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攝像頭拍到“風的軌跡”#

鋼鐵般的天幕驟然撕裂,華北平原正經(jīng)歷著天河的傾覆。我緊貼窗欞擦拭水霧,對面樓宇整排金屬空調(diào)外機如落葉般被拋向半空,地面電動車倒伏成骨牌陣,雨簾竟被某種神秘力量擰成螺旋狀拋向云層。

深夜兩點四十分,某小區(qū)六層住戶陳女士被異響驚醒。當她握著手電推開移門,眼前景象令人窒息——整面鋼化玻璃已呈碗狀變形。未及呼喊家人,爆裂的碎片便在她手臂刻下血色圖騰。如今裹著紗布的她逢人便嘆:“這哪是自然風?分明是神話里的風伯在試新法器!”

社交平臺頃刻形成風暴眼。趙先生在鄰里群曬出塞滿六箱物資的地下室,附言“這回我信了九成”,轉眼間超市貨架上的速食品被席卷而空。待風力稍緩,質(zhì)疑聲浪頓起:“說好的能把人吹飛呢?”此語令囤積五十斤蘿卜的年輕夫婦爆發(fā)激烈爭執(zhí)。

最詭譎的當屬社區(qū)東側那排斷木。去年整治時遭齊根斬斷的楊樹樁,此刻竟化作天然風笛,呼嘯聲似萬千怨靈合奏。古稀老者蹲在殘樁旁吧嗒煙袋:“二十載前這些樹能扛住十級風,如今連個鳥巢都護不住。”

輿論場已化作角斗場。支持者堅持“寧背罵名也要拉響警報”,反對者則反駁“預警過度等同失信”;有學者搬出往期氣象資料作證,當即遭嗆“氣候劇變讓歷史數(shù)據(jù)失效”;更荒誕者上傳模糊影像,堅稱云隙間掠過不明飛行物。

撫摸著陽臺護欄上密布的撞擊凹痕,憶起上月物業(yè)將防風喬木修剪成禿枝的場景。彼時抱怨落葉惱人,此刻凝視街對面震顫的霓虹燈箱,恍然那些虬枝原是大地母親伸出的守護臂膀。

暮色中再度傳來金屬墜地巨響。此刻無人貿(mào)然開窗探查——前日晾衣時飛旋的瓦片險些給人開顱。整個華北大地未眠者都在等待,等待黎明撕開陰霾時,看清我們失去了多少自然屏障,又該在鋼筋混凝土間重構怎樣的生存智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聲明:內(nèi)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