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活成別人嘴里的老好人,而應(yīng)該讓家人過上安穩(wěn)日子。

行善失了分寸,善舉反成禍根。

禪語有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性本自清凈,外界的紛擾如同塵埃。

人活到一定年紀,最怕的不是日子清苦,而是心被外界的瑣事拖累。

父母到了六七十歲,本該清凈養(yǎng)老、頤養(yǎng)天年。

可有些老人卻活成了老好人,把自家的福氣渡給了外人。

看似熱絡(luò)善良,實則不知不覺中“借”走了自家的運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過分善良,總是好心沒有好報

《論語》有云:"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待人寬厚是美德,但若沒了底線,就成了愚善。

有些父母哪怕自己吃虧也要成全別人。

可人心難測,你掏心掏肺,別人不感激反而覺得理所應(yīng)當(dāng)。

到頭來,你的善良成了別人拿捏你的軟肋,你的付出成了拖垮自家的累贅。

明朝年間,江西有個鹽商叫沈周,平日里修橋鋪路、施粥濟貧,人稱“沈大善人”。

有一年大旱,糧食收成不好,不少流民跪在沈家門前借錢救命。

沈周二話不說,把家里的現(xiàn)錢,商鋪的資產(chǎn)甚至給兒子攢的聘禮錢都給了出去。

當(dāng)時流民們都說有錢了就趕快還給沈周,但是幾年過去,沈周一分錢也沒有收到。

兒子催父親把錢要回來,沈周卻為難的說:“大家都不容易,要錢還是算了吧?!?/p>

沒過兩年,沈周自己的兒子要娶親了,家里卻連聘禮都湊不齊。

兒子哭著說:“爹把別人當(dāng)親兒,自己的骨肉倒成了草芥!”

沈周這才悔悟,可家底早已掏空,最終連自己孩子的婚事都無力操辦。

善人善到妻離子散,行善失了分寸,善舉反成禍根。

一位作家曾說過:“過度的善良會成為滋養(yǎng)惡意的溫床。”

善良如果沒有分寸,就會惹禍上身。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心。

若總把別人的事攬在自己身上,替人扛災(zāi)消難,自家的日子就會漏洞百出。

你替親戚還債,親戚覺得你錢多;你幫鄰居養(yǎng)孩子,鄰居嫌你管得寬。

人到晚年,守住家底、顧好兒女,才是真正的清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多管閑事,總是介入別人的因果

《警世格言》里講:“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strong>

別人的因果,你摻和得越多,自家的麻煩就越大。

有些父母活一輩子都改不了愛管閑事的壞習(xí)慣。

親戚吵架他去調(diào)解,朋友離婚他勸和,甚至對陌生人的家事指手畫腳。

表面上看起來是熱心腸,其實是在替人擋災(zāi)背業(yè)。

清朝年間,蘇州有個秀才李茂才,最愛幫人調(diào)解糾紛。

某日,他見街坊張木匠和妻子王氏當(dāng)街撕打,立刻上前阻攔。

問清原因是王氏懷疑丈夫私藏工錢養(yǎng)外室,李茂才當(dāng)場作保:“張兄絕不是這種人!”

還掏出五兩銀子塞給王氏:“這錢你先用著,莫再鬧了?!?/p>

誰知三個月后,張木匠真和外村寡婦私奔了。

王氏帶著人披頭散發(fā)沖到李家哭罵:“你幫他騙我,賠我男人!”

李茂才被逼得賣了老宅還債,兒子科舉買筆墨的錢都沒了著落。

妻子氣得一病不起:“幫人幫到妻兒都搭進去,這算哪門子熱心?”

《論語》中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別人的因果,你擔(dān)不起,更還不了。

他人的事情別插手太多,管得過了反而會被埋怨,最后好心變成討人嫌。

這世上沒有誰離了誰活不下去,你替別人負重前行,別人卻未必領(lǐng)情。

人到晚年,少操別人的心,多護自家的門,是非自然不沾身。

氣量很小,總是在乎別人的看法

《菜根譚》中說:“福莫福于少事,禍莫禍于多心。”

人若活在他人的眼光里,就會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自己做錯事。

有些父母一把年紀了,還在為親戚的閑話失眠,為鄰居的嘲諷慪氣。

別人隨便夸一句就急著掏心掏肺回報,別人無心說句難聽話就整夜翻來覆去琢磨。

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到頭來苦了自己,也拖累了家人。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灘有位富太太叫周玉蘭。

她丈夫是銀行經(jīng)理,兒子留洋讀書,照理說該活得自在,可她偏偏活成面子的奴隸。

親戚家女兒戴金鐲子,她連夜典當(dāng)祖?zhèn)饔衽逡惨I更粗的。

鄰居太太穿進口旗袍,她逼著丈夫挪用公款去置辦。

甚至女傭夸別家主人大方,她立刻給所有傭人漲工錢。

幾年后,丈夫因貪污入獄,兒子與她斷絕關(guān)系。

周玉蘭搬進破舊的弄堂里,才幡然醒悟:“我這輩子,全活給別人看了?!?/p>

經(jīng)云:"欲凈其土,當(dāng)凈其心"

凈心最首要的就是將他人的話語拋之腦后。

人這輩子最傻的事,就是拿別人的眼光量自己的日子。

孩子勸你少管閑事你覺得委屈,老伴埋怨你多事你覺得心酸。

但這些關(guān)心你的人才是真心為你好。

人到晚年,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多關(guān)心家人才是應(yīng)該做的。

一位作家說過:“家庭和睦便是最幸福的人?!?/strong>

走過半生,最該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的為家人好,是守好自家門戶。

不要活成別人嘴里的老好人,而應(yīng)該讓家人過上安穩(wěn)日子。

總結(jié):

善良如果沒有分寸,就會惹禍上身。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心。少管別人的事,多護自家的門,守住家底、顧好兒女,才是真正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