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重慶,沒有時間碼字,發(fā)一篇2018年3月的舊文。七年多過去了,恍如隔世,那時美帝有一萬卡我們沒有脖子的辦法。大家來對比一下時隔七年蛋總在行文上的差異。 感謝各位讀者的追隨!

“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貿易戰(zhàn)也是如此,正如華春瑩所言: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貿易戰(zhàn),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
但貿易戰(zhàn)還是來了。3月22日,特朗普宣布,針對中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guī)模征收關稅,涉稅商品達600億美元,并限制中國企業(yè)投資收購美國公司。

我們的駐美大使崔天凱立刻強硬回應:中國從來不想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戰(zhàn),但若其他國家非要對中國施加貿易戰(zhàn),中國一定會予以還擊、奉陪到底。
對于貿易戰(zhàn),很多朋友很擔心。但大可不必,要想從經濟大國變成經濟強國,必須經過貿易戰(zhàn)的歷練,你看日本、法國、英國,哪個國家不是打貿易戰(zhàn)的老流氓,打多了就習慣了。
昨天的文章中說過了,這個世界依然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一大特征就是強者制定規(guī)則。貿易規(guī)則也是如此,美國當初推行全球化,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家是貿易強國。
但是一旦他們由強轉弱,他們就立刻轉攻為守。明明當初是他們制定的規(guī)則,他們自己找各種理由來搪塞回避,一點規(guī)則意識都沒有,赤裸裸的耍流氓。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工業(yè)強勢崛起,尤其是汽車和電子產品,競爭力很強,比如當時的磁帶錄像機產品,日本產品質量是真沒的挑。歐洲招架不住了,只好耍流氓。
法國為了限制從日本進口,宣布所有進口單據必須用法語,而且把辦理海關(檢查檢驗等)手續(xù)的地點從沿海搬到內地的普瓦提埃。

這樣一來,每臺錄像機的成本就得增加7~8法郎,還能拉動法國物流業(yè)。而且辦理海關的手續(xù)非常緩慢,又能推遲個幾天,提高日本產品的物流存儲成本。
美國也是這樣,國際貿易中是有了名的常有理,怎么做都是他對,要求別人自由貿易,自己對國貨保護卻是最嚴重的國家,有問題就甩給民主和法制。
第一,談好的事情國會不同意,我也沒法(甩鍋給民主);第二,法治社會,一切要走程序,“商品過海關的時間,比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的時間還長”,商品往倉庫一扔就是一兩年。

當然,最直接最赤裸裸的方式就是懲罰性或者報復性關稅,比如這次中美摩擦,對中國商品加稅,中國商品的成本就大大提升,在市場上就沒有了價格優(yōu)勢,本質上是對國內的一種保護。
這樣一來,中企的產品就得另謀出路,要不就得減產,最終影響企業(yè)效益或者就業(yè)問題。美國的消費者,也看著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不能購買,買高價國貨。還可能讓日歐企業(yè)受益。
比如2009年美國的“保胎”大戰(zhàn),為了保護自己的輪胎產業(yè),對中國輪胎征收重稅收,然后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的輪胎就起來了,美國輪胎企業(yè)依然江河日下(不過,據說后來中國企業(yè)去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建輪胎廠了)。
同時,我們政府也不可能放任別人欺負自己家孩子,肯定要以牙還牙,對來自美國的商品進行報復性征稅,美國相關企業(yè)日子也會不好過,中國消費者也同樣要付出更多代價。
我們是美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如果對美國大豆進行征稅,那么美國的豆農日子就慘了,國內的豆農就受益了,但市場有需求,必須從巴西、中亞等地區(qū)進口,而且豆油價格會漲一些。
因此可以看出,貿易戰(zhàn)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互相傷害。正如牛頓第三定律所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但是同樣大小的力,作用效果卻不一樣。雞蛋碰石頭,蛋就碎了。手打在臉上,手疼臉更疼,除非是刺猬臉。
現(xiàn)在問題來了,雙方明知道這是一件互相傷害的雙輸?shù)氖虑?,但最終美國選擇了開戰(zhàn),中國卻選擇了奉陪到底,這里邊有什么貓膩,讓人百思不得姐。
我覺得有這么幾種可能。第一,雙方中有一方判斷失誤,都認為斗一斗對自己有利;第二,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家打貿易戰(zhàn)都是虛張聲勢,然后真正的博弈在他處。
先從美帝說起,特朗普為啥氣勢洶洶地要跟中國來一場貿易大戰(zhàn)。
第一,跟選舉有關。特朗普的勝選,雖然說有精準忽悠,但是畢竟人家忽悠成功了。其中重振制造業(yè)、重振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繡帶)的口號,是個關鍵。
東北的威斯康辛州(10票)、密歇根州(16票)、賓夕法尼亞州(20票),那原本是民主黨鐵票倉,但是由于產業(yè)空心化,大量藍領失業(yè),中產被掏空,這兩個州都倒戈到特朗普了。
美國大選共有538張選舉人票,超過一半(269張)即可當選。而特朗普最終304票??梢钥闯鲞@三個州的46票是逆襲的關鍵。

而2018年11月,美國又迎來了中期選舉,也就是國會選舉。目前共和黨在國會中占據多數(shù)席位,作為共和黨總統(tǒng)特朗普,才好施展開手腳做事。
相反,如果今年丟掉了國會的優(yōu)勢地位,那么民主黨把持住國會,特朗普就成了蹩腳總統(tǒng)了,在為反對而反對的兩黨政治中,根本沒有可能有什么大的作為了。
問題是特朗普還有雄心壯志,在2020年的大選中謀求連任,如果不做出點成績讓選民滿意,那些從民主黨倒戈過來的選民,失望之余搞不好還會搖擺回去。
重振制造業(yè)、反對全球化、反對移民搶走工作崗位,是特朗普的核心人設標簽,肯定不會輕易放棄,因此打貿易戰(zhàn),也是必然的。作為第一大逆差來源國,中國必然是首當其沖。
第二,轉移國內矛盾。在美國的政治環(huán)境下,政治家經常會被民粹裹挾、被輿論綁架。要想跳出國內的紛紛擾擾,必須把矛盾向外引,這是美國政治家的通常做法。
特朗普煩心事很多,團隊分崩離析,眾叛親離,通俄門還在調查,連他女兒女婿都受到了牽連,最新Facebook丑聞也是因為被爆有人利用竊取的用戶資料精準忽悠幫他勝選。
最近美國社會連續(xù)發(fā)生了幾起悲劇,那就是校園槍擊案,尤其是2月14日佛羅里達的高中校園槍擊案,造成17人死亡,14人受傷。民眾悲痛之余,禁槍的話題再次熱了起來。
而共和黨一向是支持持槍、反對禁槍的,全美步槍協(xié)會一直是選舉中最闊綽的金主爸爸。所以這些慘案簡直是把特朗普架在了火上烤。

最后特朗普的解決方案,竟然是給老師、給學校配槍。尼瑪,到頭來又多賣了一批槍,軍火商里外不吃虧啊!高,果然是高!

在美國,有不成文的規(guī)矩,尤其是在大選議題上,懟俄羅斯、懟中國是政治正確,把所有shi盆子都往外扣,炒作一下中國威脅論,炒作一下俄羅斯的核彈頭威脅。
這樣,有利于掩飾美國競爭力下降的真實原因,有利于轉移大家對硅谷和華爾街的不滿,同時還能緩和兩黨矛盾,在一些議題上形成共識。

第三,說來你可能不信,美國的確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美國GDP持續(xù)攀升,人口也逐步增長,但是制造業(yè)卻不斷空心化,十幾年間,制造業(yè)就業(yè)人口少了500萬,只有1100萬了。
相比之下,中國的制造業(yè)卻蒸蒸日上。目前,中國制造業(yè)增加值是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總和。中國的GDP已經超過了歐元區(qū),中國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已經跟美國平起平坐。
2006年美國是全球127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而到了2012年,中國成為128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
更令人吃驚的是,美國工業(yè)中,石油天然氣的占比越來越大,不得不說有俄羅斯化、甚至沙特化的趨勢。美國正在跟俄羅斯爭奪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的寶座。

不管怎樣,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二貿易大國,但這個頭銜也只是個遮羞布。拿出中美貿易戰(zhàn)雙方所涉及領域,我一看嚇了一跳,這分明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對工業(yè)大國的無奈抗爭。
美國在抵制我們的航空、高鐵、新能源、工業(yè)機器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而我們威脅說,你敢胡來,我就不買你的豬肉、水果、葡萄酒、花旗參和酒精,也不到你家收破銅爛鐵了(廢鋁)。

不過我看還是給美帝留了面子,沒有提美國的痛處,那就是大豆和玉米。2017年我們總共買了3000多萬噸大豆,占美國大豆出口的61.2%,貿易戰(zhàn)真急眼了,美國就真成豆比了。
再來分析中國為啥敢接招,然后再分析中國的優(yōu)劣勢。
面對貿易戰(zhàn),我們其實是能不打就不打,悶聲發(fā)大財是多美的一件事情,但是這次美國先出招了,我們不得不回擊。我覺得中國的回擊挺有意思。
有五千年斗爭經驗的我們當然深諳此道,所以我們的策略是:窮則平等協(xié)商,達則奉陪到底。
今天崔大使底氣十足地說奉陪到底,而22年前,同樣的他就同樣的問題卻不是這么說的。

這次,中美之間的摩擦,崔大使一番話把我都說硬了:“如果有人玩厲害的,我們就和他們玩厲害的,看誰更持久?!?/p>
這一次,我們頂這么硬,蛋總是這么認為的。
第一,這次美國主動挑起的貿易戰(zhàn)(單邊霸權主義),破壞了世界貿易規(guī)則,損害了我們的國家利益。如果我們不奉陪到底,就要在其他領域內做出巨大讓步。
比如,日本當年就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連哄帶騙、連蒙帶嚇之下,簽了《廣場協(xié)議》,結果日元被迫升值,最后沉重打擊了日本經濟,失去了十年十年又十年,還在繼續(xù)失去著。
第二,我們現(xiàn)在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和第一制造業(yè)大國,本來就已經是“雙反調查”最大的受害國,如果這次認慫,或者這次輸了,以后要面對來自更多國家越來越多的貿易訛詐。
第三,在中期選舉之前,如果能打疼美國,影響了美國選舉,這是最佳結果,一個無所作為的蹩腳總統(tǒng),對我們最為有利。如果不能影響選舉,至少要讓川建國同志安心為黨工作。
第四,打貿易戰(zhàn),可以把中美的摩擦集中在經濟領域,防止政治或軍事上的對抗,不然美帝炒臺灣話題可能更敏感。同時還能倒逼企業(yè)向一帶一路方向努力,減少對美國的經濟依賴。
下面說說我們的劣勢和優(yōu)勢,先說劣勢。
第一,我們對美出口遠大于美國對我們的出口,也就是貿易順差太大。2017年我們對美國出口4300億美元,從美國進口只有1539億,這就是說我們反制的牌要少一些。
所以,特朗普要對600億中國商品征稅,我們只拿出了30億的單子予以對抗。
當然,我們是給美帝留了面子的,表明我們是不希望貿易戰(zhàn)升級的,就像打牌,從小的開始出;就像上刑,一般從抽鞭子開始,不能上來就烙鐵。
第二,現(xiàn)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注定了我們必須保持大量順差。只有保持大量順差,我們才能掙到美元(外匯),掙到了外匯,我們才能拿著外匯去國際市場采購原材料和石油。
第三,我國還有核心技術沒有攻破,依賴于美國進口,比如集成電路、電腦CPU、精密儀器,我們每年購買集成電路的費用,超過了石油。
但我們也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讓我們在貿易戰(zhàn)中立于不敗。
第一,最大最大的優(yōu)勢,那就是我們的14億人口。一旦富裕起來,人口就不是負擔了,反倒變成了優(yōu)勢。
這14億人口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超過了西方人口總和。歐盟5億,美國3億,韓日加拿大也算上,不到2億,總共才10億,而且中國的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中美鬧翻,中國失去的是3億人口的市場,而美國卻將失去14億人口的市場,長遠來看,顯然是美國虧大了。
美國制裁我們600億美元的商品,我們一方面尋找新的市場,一方面可以考慮拉動一下內需,平均到每個人頭上,也就40美元。
美國就慘了。3000萬噸大豆,一個人分100公斤大豆,就在家慢慢吃吧。
第二,美國的有些東西也只能賣到中國,比如大飛機。什么國家能用到大飛機,肯定是一個開放的、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有一定領土的國家。
韓國國內有必要買飛機嗎?“三百里江山”,還沒起飛就出國了。就算國際航線,現(xiàn)有的發(fā)達國家也基本飽和,在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也沒有潛在市場。
第三,中國的制度保證了在摩擦中能更持久。畢竟資本家都是逐利的,不講究政治,賠本的買賣絕對不干,一看要賠,馬上止損,甚至關門大吉、溜之大吉。
但中國的企業(yè),不光要講利潤,還要講政治。你看中國郵政,往邊疆大草原某個牧場的蒙古包寄一封信,最后郵遞員騎著毛驢也得送到。
大西北千里荒原的高速上,也得有服務區(qū)加油站,信號也得滿格。大家都知道這虧本,但是必須要做到,不為別的,就為了講政治。
相反,在資本主義地區(qū),比如我國香港的貝奧海灘,手機竟然一點兒信號都沒有,在香港偏遠的地鐵里,也經常沒信號。
就算是中國大陸的私企,如果是地方的納稅大戶,那么市長肯定也會為企業(yè)想辦法,動員國有銀行提供融資,幫企業(yè)渡過難關??梢哉f中國大陸每一個市長,幾乎都是當?shù)氐腃EO。
第四,歸根結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車輪不可阻擋。其實這一百多年,世界格局沒有發(fā)生太大變化,列強還是列強,唯獨中國實現(xiàn)了從東亞病夫到“新帝國主義”的逆襲。
中美貿易戰(zhàn),是我們不想看到的互相傷害,但是來了我們就不怕。無論發(fā)生什么情況,我們都要堅定地與祖國站在一起,團結一心,堅持到最后的勝利。
有人說這場貿易戰(zhàn)可能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對決,一方面,蛋總深表贊同,另一方面,再次佩服漢語的博大精深,老祖宗真會造詞。
對,沒毛病,中美貿易戰(zhàn),你死,或者我活。我不禁發(fā)出了你死我活般的笑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