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shù)字化時代,穿越千年,回首故鄉(xiāng)——輞川,無言的心語,與盛唐詩人的杰出代表王維,諸多田園詩畫的對視中,再也不能延宕你——故鄉(xiāng)輞川那大唐時代,精彩故事和美麗傳奇的詩意時光!

輞川,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管轄的藍(lán)田縣境內(nèi)。自縣城西南約5公里的峣山之間,川水從峣關(guān)流出,霧靄彌漫,密林寧靜,悠悠翔于山懷,一片青蔥!它雖不惹人注目,卻含情默默地流入灞河。川流蜿蜒,如同車輞形狀,故稱“輞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維,字摩詰,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盛唐時代偉大的詩人。有《王右丞集》傳世,至今存詩400余首。曾長期居住輞川,并留下了描寫輞川和輞川生活的《輞川二十詠》等著名詩篇。精工繪畫作品《輞川圖》,由于真跡失傳,在輞川存有臨摹的石刻,保存至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多數(shù)人看到王維的田園山水詩畫名作,評價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曾用十個字,準(zhǔn)確地概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盛得江左風(fēng),彌工建安體!”在(《別綦毋潛》)中記載。其大意是:“江左風(fēng)”指南朝以來的秀麗文采?!敖ò搀w”,就是具有建安風(fēng)骨的意念,二者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文質(zhì)彬彬”的詩情畫意。這正是盛唐氣象的一大特點,因而王維被眾人認(rèn)定居于“盛唐正宗”的詩壇地位!

由于世道滄桑,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霜,王維風(fēng)物遺跡,實屬珍貴?,F(xiàn)在的“鹿慈苑”,經(jīng)考證是王維“輞川別墅”的故址。雖大多數(shù)己難辯認(rèn),細(xì)心探尋,還是會發(fā)現(xiàn)王維筆下的“鹿柴”(“柴”音讀“寨”)、“官槐陌”等仍然尚存。王維出生于一個佛教氛圍濃厚的家庭,他的母親師事禪宗北宗領(lǐng)袖人物大照禪師30余年。王維的日常生活素食清菜為主,穿戴樸素,退朝之后,焚香獨坐,默誦佛經(jīng),這樣的信仰,形成王維詩歌里常有的濃郁禪意。他母親去世后,改別墅為鹿苑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維營建的終南(輞川)別業(yè),林泉溝壑之間,花朵滿樹搖曳,熠熠生輝。古往今來的文人雅士,對桃花李花趨之若鶩。王維常常與好友裴迪,在輞川泛舟,彈琴賦詩。別業(yè)周邊,有“竹里館”、“辛夷塢”等二十多處景觀,兩人每到一處,便唱和兩首五絕,共有四十首,結(jié)為著名的《輞川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看王維的《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沙明月下。

白石灘,輞川水邊上由白石子,堆集而成的淺灘,是著名的輞川二十景觀之一。

詩的第一、二句說:“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蓖蹙S的山水詩,很在意表現(xiàn)景物的色彩和光線。他是大詩人,同時又是造詣極高畫家,因而往往能夠以獨具的眼光,刻畫沉?在月色中的景物,在詩中暗示出月光皎潔和明亮。這兩句的意思是,輞川白石灘的水底,水其“清”徹,灘才能顯其“淺”,水底的石子,才能呈現(xiàn)出“白”色。這不正是詩人王維,在詩中暗示月光的明亮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白石灘在月光的咉照下,從鋪滿白色石子的水底,到清澈透明的水面,可以看到水中生長的綠蒲,長得又肥又嫩,可以伸手滿把的采摘了。

“家住水東西,浣沙明月下?!边@后兩句詩寫的太好了,簡直是神來之筆??!前兩句,是靜態(tài)的景物刻劃。后兩句,王維給月光下的白石灘,信手添加上了動態(tài)的人物。在那平淡、漫不經(jīng)意的敘述背后,使整個白石灘的畫面,充滿了豐潤生動的生命力激情!

“家住水東西,浣沙明月下”。依然是不動聲色的客觀描述。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東,有的家住水西,更妙的是,不約而同地來到白石灘,在清澈見底的水中,洗衣浣沙。我們不禁要問,這群少女是什么,把她們吸引出來的呢?不正是今夜那皎潔的一輪明月嗎?通過一群少女的人物動態(tài)描寫,恰恰暗示了月光的明亮。這首詩富有生活氣息,表現(xiàn)了一種自然、純真的美感追求和向往!

我們再看王維的《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這首詩是王維《輞川集》四十首中的第四首,也是王維后期的山水田園詩的著名代表作。

鹿柴(讀“寨”),是王維在終南(輞川)修建的別墅,茅屋四周用籬笆圍成的一個院落。

王維在這首詩里,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寂靜。

詩云“空山不見人”,輞川的山谷里,杳無人跡。王維似乎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詞里,含意境界卻有不同。如“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cè)重于描寫深秋雨后的山林,清亮潔凈,令人心醉?!叭碎e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卻側(cè)重表現(xiàn)春天的山野,夜間的寧靜谷幽。這位盛唐的大畫家,筆端是不是蘸滿了空山的靜美?

這“空”常常是佛教中的一個核心理念,王維用“空”表示內(nèi)心的修煉。只有放空,心底才會純凈,人才能擁有大境界!所以,“空山不見人”,這句“不見人”,把“空山”意蘊具體化了。

“空”才能悟出通向智慧的捷徑。

如果僅僅讀到第一句,也許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其后的第二句:“但聞人語響”,雖然在深山密林中,眼前看不到一個人,“但聞”二字境界頓出,卻還是聽到叢林里傳來人的說話聲,以動襯靜,把“空”的感受,落到實處。以局部暫時聽到的“響”,反襯托出山谷的空寂,愈加突出。他的意念更加直白,這種說話聲,不僅沒有使山谷喧鬧起來,反而顯得更加靜謐了。

后兩句說,“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庇缮蟽删涞拿鑼懣丈絺髡Z,進(jìn)而描寫一抹斜暉,突然照進(jìn)山林。由于落日的返照,透過密林的繁枝茂葉,灑落在林間的青苔之上,頓時帶來一絲暖意。

王維的這首詩,看似寫靜,實則寫動。而最終目的是要寫山的空。雖然一抹余暉,射入幽暗的深林之處,斑駁的樹影,映照在樹下的青苔上。王維的筆峰一轉(zhuǎn),頓時寫出“返景”的襯托。一抹余輝,瞬間逝去,接踵而來的便是幽暗和寂靜,形成一幅強(qiáng)烈的動態(tài)畫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天讀這首《鹿柴》,依然可以感到,王維身處盛唐這樣一個蓬勃興起的王朝,詩人本來就有遠(yuǎn)離塵世,追求超脫的歸于田園思想。加上仕途不順,更希望尋找一個清凈的落腳之處。在王維看來,輞川的鹿柴,正是這樣一個地方。幽深靜寂,并給人以虛空的感覺,以一顆靜謐的禪心,來充足體味當(dāng)下的生活。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人。《鹿柴》這首詩,正體現(xiàn)了詩、畫.樂完美的結(jié)合,體現(xiàn)了王維對大自然的細(xì)致觀察、潛心體悟,更加彰顯著盛唐詩人別樣的風(fēng)采和氣度。

日月交替,歲月更迭。王維當(dāng)年形諸筆端的輞川二十景:孟城坳、文杏館、華子岡、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詫、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看看這些王維筆下的名勝古跡,就能想象到盛唐時期的輞川,是一處處怎樣的靈秀風(fēng)光!

至今,輞川的王維墓,芳草茵茵,綠了又黃,黃了又綠。秦嶺輞川山間的川河邊,仿佛還能看到,浣衣少女。溪水里的漁翁,終南山石扳小路上的牧童撨郎,于杵聲、漁歌、牧曲、詩聲,溶匯交融出意境深妙,載入中華民族文化深厚的歷史遺產(chǎn)新篇章!