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的今天,燃油車似乎被貼上了“保守”“過時”的標簽,仿佛智能化只屬于電動車。但吉利第四代博越L的橫空出世,徹底打破了這一固有認知——誰說燃油車不能比電車更智能?全域AI技術的加持,讓博越L不僅實現(xiàn)了與電動車同級的智能化體驗,更用實力證明:智能科技,本就不該被動力形式所限制。

過去,消費者普遍認為電動車才是智能化的代名詞,而燃油車則被歸為“傳統(tǒng)派”。但博越L用全域AI技術重構了人車交互體驗,搭載Flyme Auto1.8車機系統(tǒng)和15.4英寸2.5K中控屏,支持方言識別、連續(xù)對話,甚至能語音控制閱讀燈。這種深度交互能力,已經(jīng)超越了許多新能源車型的智能座艙水平。AI不再只是一個功能,而是真正成為用戶的“智能副駕”,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降低操作門檻,讓駕駛變得更輕松、更人性化。

除了智能化,博越L在空間和舒適性上也直接對標30萬級新能源車。2785mm軸距和84.27%的得房率,讓A+級車身擁有B級空間體驗,而“棲岸望潮”環(huán)抱式設計更提升了豪華感。座椅采用十層高回彈結(jié)構、15mm超厚海綿,并配備加熱、通風、按摩功能,副駕甚至提供“女王腿托”——這些配置以往只出現(xiàn)在高端新能源車型上,如今卻被博越L以燃油車的身份帶到了15萬級市場,真正實現(xiàn)了“AI平權”。

吉利的策略很明確:智能科技不應是電動車的專屬,燃油車同樣可以成為智能化的標桿。博越L的推出,不僅是對行業(yè)技術路徑依賴的挑戰(zhàn),更是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洞察。它讓燃油車用戶無需為了智能化而被迫轉(zhuǎn)向電動車,而是能在熟悉的動力形式下享受無代差的科技體驗。未來,如果更多車企跟進這一思路,燃油車市場或?qū)⒂瓉硪粓鲋悄芑锩?/p>
所以,別再被“電車=智能”的論調(diào)洗腦了。博越L用AI技術證明,燃油車不僅能打,還能打得漂亮。當智能化不再被動力形式束縛,消費者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帶來的平等與自由——而這,或許才是“AI平權”的真正意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