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住宅項目規(guī)范》(下稱《規(guī)范》)國家標準。該政策將于5月1日正式實施,旨在提升住宅建筑的安全、舒適、綠色、智慧水平。
從《規(guī)范》內容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得低于3米,臥室和起居室的凈高不得低于2.6米,局部凈高不得低于2.2米,且其面積需控制在室內的三分之一以下。
2、4層及以上的住宅必須至少配置一臺電梯,12層及以上的住宅應至少配兩臺。
3、提高住宅隔聲和噪聲指標,優(yōu)化采光與日照設計,每套住宅應至少有一個臥室或起居室能滿足日照標準。
4、要求公共移動通信信號覆蓋到公共空間和電梯轎廂內,空調室外機安裝在專用平臺。
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2025年5月1日起所有住宅項目必須嚴格落實《規(guī)范》的條文內容,這將提升房地產市場的規(guī)范化程度,引導房地產行業(yè)向高質量發(fā)展邁進。同時,在市場對高品質住宅需求增長的背景下,新標準也將一定程度激勵居民改善住房條件,推動置換需求。

為適應人民群眾提升居住品質的需要,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3月31日發(fā)布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guī)范》(下稱《規(guī)范》)。新規(guī)范以住宅項目整體為對象,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為目標,在規(guī)模、布局、功能、性能和關鍵技術措施等方面,對住宅項目的建設、使用和維護作出規(guī)定。

此前,在3月9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會上,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部長倪虹曾就“好房子”建設這一熱點議題作出回應。倪虹強調,標準水平決定房屋品質。他表示,通過調研了解到,“好房子”有幾個“度”,大家特別關注,比如房間的高度、溫度、濕度、凈度、亮度,還有采光度。近期,住建部正在組織編制“好房子”的建設指南,也在修訂《住宅項目規(guī)范》,其中一項是把住宅層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
此次《規(guī)范》的發(fā)布,從多維度提升居住體驗,也是對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的響應。
首先從最受關注的層高來看,《規(guī)范》規(guī)定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應低于3米;臥室、起居室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6米;廚房衛(wèi)生間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2米。
據(jù)之前2012年版的《住宅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住宅層高宜為2.8米。此次“不低于3米”的規(guī)定將整體層高提升了0.2米。
層高為上下兩層樓面或樓面與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商品房買賣合同》中一般會對其多少進行約定。減去樓板厚度后叫作凈高。即層高=室內凈高+樓板厚度。大多數(shù)購房者在交房驗收時測量的是室內凈高。
一般來說,為保證居住舒適性,裝修吊頂后的凈高要達到2.4米,如果低于這個高度一般不建議做吊頂。
層高直接影響居住舒適度和日常采光,通常層高越高的項目,居住體驗更為舒適,日常采光也更好。

除層高之外,公共空間上,《規(guī)范》要求4層及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每個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臺電梯。12層及以上,每個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2臺電梯;對于既有住宅建筑加裝電梯,不應影響建筑結構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功能。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部長倪虹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會上說,從2019年中央部署實施城市更新以來,全國已累計開工改造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近28萬個,惠及1.2億群眾;加裝電梯超過13萬部。
長期以來老舊小區(qū)加裝電梯一直都是個難題,這也成了老舊小區(qū)改造糾紛主要原因之一。如今要求4層及以上新建住宅建筑設置電梯,除了老年人需求、便于出行和搬運重物、有利于醫(yī)療救護以外,還避免了未來再面臨加裝電梯的難題。
此外,《規(guī)范》在“適老化”方面還提到了戶門、衛(wèi)生間門的通行凈寬、電梯的轎廂尺寸,公共出入口凈寬等要求。

在居住體驗方面,《規(guī)范》提高了墻體和樓板隔聲性能。將臥室、起居室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指標“不應大于75分貝”提升為“不應大于65分貝”。還提高了建筑外窗的隔聲性能,較現(xiàn)行標準提升了5分貝。
這不僅有效控制了鄰居之間噪聲的干擾,更好地保障了居家生活的舒適性,還控制了沿街交通噪聲污染。切實解決了居住生活痛點。


聚焦到關注度最高的層高來看,據(jù)CRIC產品測評庫不完全統(tǒng)計,15個重點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合肥、廈門、南京、武漢、蘇州、天津、西安、成都、長沙、重慶)2024年至今6268個典型項目平均層高已達3.04米。
典型城市中僅天津和廈門平均項目層高低于3米,西安、成都、上海、長沙、重慶等城市層高相對較高。
這主要與城市供應結構有關,從典型項目數(shù)據(jù)來看,幾乎所有改善項目層高都在3米以上,部分高端項目在3.3米以上,而剛需項目整體層高基本在2.9米到3米之間,極少數(shù)低于2.9米。

這主要與整體新房市場以“改善”及“剛改”為主流有關。
CRIC數(shù)據(jù)顯示,2025年一季度,新房需求繼續(xù)由二房、三房向四房遷移,前兩者的成交套數(shù)占比較去年水平分別下降1.1和1.7個百分點,而四房產品同期增加2.1個百分點,市場份額首次提升至三成以上水平。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房市場剛需購房群體的占比正逐步降低,而隨著改善需求的不斷走熱,購房者對品質、功能以及整體居住體驗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業(yè)內人士王先生表示,目前很多新房產品,尤其是改善類的基本都滿足新規(guī),現(xiàn)在主要是從文件上明確了,“從市場影響來看,更多的可能和建造成本有關,比如2.8米和3米雖然看起來就差0.2米,對樓層高的高層建筑來說,可能會少一層房子,少賣一層,利潤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但長期來看還是有利于市場整體發(fā)展的。”

對于《規(guī)范》的標準和內容,部分購房者表示,重點還是看價格。
章先生表示:“本來‘;老破小’就是和‘;新房’不一樣,我們買的時候就知道‘;新房’肯定質量更好,但我買‘;老破小’就是因為地段相對好一點,且價格便宜,如果我有錢,我當然會考慮地段又好房子又好的項目,但重點還是沒那么多預算。”
CRIC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全年上海共成交217103套二手房,其中90平方米以下房源占142543套,占比達65.66%,大部分為建筑年代15年以上房源。

從次新房來看,據(jù)CRIC產品測評庫不完全統(tǒng)計,2020年在售的2000多個住宅項目中,層高2.9米以下的項目占比約35.3%,大部分為剛需產品。
我們以項目銷售均價與城市成交均價的比值為衡量標準,結果可以看到均價比值在1倍以內的低價盤層高普遍低于3米,占比高達86.3%。均價比值在2倍以上的高價盤層高普遍在3.1米以上,占比多達48%。高凈值群體更愿意為立體空間“買單”,高價盤標配層高超3.1米。

由此可見,對二手房市場來說,建筑年代較早的二手房本身有一定的價格優(yōu)勢,受《規(guī)范》影響較少,購房者在選擇的時候更看重“性價比”,而對于部分2020年前后的次新房來說,尤其是部分純剛需產品,可能會因標準不同而出現(xiàn)一定的影響。
*本文受訪者皆為化名
整體來看,《住宅項目規(guī)范》的推出,不僅填補了住宅建設的標準空白,還將推動實現(xiàn)“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住宅發(fā)展目標。
隨著新標準的實施,將大幅改善住房質量,全面提升居住品質,滿足改善型需求人群對高質量住宅的期待,為居民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體驗,同時也為房地產市場的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制度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建筑標準可能會增加部分建造成本,但通過技術進步,如智能建造、新材料的發(fā)展等,未來或能部分緩解。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