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大千世界

——靈遁者

序言:

首先,我不是佛家子弟,也算不上佛家居士,單純地對佛學感興趣,是一個想一探究竟的學者。不用懷疑,佛學是三大宗教里面,思想體系最完善和深刻的學問。我能在哲學書籍《重構世界》一書重新定義意識,自我,以及創(chuàng)立AI拓撲哲學公理體系,深受龍樹菩薩的四重否定哲學啟發(f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也并不是在極力建議每個人都去修佛,但我建議,你可以閱讀一些佛家的內容,就像你閱讀尼采,康德,馬克思等人的著作一樣,佛家的哲理,也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

本書名稱是“觀自在大千世界”,很多人應該一讀就懂了?!耙云兴_有大智故,于一切事理皆通達無礙,所以稱觀自在;以菩薩有大悲故,于一切世界皆尋聲救苦,所以稱觀世音?!?/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將觀世音菩薩翻譯為觀自在菩薩。所謂“觀”,并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去觀,用自性清凈的內心佛性去觀照身心、觀照大千世界。所謂“自在”,即無有掛礙,無有恐怖,自在如故?!坝^自在”也是“觀音菩薩”,就是以觀音的智慧求無上正等正覺、以觀音的慈悲感化世界有情眾生,踐行佛法真理。即成為自覺覺他、自利利他,勇猛精進的求佛道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因為如此,觀世音菩薩是佛教文化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藏傳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之中,都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而以觀世音菩薩為象征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精神,則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按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的圣號是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菩薩歷劫的悲愿,就是度化受苦的蕓蕓眾生,而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正是苦難深重的世界,所以觀世音菩薩與娑婆眾生特別有緣。

這本書不是繁雜的佛經解讀,也冗余佛經創(chuàng)作,而是一種開智的啟示。畢竟佛學的佛理如此深刻,這么優(yōu)秀的思維不去了解,人生一大憾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我的角度和理解,不是正統(tǒng)修佛者的角度,更多的是以科學,客觀,哲學的視角去接近佛學,去理解佛學,從而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正等正覺的影響和幫助。

在當下高度競爭的社會結構中,年輕人世面臨的“四重困境”:學歷貶值(中國2023年碩士就業(yè)率首破85%)、住房壓迫(全球主要城市房價收入比超15:1)、社交降級(元宇宙社交導致現實社交技能退化37%)、意義真空(存在主義危機就診量年增19%)。每年因為自殺而死亡的人數,是一個“很大”的字;而有精神困擾的人群,更是一個“龐大”的存在。

不是說佛學是一個“萬能鑰匙”,可以解開你的無數困惑。但它確實是一種“幸運”,當你走頭無路的時候,你會發(fā)現佛就站在“渡口”,在等你“上船”。每個絕望者的聲音里,都藏著人類進化的密碼。我寫這些文字,就是希望你能“觀自在大千世界”,始終熱愛自己,成為自己,如“佛”一樣,充滿法喜,成就不二價值。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佛學科普書籍《觀自在大千世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簡介:靈遁者,中國獨立學者。原名王銀,陜西綏德縣人。1988年出生,現居西安。哲學家,藝術家,作家。代表作品《觸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變化》《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全》《筆有千鈞》《非線性波動》《見微知著》《探索宇宙》《偉大的秘密》《自卑之旅》《云淡風清》《我的世界》《牙牙學語》等。其作品樸實大膽,富有新意。

個人座右銘:生命在于運動,更在于探索。

靈遁者熱讀書籍有:科普五部曲,國學三部曲,散文小說五部曲。

科普五部曲分別為:《變化》《見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構世界》《觀自在大千世界》。

國學三部曲分別為:《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樸易天下》。

散文小說五部曲分別為:《偉大的秘密》《非線性波動》《從今往后》,

《云淡風輕》《我的世界》《春風與你》。首推長篇小說《偉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