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劉英雅
女兒3周歲開始由于由其脾氣暴躁的爺爺看護,父親脾氣也陰晴不定,作為母親的我對孩子控制欲強,而且其爺爺及父親均對孩子肯定認可少,打壓貶低是常事,使孩子童年受到精神傷害大,造成孩子心理狀態(tài)差,自信力弱,抗壓能力小,情緒易波動煩躁,敏感多疑,情緒發(fā)作時頭痛欲裂,不能思考,??刂撇蛔÷錅I的情緒,易失眠,常做惡夢,嚴重時心臟難受呼吸困難,現面臨畢業(yè)怯于步入社會與人交往,感覺活著累,有厭世情緒
以上是案例。
照例。我們來借題發(fā)揮下。
1.
家庭有時是給孩子鋪一條路,一條孩子能夠走入世界的路。
那些健康的養(yǎng)育是給孩子鋪路。給孩子賦能。
健康養(yǎng)育的孩子,有這個能量,也知道怎么走入世界,也會創(chuàng)造途徑走入世界。有創(chuàng)造性。
健康養(yǎng)育的孩子,以后走的路父母可能也會比較放心,比較容易走健康的路。
2.
打壓貶低,是種攻擊性,對孩子不合適用打壓貶低。孩子就像幼苗,柔而不韌。
而每一次肯定認可,恰如其是的肯定認可, 像給孩子的人格自體壘塊磚一樣。
控制欲強,也是拒絕,也是潛在的攻擊性。
這些行為,打壓貶低,控制,不是往能夠把孩子孵化出來的路上走。而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就像是懷孕生養(yǎng)的延續(xù)一樣。
就教養(yǎng)來說。對孩子的肯定認可是必要的。養(yǎng)育過程中,對孩子的肯定認可是必要的。越是恰如其是的肯定認可,孩子越容易做出合適的事情,有合適的表現。
3.
家長拒絕攻擊孩子,就像是拒絕攻擊自己的人生一樣,是拒絕、攻擊自己人生的表達。自然,這個發(fā)展也有限。甚至就坐下來了。
如果對孩子不耐煩,攻擊性。這些情況可以說是提醒家長自己去面對自己的這個情況,幫助自己。
作者|劉英雅
心理學專業(yè)碩士,心理咨詢師
家庭婚姻情感研究者,家庭教育研究者,相關個人成長研究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