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劍門雄關(guān)的蒼茫暮色中,一株古柏以青銅雕塑般的剪影刺破天際。王光衛(wèi)的《古柏忠魂》恰似一柄青銅劍,在四個時空維度上鐫刻下永不磨滅的精神銘文。這首看似簡練的詩作,實則構(gòu)建了一個多維度的象征體系,讓千年古柏的年輪成為解讀蜀道文明的精神密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古柏忠魂

文/王光衛(wèi)

劍州古柏聳千年,歲月悠悠映碧天。

冰雪風霜皆歷盡,忠魂猶在蜀川全。

一、歷史褶皺中的生命圖騰

"劍州古柏聳千年"的開篇,如銅鐘般在歷史長河中蕩開漣漪。劍州古稱劍閣,是金牛古道的咽喉要沖,李白筆下"劍閣崢嶸而崔嵬"的險峻猶在眼前。這里的古柏并非自然生長的偶然,而是承載著"張飛柏"的傳奇——相傳三國名將張飛任巴西太守時,令士卒廣植柏樹以示"柏樹常青,漢室永存"之志。這個傳說將簡單的植物景觀升華為政治圖騰,使古柏成為蜀漢政權(quán)的精神坐標。

當我們在千年后撫摸古柏皸裂的樹皮,實則觸摸著層層疊疊的歷史褶皺: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轔轔車轍,唐玄宗幸蜀的倉皇馬蹄,陸游"細雨騎驢入

二、時空淬煉的精神范式

"冰雪風霜皆歷盡"的七個字,濃縮了

在時空坐標系中,古柏的堅守形成雙重隱喻:縱向維度上,它見證華夏文明從分封諸侯到天下一統(tǒng)的演進;橫向維度上,它連接起中原禮樂與巴蜀巫風的文明對話。這種時空張力讓古柏成為文化交融的立體見證者,其根系深處涌動著多元文明交融的暗流。

三、忠魂意象的解構(gòu)與重構(gòu)

"忠魂猶在蜀川全"的結(jié)句,將全詩推向形而上的精神高度。這里的"忠"已超越簡單的政治忠誠,升華為對文化根脈的守護。蜀地自古"多斑竹而少桃李",這種文化基因讓蜀人始終保持著"寧為玉碎"的剛烈。古柏作為這種精神的物化形態(tài),其存在本身就是對文化連續(xù)性最生動的詮釋。

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忠魂"被賦予新的時代內(nèi)涵:當鋼筋混凝土吞噬傳統(tǒng)村落,當快餐文化沖擊歷史記憶,古柏的存在成為抵抗遺忘的精神堡壘。它提醒著我們,真正的文明傳承不是簡單的符號復(fù)制,而是讓歷史記憶在當下語境中獲得新的生命力。

四、詩歌美學的多維建構(gòu)

這首作品在形式與內(nèi)容間達成完美平衡:七言絕句的工整框架內(nèi),涌動著史詩般的壯闊氣息。首句"劍州"點明地理坐標,"千年"確立時間縱深;次句"映碧天"以色彩對比構(gòu)建視覺張力;三句"冰雪風霜"形成觸覺通感;結(jié)句"忠魂"完成精神升華。這種層遞式的意象疊加,使詩歌成為立體的精神雕塑。

在語言策略上,詩人巧妙運用"古柏"與"忠魂"的意象置換,讓具象的樹木獲得抽象的精神品格。這種物我交融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杜甫"感時花濺淚"的移情傳統(tǒng)一脈相承,在蜀地詩學中開辟出新的審美空間。

站在劍門雄關(guān),仰望古柏參天的剪影,我們讀懂了王光衛(wèi)筆下的精神密碼:這些千年古樹不僅是自然生命的奇跡,更是文明傳承的豐碑。當春風再次拂過蜀道,古柏的新芽將在歷史年輪中續(xù)寫忠魂的傳奇,讓華夏文明的精神圖譜永遠蒼翠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