倒逼行業(yè)洗牌
以前開發(fā)商都是“高周轉”那套玩,借錢、建房、回款,循環(huán)越來越快,債務也越來越高。
2025年的主題詞不再是建多少房子,而是要建“好房子”。
什么是“好房子”?
住建部給出了標準:更安全、舒適、綠色、智慧。
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率先出臺地方細則,未來更多城市將跟進。
行內人士分析,將來開發(fā)商建造的房子,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可能連預售證都拿不到。
這一措施將倒逼企業(yè)用產品說話,而非用圖紙融資。但市場變革也將加速行業(yè)洗牌,將來那些實力較強的房地產企業(yè)將憑借自身優(yōu)勢穩(wěn)居頭部,
而中小房企尤其是債務壓力和庫存壓力巨大,資金鏈緊張的民營企業(yè),要么被兼并重組,要么被市場洗牌出局。
用一句話來形容,未來的房企領域,將是“強者恒強”的舞臺

03.
城市更新開啟新機遇
以后的城市不再繼續(xù)過去的增量擴張,城市更新將開啟存量運營。
住建部已經明確,2025年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qū)改造。
另外,已經有多個城市將“住建局”改成了“住更局”,并且設立了專項基金,支持改造項目。
更新內容不僅僅包括外墻的粉刷,樓道的加固,還有整合商業(yè)、公共服務,打造“15分鐘生活圈”。
對于部分房企來說,這就是新的機遇,參與舊改、運營長租公寓、提供社區(qū)服務……這些都將實現房企的良性發(fā)展。
另外,城市更新還將重塑房價,核心區(qū)域因為本身的配套優(yōu)勢,房價抗跌性更強,改造后可給居民帶來更多資產增值機會。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不論房子出租還是出售,都將獲得不錯的收益。
而對于遠郊缺乏更新的區(qū)域,因其本身配套不足,外加人口外流等弊端,價值或繼續(xù)下行。
未來的房子價值,不再是普遍的,更多取決地段優(yōu)勢和更新紅利。

04.
如何應對
2025年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不再是“閉著眼睛買就能賺錢”的那個市場了,
這個行業(yè)已經開始轉向“精耕細作”,需求群體追求的也不再是數量,而是品質。
這種變革之下,普通大眾一定要切記三點:
第一,核心城市優(yōu)質資產,更具保值增值潛能;
第二,高庫存區(qū)域,品質低的資產,千萬別亂買入。
第三,關注城市更新帶來的價值重估。

隨著房子的金融屬性不斷減弱,房子的投資價值也在發(fā)生變化。
未來只有主動擁有“好房子”、參與“存量運營”、順應“政策導向”的投資者,才能在未來十年站穩(wěn)腳跟。
也只有好房子,才具備真正的價值!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