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旅(三)
黃河文化
絲綢之路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主要包括黃河文化、長城文化、佛學和藝術(shù)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與歷史、自然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在自然與歷史的背景下,文人墨客通過挖掘?qū)⑹挛锾嵘轿幕姆懂?,不僅提高了事物可供人欣賞的價值,而且也為這種事物載入史冊提供了便利。人們正是通過這種不斷豐富的文化積累才保留下了絲綢之路和絲綢文化。絲綢文化已脫離了原來的通商文化,但她仍然深深植根于通商文化。絲綢之路也不再是簡單的通商之路,而是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文化之路!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黃河文化包涵著寬廣的文化領(lǐng)域。但這不是我要探討的主要問題。我所敬佩的是將蘭州的旅游提升到黃河文化的范疇,給蘭州的旅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提高了蘭州旅游景點的文化品位。事實上,蘭州的風景名勝也確實都與黃河有關(guān)。
8月18日下午,我們參觀蘭州市內(nèi)的四個旅游風景點。
旅游車在市區(qū)街道上行駛,我已辨不清方向。天氣很好,已沒有昨天下飛機時的清爽,后來才知道昨天上午這里下了一場雨。導游甚至說是我們給蘭州帶來的吉祥雨!主街道還算整潔衛(wèi)生,零星可以看到一些新建成的高層建筑。比較引人矚目的是一棟一棟尖頂圓柱型的房子,那是清真寺,回民朝圣的地方。當車??康近S河邊時,我馬上找到了方位:我們已到黃河南岸。昨晚的住地是在黃河北岸。
中山橋橫臥在流經(jīng)蘭州市區(qū)的黃河上,連接南北兩岸的城區(qū)。中山橋始建于1907年,是黃河上第一座鋼結(jié)構(gòu)大橋,因此也稱為“黃河第一橋”。大橋全長230多米,寬7米多。據(jù)史料記載,大橋建成前,原址曾有座鎮(zhèn)遠浮橋,是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為軍事目的修建的,成為西部和西北各省來往的要道。但由于冬天黃河結(jié)冰,浮橋難以常年使用,每年冬天都要拆橋,夏天再重建,很不方便。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夏,泰來洋行的德國商人喀佑斯到甘肅游歷,與有關(guān)部門簽訂合同,從國外購料,建造鋼鐵大橋。所有材料都是由海路運來我國,在天津上陸,經(jīng)鐵路運到河南鄭州,然后再用駱駝、大軸踏車等運到蘭州。由于路途遙遠,運費相當昂貴。造橋的工料總計用銀16.5萬兩,而運費卻用銀14萬兩。大橋于1909年6月(宣統(tǒng)元年)竣工。
建成后的大橋以平行弦桿貝雷式鋼桁架為橋體,石墩石臺,共有五跨。橋面上鋪兩層木板,兩邊有扶欄,“旁便徒行,中馳輿馬”。橋的兩端建有牌坊,上面橫匾上分別題有“三邊利濟”、“九曲安瀾”的字樣。大橋后經(jīng)多次維修和改建,才變成現(xiàn)在的模樣,并只是一座人行橋。大橋邊的碑文記錄了大橋的歷史。中山先生曾在蘭州從事革命活動,為紀念他,后來改稱中山橋。這里已列入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座普普通通的黃河大橋卻有如此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蘊涵而不能不讓人嘆服!
參觀游覽的人很多,同伴們很快就被來往的人群沖散。原來打算照張合影的愿望已不可能實現(xiàn),大家都拿出各自的相機排著隊在“黃河第一橋”紀念碑前留影。幾位年長的同伴沒帶相機,我主動給他們拍照,直到他們滿意為止?!包S河第一橋”伴隨著同伴的身影永遠留在了記憶中。

走過中山橋就到了白塔山公園。公園能列為旅游景點一定有她獨到之處。據(jù)說公園里有明清兩代的建筑這是其一。其二是公園的山頂上有一圓柱型白塔。白塔建在黃河邊,多少與黃河有點關(guān)聯(lián)。
進入白塔山公園,導游把我們交給了公園里的專職講解員。上山的石徑分為左右兩條,蜿蜒曲折,像兩條盤龍,白塔的頂端呈球體狀,因此也戲稱“雙龍戲珠”。我們從右邊的石徑上山。石徑是人工雕鑿的。石徑旁的山坡上種植著許多不知名的樹木。樹木一棵棵相對孤立,每棵樹下都有一個大坑,樹坑里堆積著黃土和石頭,據(jù)說是為了保持水分。樹蔭下沒長一根草。
半坡上有座寺院正在修繕中。我們被帶進臨時佛堂去尋找“佛緣”。說實話,我對佛從來都是敬而遠之。佛教的很多思想我也是崇尚的。我敬佛但不信佛。我們首先被帶進一間小小的帳篷似的佛堂,一個小和尚在門前引領(lǐng),佛堂內(nèi)擺放著幾條長凳,我和幾個同伴在最后一排坐定。前面坐著一個大胖和尚,左手掌在胸前直立,右手敲著佛鐘,面帶微笑,眼睛似閉非閉,口中念念有詞。我們都肅然起敬,也學著大胖和尚的模樣,靜靜地聆聽著大胖和尚“念經(jīng)”,努力地想聽清大胖和尚的禪語。大概是說我們都有“佛緣”吧!然后我們被依次叫進里面一間大點的佛堂。
這里坐著五個大和尚,每個和尚之間都用黃色的布簾隔斷,大和尚盤膝而坐,面前擺放著一張桌子和一個凳子,桌子上放著記帳本。和尚的身邊放著很多長長的香、燭。每個大和尚一次接待一個人。我走到中間一個稍微年輕一點的和尚面前坐下,他向我稍作打量就連篇述說。呵呵!不妨說說他對我的評語:從你的臉相和手相能夠看出,你是一個大富大貴之人。但你的個性太直,要謹防身邊的小人!最后,他說我命里缺火,要我燒高香!價格有99元、199元、299元、399元......和尚把記賬本隨手推給我,要我自己簽單購香。
我已有多次這樣的經(jīng)歷,婉言地謝絕了。和尚臉上露出一絲的不快。同伴中有幾人“自愿”燒了“高香”。出門就醒悟,有些怨言。我們都勸導,高香也燒了,算是祈福吧!這座寺院據(jù)說是皇帝御賜。傳說一位和尚云游至此,看到這里連年干旱,欲積善行德,廣結(jié)佛緣,在這里大做法事,祈求天降瑞雨。上天也為他的精神所感動定時在每年的7、8、9三個月降雨以普渡眾生。此事上達天庭,皇帝御賜寺院一座以彰其跡。
走上山頂,我繞著白塔虔誠地轉(zhuǎn)了三圈,默默地給親人祈福!想起一句電影臺詞“寶塔鎮(zhèn)河妖!”,黃河邊的白塔是不是也為鎮(zhèn)懾黃河水妖而建?!白塔旁有一新興的水上娛樂項目----水上行走。我頓時童心大起,忘記了疲憊。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鉆進一個大充氣球中一步步走進水面,隨即就摔倒在大氣球里,很想行走幾步卻怎么也站不起來,我的幾次努力都失敗了!這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才從國外傳入,目前只在沿海城市慢慢興起,但蘭州已經(jīng)有了!

黃河水車園距中山橋不過十分鐘的車程。水車,我在許多地方也見過,但像黃河水車園中這樣大的我還是第一次見。水車建在黃河岸邊,充分利用了黃河水力資源。車輪直徑約15米,人站在近前顯得渺小。這里建起了一套完整的水車工序流程裝置。車輪將河水提升到頂點注入水槽,水槽通向磨房,用河水沖擊帶動石磨轉(zhuǎn)動。
終于看到了羊皮筏子!一個羊皮筏一般由13只羊皮氣囊制作成。羊皮筏子已不僅僅只是渡河工具,而且也是泛舟黃河、搏擊漂流的旅游用具。河岸上的柳蔭下擺放著幾個羊皮筏。我們能近距離觀察。女同伴都產(chǎn)生聯(lián)想,不敢靠近。羊皮筏子有著悠久的歷史,是黃河兒女與黃河抗爭的象征。這只能在黃河上游的某些地方才能看見。我請同伴拍下我和羊皮筏子在一起的照片,以作紀念!
水車園中還有蘭州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銷售商店----蘭州葫蘆雕商店。小小葫蘆把大千世界盡收其中。隨手拈來,“金陵十二釵”、“千里走單騎”、“三打白骨精”、“智取生辰綱”、“武松醉打蔣門神”、樓臺庭閣、梅蘭竹菊、名山大川、詩詞賦畫等等應(yīng)有盡有。葫蘆雕做工精致,畫面栩栩如生。

“黃河母親”雕塑靜臥在一片樹木花草叢中。雕塑由甘肅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創(chuàng)作,北京雕塑廠于1986年4月30日雕成,整體為長6米、寬2.2米、高2.6米的花崗巖圓雕,總重約40余噸。雕塑由母親和男嬰組成構(gòu)圖。母親座西向東,秀發(fā)飄拂,神態(tài)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yōu)美,微微含笑,抬頭微曲右臂,仰臥于碧波之上,兩眼凝視著正在膝蓋上攀爬的裸體男童。象征著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饒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一幅多么溫馨的母子親情圖!!這座雕塑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xiàn)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shù)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并以其精湛的工藝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榮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優(yōu)秀獎。
蘭州市區(qū)的旅游景點還很多,但我覺得這四處景點最具代表性,最能展示黃河文化的精髓。將這四處景點聯(lián)系起來仔細思索不難發(fā)現(xiàn):黃河兒女不僅在與黃河斗爭,如建中山橋、白塔鎮(zhèn)河;而且也在利用黃河造福人類,如修建水車。黃河兒女與黃河是一對矛盾的共存體,在斗爭中達到融合與共生?!包S河母親”雕塑正是這種融合與共生的真實寫照。
結(jié)束了蘭州的游程,晚上8:00,我們將乘火車前往長城文化景區(qū)--嘉峪關(guān)。我不禁回頭深情地望了一眼:蘭州,我還會再來看你!

【作者簡介】劉建華,大學本科畢業(yè),恩施州人民銀行干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