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方媒體再次對我軍東南沿海某對臺作戰(zhàn)單位進行了報道。報道的重點,是該作戰(zhàn)單位的陸航部隊。雖然國產的直-20通用直升機和直-8系列直升機已經生產多年,但該單位仍然裝備了兩種不同涂裝的新老米-171E型直升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就分多個批次,從俄羅斯進口了大批米-17/171系列直升機。經過多年的裝備,中國已經成為了繼俄羅斯之后,全世界第二大米-17/171系列直升機用戶。

2012年,中國首次從俄羅斯進口了五十多架的米-171E型直升機。載人時,能夠搭載26人。運載貨物時,能夠在機艙內部運載4噸重的貨物。當然,在性能明顯提升之后,米-171E的價格也上漲了不少,基本型的售價提升到了1000萬美元-1200萬美元之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方最后一次進口米-171E型直升機,是在2019年,合同是和米-171Sh武裝運輸直升機一同簽訂的。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米-171Sh武裝運輸直升機外,中方從俄羅斯進口的所有米-17/171系列直升機,包括米-171E在內,實際上都是民用型號。我軍陸航部隊中裝備的武裝型米-17/171直升機,都是在接收之后,中方自行改裝而來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和大量進口蘇-27戰(zhàn)斗機,然后在其基礎上仿制并推出中國自己的“國產側衛(wèi)”一樣。在中國服役超過了30年的米-17/171系列直升機,中方也曾經動手仿制過。

2009年前后,根據(jù)俄羅斯方面的介紹??哲?701廠、俄羅斯生產廠家及國內制造廠,聯(lián)合組建了藍天直升機有限公司,開始仿制生產米-171直升機。部分外國媒體,將中方仿制生產的這款米-171,稱為米-171C。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般來說,在俄方主動配合的情況下,中方仿制并大規(guī)模生產米-171直升機難度很低。但中方在組裝生產了不到10架的米-171C的情況下,就主動放棄了再自行組裝、仿制和生產米-171直升機的打算。藍天直升機有限公司則轉變業(yè)務方向,以維護現(xiàn)有的米-17/171機隊為主要任務。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首先,是價格上劃不來。從上世紀90年代到新世紀,俄羅斯“米里”系列直升機的訂單一直不錯,這也讓米-17/171直升機在俄羅斯的生產已經十分成熟,價格控制也已經十分穩(wěn)定。中方仿制生產的米-171直升機,在價格上對俄羅斯原版的米-171直升機并不占優(yōu)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次,米-171的機體潛力基本上已經快被發(fā)掘光了。畢竟米-171的機體,是基于上世紀60年代的機體改進而來,升級潛力有限。再加上國產直-8系列直升機經過多年的改進,前景也逐漸明朗。這時候大規(guī)模仿制生產米-171直升機,還會反過來對國產直-8系列直升機的大規(guī)模量產造成負面影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于我軍來說,數(shù)百架的米-17/171系列直升機,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資產。即使國產的新型直-8系列直升機量產順利,這些米-171系列直升機,也仍然要在我軍中服役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尤其是2019年進口的那批米-171E直升機,估計保底還能再服役個二十幾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